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选自《左传》,这本书的作者是?

如题所述

【原文】宋人使门尹般如晋师告急。
【译文】宋国派遣大夫门尹般去晋国告急(楚军伐宋,向盟国晋求助)。

【原文】公曰:“宋人告急,舍之则绝;告楚,不许。我欲战矣,齐、秦未可,若之何?”
【译文】晋文公说:“宋国来告急,(如果)撇弃宋国不管的话则两国关系断绝;(可是)告劝楚国撤兵,楚国定不会答应。(再则)我晋国如果对楚国开战,(晋国的盟国)齐国、秦国不同意参战,怎么办?”

【原文】先轸曰:“使宋舍我而赂齐、秦,藉之告楚。我执曹君而分曹、卫之田以赐宋人。”
【译文】(晋国大夫)先轸说:“让宋国撇开我们晋国,去贿赂齐国和秦国,凭借齐国、秦国两国的盟军威胁迫使楚国从宋国撤兵。(同时)我们讨伐曹国(为筹码),把曹国、卫国的土地分赐一些给宋国(以此平衡楚国伐宋的危机,也不让宋国觉得晋国置身事外)。”

【原文】(先轸曰)“楚爱曹、卫,必不许也。喜赂怒顽,能无战乎?”公说,执曹伯,分曹、卫之田以畀宋人(1)。
【译文】楚国与曹、卫是盟友关系,一定不会答应(我们的计划)。(然而这样的安排)使得到贿赂的齐、秦二国高兴,却使执意伐宋的楚军愤怒(伐宋受到钳制),(如此安排)能不开战吗?“
【注释】(1)畀(bì):给予。

【原文】楚子入居于申,使申叔去谷,使子玉去宋,曰:“无从晋师。晋侯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晋国。险阻艰难,备尝之矣。民之情伪,尽知之矣。天假之年(2),而除其害。天之所置,其可废乎? 《军志》曰:‘允当则归。’又曰:‘知难而退。’又曰:‘有德不可敌。’此三志者,晋之谓矣!”
【译文】楚成王入居于申国,让楚国大夫申叔从齐国的谷地撤兵,又让讨伐宋国的楚国主帅子玉从宋国撤兵,(楚成王)说,“(我们)不要再进逼晋军了。(曾经)晋文公重耳离开晋国在外逃亡19年,然而最终却得以重新回到晋国。(逃亡的19年)艰难险阻,他尝透了。民心的真伪,他了然于胸。老天又给了他天寿,还为他除去身边所有的危害。(他重耳是一个)天将所立之人,难道老天会抛弃他吗?兵书《军志》说,‘(做人做事)恰当则人心归顺。’又说,‘知难而退。’又说,‘有德之人不可以打败他。’这三点,说的正是(重耳统治的)晋国。”
【注释】(2)天假之年:指上天赐给他长寿。

【原文】子玉使伯棼请战,曰:“非敢必有功也,愿以间执谗慝之口(3)!”王怒,少与之师,唯西广、东宫与若敖之六卒实从之。
【译文】楚军主帅子玉派遣伯棼向楚成王请战,说:“不敢保证一定会旗开得胜,希望可以通过一战而堵住悠悠众口的闲话!”楚成王非常生气,(仅仅给了)很少的军队(给楚军主帅子玉),只有右军、太子军、王军共600人的兵力跟从(主帅子玉作战)。
【注释】(3)谗慝(tè):搬弄是非,这里指诽谤者。

【原文】子玉使宛春告于晋师曰:“请复卫侯而封曹,臣亦释宋之围。”
【译文】子玉派遣楚国大夫宛春告之晋师说:“请(晋君)恢复卫侯的地位再重新封疆给曹国,(那么)臣子玉也会解除对宋国的围攻。”

【原文】子犯曰:“子玉无礼哉。君取一,臣取二。不可失矣!”
【译文】子犯(楚国大夫狐偃)曰:“(这个楚国主帅)子玉真是太无理了。(依他之见)做君王的(晋文公)仅得到一个好处(解除宋国之围),做人臣的(楚军主帅子玉)却得到两个好处(一帮卫国复位,二帮曹国复国)。(切切)不可以失去这个作战的机会!(指楚大夫子玉言语失去分寸)”

【原文】先轸曰:“子与之。定人之谓礼,楚一言而定三国,我一言而亡之。我则无礼,何以战乎? 不许楚言,是弃宋也。救而弃之,谓诸侯何。楚有三施,我有三怨,怨仇已多,将何以战?不如私许复曹、卫以携之,执宛春以怒楚,既战而后图之。”
【译文】(晋国大夫)先轸(对晋文公)说:“您答应楚军子玉的要求吧。(有句话这样说)安定人心谓之礼,楚国子玉一席话而使三国安定(解宋之围,复位卫国,复国曹国),而我们晋国如果反对这条建议的话则使三国(宋曹卫)灭亡。我国实为无礼,(那么又)凭借什么和楚军开战呢?(如果我们)不同意楚国的建言,那就是背弃宋国。(作为宋国盟国)如果要救宋国又怎么可以放弃呢,(我们)又该如何向其他盟国解释。(如今的立场)楚国有三条恩施,我晋国却有三条怨怼,(一个国家)怨气与仇恨积累多了,(我晋国)将凭借什么来战斗呢?不如私下同意让曹国复国、卫君复位,让此两国与楚国断交来往,从而离间楚曹卫三国的联盟(剪除楚国的羽翼),(然后)抓楚国的使者宛春以此来激怒楚国出兵,先把战事给铺开,然后再细细图谋之。”

【原文】公说,乃拘宛春于卫,且私许复曹、卫。曹、卫告绝于楚。
【译文】晋文公很高兴,于是将楚国使者宛春拘押在卫国,并且私下答应让曹卫复国复位。(如此一来)曹国、卫国同楚国断绝了来往(盟国战略解散)。
(张咏红 译于2020/02/24)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