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停战后中国人民志愿军从什么时候起分批撤出回国

如题所述

1958年2月,周恩来率团访问朝鲜期间,中朝双方就撤军问题发表了联合声明。2月20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发表声明,决定于1958年底以前分批全部撤出朝鲜。首批于3月15日动身回国。10月22日,志愿军总部官兵在司令员杨勇上将、政委王平上将等率领下启程返国。10月26日,志愿军总部公报:志愿军已全部撤离朝鲜。 

1959年1月,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建制均被撤销。

美国情报:1956年7月、1957年7月均为29.1万人,第一阶段的撤军,已有约9万人撤出,1958年7月,中国在朝军队尚有20.5万,1958年9月,估计已撤出 20万,尚有11.1万即将撤离。

《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史》:在朝部队有第23、16、54、21、1军5个军;炮兵第12、5、62、33 师4个师;坦克第8、5、6团3 团;工兵第6、8、81(桥)、107团4个团;第19兵团部。

志愿司、政、后机关和所属部(分)队共22万人,除志愿军后勤部领导机关外,后勤系统撤出的单位有3个分部,7个站,汽车7个团,12个医院,以及汽车修理厂、军械修理厂等共37000多人,另有于各批间零星撤出的部队1万余。 

《抗美援朝战争史》、《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战史》:1955年底后,仍在朝志愿军有第1、16、21、23、54共5个军,另有炮兵、高射炮兵、装甲兵、工程兵、后勤等部队。 至1957年底,志愿军在朝鲜人数减至25万余人。 

第一批:陆军第23、16军共6个师及部分炮兵、坦克、工程兵、汽车部队,工程兵指挥所和第19兵团领导机关,共8万人。

第二批:陆军第54、21军共6个师及部分坦克、炮兵、高炮、后勤、工程兵部队和坦克指挥所,共10万人。

第三批:志愿军总部、陆军第1军3个师、炮兵指挥所及志愿军后勤部、后勤保障部队,共7万人。

扩展资料

第一次战役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中边境及其附近地区,于1950年10月25日至11月5日,对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南朝鲜(韩国)军突然发起的进攻战役。集中3个军另1个师于西线给“联合国军”以突然性打击,将其从鸭绿江边驱逐到清川江以南,挫败了“联合国军”企图在感恩节(11月23日)前占领全朝鲜的计划。

第二次战役

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0年11月7日至12月24日,将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南朝鲜(韩国)军诱至预定战场后,对其突然发起反击的战役。西线六个军主力在清川江地区。东线3个军在长津湖地区发起反击,给以出其不意的打击。“联合国军”兵败于西部战线的清川江两岸和东部战线的长津湖畔,放弃平壤、元山,退至“三八线”以南。 

第三次战役

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于1950年12月31日至1951年1月8日发起第三次战役。志愿军集中6个军,在人民军3个军团协同下,对依托“三八线”既设阵地进行防御的“联合国军”发起全线进攻,将其从“三八线”击退至北纬37°线附近地区,占领汉城。

第四次战役

是1951年1月25日至4月21日在“三八线”南北地区进行的防御战役。“联合国军”发现志愿军补给困难,第一线兵力不足,于1951年1月25日恢复攻势。

第一阶段以一部兵力在西部战线顽强抗击,集中主力6个军(军团)在东部战线横城地区实施反击,但未能打破“联合国军”主要方向上的进攻。第二阶段,为了以空间换取时间,掩护后续兵团到达,全线转入运动防御,3月14日,撤出汉城。在“三八线”南北附近地区抗击“联合国军”。

第五次战役

是1951年4月22日至6月10日在“三八线”南北地区进行的大规模反击战。4月22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首先集中志愿军11个军和人民军1个军团于西线实施主要突击,再次越过“三八线”,接着,志愿军转移兵力于东线,至6月10日,将战线稳定在“三八线”地区。

从1951年6月11日~1953年7月27日,为抗美援朝战争第二阶段。这个阶段,中朝人民军队执行“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以阵地战为主要作战形式,进行持久的积极防御作战。战争双方都力图争取主动,打破僵局,谋求于自己更有利的地位。

中央军委于1951年6月中旬,提出“充分准备持久作战和争取和谈达到结束战争”的战争指导思想和在军事上采取“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要求志愿军作战应与谈判相配合、相适应。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人民志愿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0-27
最后一批撤出在1958年。
这种事情,你不想走,人家就催你走,赶你走。
第2个回答  2017-10-27
从一九五三年开始啊
第3个回答  2017-10-27
并没有完全停止,前后总共持续了十年左右。只不过是小打小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