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怎样描述钢筋和混凝土材料特性在不同形式的受力构件中的应用与影响?

如题所述

钢筋和混凝土材料特性描述可以采用Lnks单元。三维杆单元Lnks的两个节点具有三个方向的自由度,单元可以承受轴向的拉应力和压应力。粘结单元可以采用Combin单元,只能模拟一个方向的粘结,另两个方向的枯结刚度为无穷大。一般的粘结公式是以剪应力-位移形式给出的,实际应用中需要转换成Combin单元所需要的力-位移形式。混凝土的破坏准则和本构关系混疑土的开裂和压碎是由破坏曲面决定的,使川的是w一w五参数破坏准则和最人拉应力准则的组合模式,根据不同的拉压应力分区分别采用。这种组合模式能较好的反映从高到低静水压力下的破坏特性,一旦应力状态超出了破坏曲面,应力立即降低为零Crushing模型。默认的混凝土的本构关系是线弹性的,即在达到破坏曲面以前的应力一应变关系为线弹性。这并不符合实际,因为在较低的应力下混凝土也会表现出明显的非线性。提供了大量基于经典材料力学理论的本构模型,其中多线型随动强化模型在合理选择参数以后较为接近混凝土模型。该模型可以描述下降段,反映混凝土的软化。也可以通过合理选用参数值来调整本构模型曲线,模拟材料的“包兴格效应”。但是,该模型还不足以反映混凝土特性。由于混凝土的抗压远远大于抗拉,所以无法通过调整参数组合出混凝土完整的曲线。再则,由于该模型是基于金属的,具有较好的延性,无法反映混凝土材料滞回曲线的捏拢效应。同时,该模型也无法反映混凝土压碎和开裂以后退出工作的特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