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机的数学小知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0
1.战斗机基础知识
先说一下分机的分类(真喜欢的话往下看) 飞机的分类 由于飞机构造的复杂性,飞机的分类依据也是五花八门,我们可以按飞机的速度来划分,也可以按结构和外形来划分,还可以按照飞机的性能年代来划分,但最为常用的分类法为以下两种: 按飞机的用途分类: 飞机按用途可以分为军用机和民用机两大类。

军用机是指用于各个军事领域的飞机,而民用机则是泛指一切非军事用途的飞机(如旅客机、货机、农业机、运动机、救护机以及试验研究机等)。军用机的传统分类大致如下: 歼击机:又称战斗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称驱逐机。

其主要用途是与敌方歼击机进行空战,夺取制空权,还可以拦截敌方的轰炸机、强击机和巡航导弹。 强击机:又称攻击机,其主要用途是从低空和超低空对地面(水面)目标(如防御工事、地面雷达、炮兵阵地、坦克舰船等)进行攻击,直接支援地面部队作战。

轰炸机:是指从空中对敌方前线阵地、海上目标以及敌后的战略目标进行轰炸的军用飞机。按其任务可分为战术轰炸机和战略轰炸机两种。

侦察机:是专门进行空中侦察,搜集敌方军事情报的军用飞机。按任务也可以分为战术侦察机和战略侦察机。

运输机:是指专门执行运输任务的军用飞机。 预警机:是指专门用于空中预警的飞机。

其它军用飞机:包括电子干扰机、反潜机、教练机、空中加油机、舰载飞机等等。 当然,随着航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飞机性能的不断完善,军用飞机的用途分类界限越来越模糊,一种飞机完全可能同时执行两种以上的军事任务,如美国的F-117战斗轰炸机,既可以实施对地攻击,又可以进行轰炸,还有一定的空中格斗能力。

现说一下飞机的型号: 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军用飞机命名方法都是机种代号加上序列号及改型号。然而,俄罗斯/前苏联的飞机命名方式却有一点不同。

俄罗斯/前苏联的飞机不论军用或民用,其型号都由三部分组成,例如苏-27K飞机,其名称便可分成“苏”、“27”、“K”(俄文字母)三部分。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这三部分所表示的意思。

第一部分“苏”为设计局名称“苏霍伊”的第一个音,表明这种飞机是由哪个设计局设计的。所有苏霍伊设计局的飞机都是以“苏”打头,而安东诺夫设计局的飞机则以“安”开头。

前苏联航空工业部一共有11个独立的设计局,而设计局则都是以设计师的名字命名的。 前苏联的设计局一览表 飞机名 设计局名称 主要设计机种 图-(Tu-) 图波列夫设计局 运输机、轰炸机、预警机、截击机 苏- (Su-) 苏霍伊设计局 歼击轰炸机、截击机 伊尔- (Il-) 伊留申设计局 运输机、轰炸机、强击机 米格-(MiG-) 米高扬/格列维奇设计局 歼击机、截击机 雅克- (Yak-) 雅可夫列夫设计局 截击机、轰炸机、垂直起降强击机、教练机 安- (An-) 安东诺夫设计局 运输机 米- (Mi-) 米里设计局 直升机 卡- (Ka-) 卡莫夫设计局 舰载反潜直升机 拉- (La-) 拉夫契金设计局 最初为歼击机,后改为无人机 别- (Be-) 别利也夫设计局 水上飞机 米亚-(Mya-) 米亚西歇夫设计局 最初为战略轰炸机,后改为航天器 美国飞机的型号: 美国军用飞机的命名基本上是由英文字母加数字组成,常见的为机种代号加上序列号,如F-14,F-15等。

然而,有许多飞机的名称却有两个以上的字母,如AV-8B,TR-1A等,这些又表示什么意思呢? 1962年,美国国防部规定了军用飞机的统一命名方法,即命名使用代号和名称,代号则包括机种代号、序列代号、改型代号、任务变更代号和状态代号。具体说明如下: 当然,我们常见的美国飞机一般由两、三个代号组成,较少有状态代号和任务变更代号,如F-16B、A-10、B-52H等。

由四个代号组成的飞机,一般是在机种代号前加上任务变更代号(如YF-22、XV-15等)或者状态代号(如AV-8B、TR-1A等),极少数飞机既包括任务变更代号又同时包括状态代号。下面我们来看一个使用两个任务变更代号的例子: RAH-66“科曼奇”(anche)直升机名称中,H(直升机)是直升机机种代号,R(侦察)和A(攻击)则是任务变更代号。

因此,从名称上我们就可以知道,RAH-66“科曼奇”是美国用于侦察和攻击的武装直升机。 再说一下飞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用 自从世界上出现飞机以来,飞机的结构形式虽然在不断改进,飞机类型不断增多,但到目前为止,除了极少数特殊形式的飞机之外,大多数飞机都是由下面五个主要部分组成,即:机翼、机身、尾翼、起落装置和动力装置。

它们各有其独特的功用。 (一) 机翼 机翼的主要功用是产生升力,以支持飞机在空中飞行;也起一定的稳定和操纵作用。

在机翼上一般安装有副翼和襟翼。操纵副翼可使飞机滚转;放下襟翼能使机翼升力增大。

另外,机翼上还可安装发动机、起落架和油箱等。机翼有各种形状,数目也有不同。

历史上曾出现过双翼机,甚至还出现过多翼机。但现代飞机一般都是单翼机。

(二) 机身 机身的主要功用是装载乘员、旅客、武器、货物和各种设备;还可将飞机的其它部件如尾翼、机翼及发动机等连接成一个整体。 (三) 尾翼 尾翼包括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

水平尾翼由固定的水平定面和可动的升降舵组成。垂直尾翼则包。
2.关于数学的小知识
数学小知识--------------------------------------------------------------------------------

数学符号的起源

数学除了记数以外,还需要一套数学符号来表示数和数、数和形的相互关系。数学符号的发明和使用比数字晚,但是数量多得多。现在常用的有200多个,初中数学书里就不下20多种。它们都有一段有趣的经历。

例如加号曾经有好几种,现在通用"+"号。

"+"号是由拉丁文"et"("和"的意思)演变而来的。十六世纪,意大利科学家塔塔里亚用意大利文"più"(加的意思)的第一个字母表示加,草为"μ"最后都变成了"+"号。

"-"号是从拉丁文"minus"("减"的意思)演变来的,简写m,再省略掉字母,就成了"-"了。

到了十五世纪,德国数学家魏德美正式确定:"+"用作加号,"-"用作减号。

乘号曾经用过十几种,现在通用两种。一个是"*",最早是英国数学家奥屈特1631年提出的;一个是"· ",最早是英国数学家赫锐奥特首创的。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认为:"*"号象拉丁字母"X",加以反对,而赞成用"· "号。他自己还提出用"п"表示相乘。可是这个符号现在应用到 *** 论中去了。

到了十八世纪,美国数学家欧德莱确定,把"*"作为乘号。他认为"*"是"+"斜起来写,是另一种表示增加的符号。

"÷"最初作为减号,在欧洲大陆长期流行。直到1631年英国数学家奥屈特用":"表示除或比,另外有人用"-"(除线)表示除。后来瑞士数学家拉哈在他所著的《代数学》里,才根据群众创造,正式将"÷"作为除号。

十六世纪法国数学家维叶特用"="表示两个量的差别。可是英国牛津大学数学、修辞学教授列考尔德觉得:用两条平行而又相等的直线来表示两数相等是最合适不过的了,于是等于符号"="就从1540年开始使用起来。

1591年,法国数学家韦达在菱中大量使用这个符号,才逐渐为人们接受。十七世纪德国莱布尼茨广泛使用了"="号,他还在几何学中用"∽"表示相似,用"≌"表示全等。

大于号"〉"和小于号"〈",是1631年英国著名代数学家赫锐奥特创用。至于≯""≮"、"≠"这三个符号的出现,是很晚很晚的事了。大括号"{ }"和中括号"[ ]"是代数创始人之一魏治德创造
3.战斗机知识
强击机就是攻击机,主要用于从低空、超低空突击敌战术和浅近战役纵深内的小型目标,直接支援地面部队(水面舰艇部队)作战的飞机。

/view/45442

歼击机用于在空中消灭敌机和其他飞航式空袭兵器的军用飞机,又称战斗机。

/view/114149

世界最先进的是4代机,毛子称为5代机。主要有F22和F35

歼十只能算3代半 /view/291976?fromenter=%BC%DF%CA%AE
4.数学小故事10篇(最简短的)
一元钱哪里去了

三人住旅店,每人每天的价格是十元,每人付了十元钱,总共给了老板三十元,后来老板优惠了五元,让服务员退给他们,结果服务员贪污了两元,剩下三元每人退了一元钱,也就是说每人消费了9元钱。三个人总共花了27元,加上服务员贪污的2元总共29元。那一元钱到哪去了?

分苹果

小咪家里来了5位同学。小咪的爸爸想用苹果来招待这6位小朋友,可是家里只有5个苹果。怎么办呢?只好把苹果切开了,可是又不能切成碎块,小咪的爸爸希望每个苹果最多切成3块。这就成了又一道题目:给6个孩子平均分配5个苹果,每个苹果都不许切成3块以上。

小咪的爸爸是怎样做的呢?

小马虎数鸡

春节里,养鸡专业户小马虎站在院子里,数了一遍鸡的总数,决定留下 ,1/2外,把1/4慰问 *** ,1/3送给养老院。他把鸡送走后,听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4b893e5b19e31333262343833到房内有鸡叫,才知道少数了10只鸡。于是把房内房外的鸡重数一遍,没有错,不多不少,正是留下1/2的数。小马虎奇怪了。问题出在哪里呢?你知道小马虎在院里数的鸡是多少只吗? 『本文由第一范文网整理,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来了多少客人一天,小林正在家里洗碗,小强看见了问道:“怎么洗那么多的碗 ?”“

家里来了客人了。”“来了多少人?”小林说:“我没有数,只知道他们每人用一个饭碗,,二人合用一个汤碗,三人合用一个菜碗,四人合用一个大酒碗,一共用了15个碗。”你知道来了多少客人吗?
5.数学小知识
数学符号的起源 数学除了记数以外,还需要一套数学符号来表示数和数、数和形的相互关系。

数学符号的发明和使用比数字晚,但是数量多得多。现在常用的有200多个,初中数学书里就不下20多种。

它们都有一段有趣的经历。 例如加号曾经有好几种,现在通用"+"号。

"+"号是由拉丁文"et"("和"的意思)演变而来的。十六世纪,意大利科学家塔塔里亚用意大利文"più"(加的意思)的第一个字母表示加,草为"μ"最后都变成了"+"号。

"-"号是从拉丁文"minus"("减"的意思)演变来的,简写m,再省略掉字母,就成了"-"了。 到了十五世纪,德国数学家魏德美正式确定:"+"用作加号,"-"用作减号。

乘号曾经用过十几种,现在通用两种。一个是"*",最早是英国数学家奥屈特1631年提出的;一个是"· ",最早是英国数学家赫锐奥特首创的。

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认为:"*"号象拉丁字母"X",加以反对,而赞成用"· "号。他自己还提出用"п"表示相乘。

可是这个符号现在应用到 *** 论中去了。 到了十八世纪,美国数学家欧德莱确定,把"*"作为乘号。

他认为"*"是"+"斜起来写,是另一种表示增加的符号。 "÷"最初作为减号,在欧洲大陆长期流行。

直到1631年英国数学家奥屈特用":"表示除或比,另外有人用"-"(除线)表示除。后来瑞士数学家拉哈在他所著的《代数学》里,才根据群众创造,正式将"÷"作为除号。

十六世纪法国数学家维叶特用"="表示两个量的差别。可是英国牛津大学数学、修辞学教授列考尔德觉得:用两条平行而又相等的直线来表示两数相等是最合适不过的了,于是等于符号"="就从1540年开始使用起来。

1591年,法国数学家韦达在菱中大量使用这个符号,才逐渐为人们接受。十七世纪德国莱布尼茨广泛使用了"="号,他还在几何学中用"∽"表示相似,用"≌"表示全等。

大于号"〉"和小于号"〈",是1631年英国著名代数学家赫锐奥特创用。至于≯""≮"、"≠"这三个符号的出现,是很晚很晚的事了。

大括号"{ }"和中括号"[ ]"是代数创始人之一魏治德创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