如何让学生感受排列与组合的区别

如题所述

  如何能让二年级学生更好的区分排列与组合 通过对<<排列与组合>>教学实践,证明了整个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 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能唤起学生对生活数学的情感体验,能很好地让 他们感受数学思想方法。但也发现了存在一些的问题,学生不能很好的区分排列 与组合的概念,容易混淆. 新课程提出,教师是一个决策者。我在尊重教材知识点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 了重组和加工,创设了一个主题式的情境“游玩数学广角”,来组织学生参与多 层次的多种游戏活动。在具体的活动情境中把排列与组合的思想方法渗透进去, 通过玩一玩、想一想、比一比,充分地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使他们不知不觉 地去感知了何谓排列,何谓组合。 数学学习的材料是“应当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节课中, 我们的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如:聪明屋排数,握手游戏,衣服的 搭配, 买东西等。 学生一见就有亲切感, 能很好地激发学习兴趣, 促进有效学习, 并充分体验数学的应用。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再创造过程,他们带着自己 原有的知识背景、 活动经验和理解走进学习活动并通过自己的主动活动,包括独 立思考,与他人交流和反思等,去构建对数学的理解。 在这节课中,我们努力地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猜测、验证, 留有充分的时空去尝试、讨论、研究,调动学生全员参与、自主探究,让他们充 分展示其思维过程, 而不是将学生的思维纳入老师的思维轨道,因为只有自己发 现并学会的知识才是记得最牢固的。 “思”源于“问题”,要通过“问题解决”使儿童获得知识、方法、能力及思 想上的全面发展,首先要有一个好“问题”。因为学生数学思考的形成就是借助 于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及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决过程之中。在这节课中,在每 一个活动之前,我们首先都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感兴趣的,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 “用 1、2、3 这三个数字,可以编出几个两位数呢?”、 “三个人每两人互相 握一次手,一共要握几次手?”、“帮数学小精灵搭配衣服,一件衣服和一条裤 子搭配算一种穿法,两件衣服和两条裤子有几种搭配方法?” “买本子,5 角 一本,可以怎样付钱?有几种付法?”??只有面对这样的好“问题”,学生才 能自觉的全身心地投入到问题解决之中,才能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比较,对 这些规律的观察、感悟,对所得结论的描述、解释。而这一过程又正是学生形成 数学思考的过程。 有序思维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让学生通过学习逐步感悟到有序思维 的必要性就显得犹为重要了。 本节课,我们试图通过以下三个层次的设计体现这 一想法:第一层次,用 1、2、3 这三个数字,可以编出几个两位数,让学生非常 自然地、主动地进行猜数,并产生怎样思考才能既不重复也不遗漏的问题,使学 生处于愤悱状态;第二层次,通过学生独立思考――“用 1、2、3 写(摆)两位 数”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探究新知,尊重学生的个性 差异, 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完全、 自由的发展, 初步感悟有序的写 (摆) ; 交流讨论,再说一说你是怎么写(摆)的,它好在哪里?等问题,促使学生去观 察、去发现,促进了学生对其隐藏着的数学思想的领悟、认识;最后通过全班交 流,引导学生得到了两种基本的排序方法(列表法和图示法),进一步体验到按 一定的顺序思考的价值并初步掌握方法。同时抓住鼓励表扬的握手游戏这一契 机, 突破教学的难点 (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 让学生通过猜一猜、 演一演等形式, 使他们对其规律进行本质的探究,在活动中体验感受排列与组合 的不同。这里,学生经历了猜想、验证、反思等一系列探索活动,体会到思之要 有“据”、思之要有“理”、思之要有“序”,这不仅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思 考,更是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学会科学的探究方法。第三层次,联系学生的实 际――搭配衣服和买本子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有序思考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 进一步体验到有序思考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排列组合是组合学最基本的概念。所谓排列,就是指从给定个数的元素中取 出指定个数的元素进行排序。 组合则是指从给定个数的元素中仅仅取出指定个数 的元素, 不考虑排序。排列组合的中心问题是研究给定要求的排列和组合可能出 现的情况总数。 当然,排列与组合不仅仅只是概念上的差异,需要在实际的应用 中加以区分.这对于理解能力有限的小学二年级学生来说,只能通过形象的具体 问题进行分析. 种羊场中心校 2012 年 12 月 19 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