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十年对峙的背景

如题所述

背景:1927年大革命失败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中国社会的两大矛盾形成汇流,集中表现为中国人民同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即国内的阶级矛盾居于主导地位.具体表现为国民党控制的南京国民政府确立了在全国的统治,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武装建立红色政权,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形成了国共对峙局面.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随着日本不断扩大侵略,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国民政府对日本侵略实行不抵抗政策,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方针.这时中共领导的抗日反蒋斗争、人民自发的抗日活动和国民党内爱国官兵的抗日活动,形成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1935年,日本制造了华北事变,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此后,国共两党政策都作了调整.

中共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提出逼蒋抗日的方针.国民党迫于全国人民压力和西安事变推动,表示联共抗日,国共两党由对抗走向合作. 


这一变化说明:社会主要矛盾随着国际国内政局的变化而变化,阶级矛盾服从于民族矛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0-01
资本主义世界由相对稳定发展向大危机过渡,为摆脱危机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缓和了国内矛盾;德日先后确立法西斯专政,法西斯国家加紧对外侵略,英法美推行绥靖政策,新的世界性大战迫在眉睫。
第2个回答  2019-11-28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3
阶段特征
1、国际阶段特征:
①资本主义世界由相对稳定发展向大危机过渡,为摆脱危机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缓和了国内矛盾;德日先后确立法西斯专政,法西斯国家加紧对外侵略,英法美推行绥靖政策,新的世界大战迫在眉睫。
②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等国人民进行英勇的反法西斯斗争。
③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面对侵略,共产国际制定“抢先”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策略对中国革命产生重大影响。

2、国内阶段特征:
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时期,又称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最基本特征为国共两个政权的对峙和斗争。从民主革命角度分析:
国共:国民政府与中国共产党
十年:1927—1936 (又称为土地革命时期或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对峙: A、军事:武装斗争(南昌起义…);反革命“围剿”——反“围剿”
B、经济:官僚资本——新民主主义经济
C、政权:南京国民政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①国民党新军阀取代北洋旧军阀的统治,建立起一党专政;
②中国共产党探索新的革命道路。从参加革命到独立领导革命,从右倾转向“左”倾,从幼稚走向成熟,革命中心从城市转入农村,革命区域从南方转到北方,从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
③由于日本帝国主义逐步扩大对中国的侵略,国共两党由武装对峙逐步走向合作,中国革命由国内战争逐渐走向对外民族战争。
基本特征: ①国共两党、两个政权的对立斗争;②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③国共两党由对抗走向合作;④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