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率越来越高的腕管综合征,可以这样解决

如题所述

腕管综合征是腕部长期过度活动导致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卡压而产生的疾病,主要表现为拇指肌肉无力、食指与中指疼痛伴麻木的临床综合征。疾病早期症状可呈间歇性,后呈进行性加重,尤其以夜间或清晨为甚。

腕管综合征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周围神经卡压疾病,发病率非常高,有数据显示,国外一般人群中腕管综合征的发病率为1-5,而特殊人群则高达14.5以上。

别称:迟发性正中神经麻痹、腕隧道综合征、正中神经卡压综合征、腕部正中神经挤压征、鼠标手、键盘腕

危害

1、

手功能不同程度障碍

影响工作和生活,造成社会及医疗资源损失

2、影响因素

职业因素

职业因素是腕管综合征疾病严重程度的重要影响因素,重体力负荷、不良腕部、手部姿势、反复性操作、长时间工作者发病率高。

(1)农民是患病程度最严重的人群

(2)手工劳动者(过度屈腕或伸腕)

(3)文职人员(高度频繁使用鼠标、键盘)

(4)家庭主妇(繁杂的家务)

3、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质增生进一步缩小了腕管的容积,加重对正中神经的压迫,造成腕管综合征。

腕管综合征的保守治疗

腕管综合征分为轻、中、重度3型,对轻、中度腕管综合征临床上多主张采用保守治疗。

1、休息和正确的腕部运动方式

腕管综合征本身有一定的自愈率,有研究表明,即使不接受任何治疗,有21的患者在休息10~15个月之后临床症状也会缓解。

2、制动固定

腕部支具固定是最常用的保守疗法,可以缓解正中神经压力,使得早期中度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3、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在近些年被较多的应用于临床。

中国传统康复疗法

1、推拿:腕关节周围推拿按摩可以缓解疼痛,松解粘连。

2、针灸:研究发现,针刺、艾灸在治疗腕管综合征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其主要作用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神经系统功能,促进组织再生等。

3、神经松动术:神经松动术通过“牵拉—放松”动作能有效促进神经移位,减轻瘢痕组织粘连,并增强神经周围血液循环,促进轴浆运输,有利于炎性、致痛物质消除及营养物质吸收,从而减轻神经机械敏感性,缓解患者神经压迫症状、减轻患部疼痛。

4、肌内效贴:肌内效贴通过增加感觉输入而改善感觉异常。肌内效贴还通过贴扎时不同的方向和拉力及贴布在肢体动作过程中与软组织的交互作用,起到支持或放松软组织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减轻水肿、改善循环、减少局部炎性反应、减轻疼痛。

5、物理因子治疗

冷疗:适用于发病急性期,可以镇痛、消肿。

热疗:适用于急性期之后,减痛消肿。

超声波、超短波、中频脉冲等:临床上比较常见,但是有局限性。

6、运动疗法

间歇性的腕部主动活动、手指的屈曲和伸直可以减少腕管内的压力。正中神经和肌腱滑行练习包括肌腱滑行练习和神经滑行练习两部分。

肌腱滑行练习:伸直、钩状、拳状、桌面状、平拳状5个手部动作;

正中神经滑行练习:腕处于中立位,轻握拳;腕处于中立位,伸指;伸指伸腕,使手成背伸状,手指并拢;大拇指外展;前臂旋后;对侧手指轻轻按压该拇指。

日常康复训练

1、手腕屈伸

腕伸动作——伸出左手,掌心向外,手指向下。右手握着左手四指,然后向后施力。保持呼吸,维持动作 30 秒。换右手做。重复 2~3 次。

腕屈动作——伸出左手,掌心向内,手指向下。右手按在左手掌背,然后向内施力。保持呼吸,维持动作 30 秒。换右手做。重复 2~3 次。

2、直臂伸展

伸出双臂,与肩成水平,然后将左右手交叉紧扣,紧握十指。吸气,双臂向上伸展,维持姿势 15~20秒。可增强手腕的灵活度,伸展上背及上胸,减少肩膊酸痛。

3、手腕旋转

平伸双臂,握紧拳头,以手臂为轴心,向内旋转拳头,连续转动 15~20 秒。完成后,反方向再做1遍。可放松腕部肌肉,令手腕保持灵活和松弛手臂神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