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P理论模式是什么

如题所述

KAP理论模式是有一个健康相关的行为模式,叫做“知识-态度-行为模式”,从知识入手,建立态度,最终影响行为。

理论上说,如果要让人产生行为或者行为的改变,那么知识的普及往往是基础。当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人对于一件事情会建立态度,也就是信念,在此基础上,行为的产生便有了铺垫。

扩展资料:

KAP理论中的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KAP理论中的三个要素之间是存在辨证关系的,知识是行为改变的基础,信念和态度是行为改变的动力。只有当人们获得了有关知识,并对知识进行积极的思考,具有强烈的责任感,才能逐步形成信念;知识只有上升为信念,才有可能采取积极的态度去改变行为。

论的验证和常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根据研究对象、课题,设计知信行调查问卷,了解研究人群的相关知识、信念和行为现状,通过分析问卷,群体之间差异对比研究,进行干预。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保健品的这3个套路,一步步把人骗向深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8-03

KAP理论模式是有一个健康相关的行为模式,叫做“知识-态度-行为模式”,从知识入手,建立态度,最终影响行为。

理论上说,如果要让人产生行为或者行为的改变,那么知识的普及往往是基础。当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人对于一件事情会建立态度,也就是信念,在此基础上,行为的产生便有了铺垫。

行为分析由美国心理学家亨特提出,他的观点认为,心理学已由争论心理学是什么和是怎样的思辨时代进入了实验时代,心理学已走上了客观地研究人类行为的道路。

目标分解:

即把任务(知识、技能、行为、习惯等)分成若干很小的步骤 。比如,学习洗手:打开水龙头----淋湿双手----拿肥皂----抹肥皂----把肥皂放回原位----搓手(搓手心----交叉搓手背)----用水冲洗双手 ----清洗手心、手背----关水龙头----把手擦干。

再比如,要教儿童学会配对物品或图片:先要教他学习相配一模一样的物品。先把一件物品(比如,一支杯子)放在面前的桌子上,然后把一支同样的杯子给儿童,并说:“把它放在一样的东西旁”(配对)。

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使用“提示”和“强化”来促使儿童正确反应,完成要求。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8-03-13
  KAP理论模式是改变人类健康相关行为的模式之一,也是一种行为干预理论,它将人类行为的改变分为获取知识,产生信念及形成行为三个连续。
  一般来讲,掌握的知识越深,实行的倾向性越强。知识是行动的基础,是力量的源泉。对受传者来说,学习既是一种外显行为,也是包括思维活动的内隐行为。对改变已有落后观念的学习,包括去除过去学来的旧观念的影响,以及重新学习两个步骤,也被称为解冻和再冻结。总之,通过学习使之弃旧图新,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而加强对年轻一代的卫生教育,才是事半功倍的事。
  人们对现实一般都采取积极的态度,对知识进行有根据的独立思考,逐步形成信念,由知识变成信念就能支配人的行动。社会心理学家研究认为,信念的转变在知信行中是个关键。信念是人们对自己生活中应遵循的原则和理想的信仰。它深刻而稳定,通常和感情、意志融合在一起支配人的行动。例如,有些经常锻炼的人,对体育锻炼的科学知识知道并不多,但他能将不多的知识变成信念,这里有他在锻炼中付出的汗水和多种体验,所以就能长期坚持下去。
  为了达到改变行为的目标,就要使受传者实现0086的统一。从知到行三者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但不存在必然关系。例如知道随地吐痰不卫生的人很多,但既相信随地吐痰有害还照样吐的人大有人在。它说明从知到行要经过许多不同的层次。社会文化、风俗、习惯、社会舆论、道德观念、法令法规等都对人的行为有直接的影响。可见一种行为的转变是一个既复杂又困难的过程。健康教育必须动员社会、部门、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力量,实行健康促进才可能完成一种行为的改变。
  知识、态度、个人行为和群体行为四者相比,转变所需的时间和难度是不同的。
  ①知识的转变比较容易达到;
  ②态度的转变,因受感情的影响,比知识转变困难些,历时也长些;
  ③个人行为的转变则比前二者更困难,更费时;
  ④组织与群体行为的改变最难达到,并费时最久。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04-02
KAP指知信行是知识-信念-行为的行为模式。理论上说,如果要让人产生行为或者行为的改变,那么知识的普及往往是基础。当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人对于一件事情会建立态度,也就是信念,在此基础上,行为的产生便有了铺垫。
第4个回答  2010-10-09
知信行理论模式,营养教育的相关理论之一,将人们行为的改变分为获取知识,产生信念及形成行为3个连续过程。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