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学的文史专业怎么样?

如题所述

你好,

山西大学,地处山西省省会,千年古都,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太原市,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高等学府。前身是1902年5月8日开办的山西大学堂,2005年5月山西大学成为山西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同建设的省部共建大学。学校设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全部学科门类

文史类的话,

文学院:

文学院是山西大学历史最悠久的院系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02年山西大学堂的中学专斋。2001年中文系与古代文学研究所合并,组建了文学院。经过百年建设,文学院现已成为山西省语言文学类基础研究型人才和应用人才的培养基地。现设有汉语言文学、新闻学、对外汉语、戏剧影视文学和广告学五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300人,研究生100人。百年来,我院共培养了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近7000人,为国家和山西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文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学科设置完善,下设古代文学研究所、方言研究所、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中心、新文学研究中心,中国古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古代文献学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中国古代文学学科为省重点学科。全院现有教职工68人,专职教师56,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20人,教师中有博士学位的7人。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基本实现了硕士化。 文学院办学条件优越,建有传媒实验室、影视观摩室、报纸编排系统实验室等实验教学场所,总面积500平方米,有价值260万元的各种实验设备。其配置可满足本院学生和教师进行摄像、摄影、编辑、观摩等教学、实验使用。资料室使用面积为130平方米,现有图书25963册,专业杂志350种,价值58万元;影像资料350余种;并有全省唯一的学生书库,有图书1671册,同时每年增补300余册。古代文学研究所有专业资料室,藏书二万余种。 近十年来,本院教师承担了28部教材的编写任务,出版专著35部,多项研究在全国独树一帜。

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

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成立于1992年,2004年被确定为山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007年成为山西大学校一级研究单位。首任中心主任为已故著名社会史学家乔志强教授,现任中心主任行龙教授,执行主任郝平副教授。中心是以中国近现代史博士点、历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为依托,积极开展以历史学为本位的多学科交流与对话的研究机构。 中心主要是以历史学为本位,并充分借鉴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政治学等相邻学科的研究方法与理念,对自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变迁进行长时段的社会史研究,尤其注重在本土化社会的基础上凸显出历史研究的区域性特征;在追求总体史目标的同时积极进行区域间的比较研究,从而增进对整个中国历史的理解和把握。另外,中心将在进行区域社会史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建构具有地域性特质的研究范式和阐释架构,不断增强与外界的学术交流和沟通,实现持续性的创新和进步,提升中心研究的学术价值和现实关怀,努力建设成为中国社会史研究的资料中心、研究中心和人才培养中心。 十多年来,中心已形成了稳定而富有学术潜力的四个研究方向:一、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变迁;二、集体化时代中国农村社会研究;三、抗日根据地社会史研究;四、三晋文化与地方社会研究。并在中国社会史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较有影响的学术成果,被学界同仁誉为中国社会史研究的重镇之一。代表性著作有《中国近代社会史》、《人口问题与近代社会》、《近代华北农村社会变迁》、《近代山西社会研究——走向田野与社会》、《多学科视野中的山西区域社会史研究》、《区域社会史比较研究》、《以水为中心的晋水流域》、《走向田野与社会》、《社会史研究》等。中心研究人员迄今共发表学术论文五百余篇,承担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各类项目四十余项。中心在致力于学术研究的同时,注重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充分实现两者之间的互动。2007年至2008年,中心先后获得了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两项殊荣。2008年10月,中心在近年来收藏的数千万件集体化时代山西农村社会基层档案资料的基础上,创办了“集体化时代的农村社会”综合展,不仅在资料建设方面成就斐然,而且将集体化时代的中国农村社会研究推向了学术前沿。 中心位于山西大学鉴知楼1-2层。其中“集体化时代的农村社会”综合展、中心会议室、专家室位于2层;中心研究办公室、博士生、硕士生工作室、资料室和档案室位于1层。
中心现有研究人员:行龙、郝平、张俊峰、胡英泽、韩晓莉、马维强、常利兵、李嘎

近年山西大学录取分数:

年份 最低 最高 平均 投档 录取人数 录取批次

2009 501 521 507 -- 5 本科二批
2008 472 540 493 -- 7 本科二批
2007 503 526 514 -- 9 本科二批
2006 480 498 489 -- 6 本科二批
2006 480 498 489 -- 6 本科二、三批
2005 445 463 454 -- 6 本科二批
2002 413 -- -- -- -- 不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