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出殡不能让棺材落地,这其中有什么讲究?

如题所述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在上下5000年中我国在葬礼上也形成了一系列特有的仪式。虽然随着城市越来越发达,农村的减少,但是少部分地方习俗在农村依然保留着。其中农村出殡时不能让棺材落地,这个讲究来源于死者为大的说法。

最早在农村人死了之后,可以在家里停留七天,而现在就停留三天。在这三天内,要完成许多的仪式。例如,报丧、搭灵棚、破土、下葬等等。这些仪式看起来复杂,但是一步都不能少,这是对死者的尊敬。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出殡的就是千万不能让棺材落地,这样对于死者和生者来说,都会带来一些不好的事情。

还有一些农村有这样的说法,出殡的时候,一旦棺材落地,就说明死者生前还有没有完成的愿望,不愿意离开人世。而且棺材落地后不利于死者的转世。另一种说法是死者在去墓地的路上看好了他停下来的那块地,棺材停下来的地方才是最佳的选址。

其实这些说法都是古代人们为了让后人保持这些礼仪而留下来的一些说辞。这其中也有不少带有恐吓成分,古代中国自古是一个礼仪之邦,也许古人流传下来,这些礼仪自有他们的道理。我们应该辩证地去看待这些东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祖宗留下好的东西流传下去,不好的东西要适当舍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8

一、对活人不吉利

人们常说死者为大,如果是我们抬出棺材的时候落地的,这也许是对活人有不吉利的说法,最重要的就是出殡的时候,棺材如果是落地了的话,这样的话会让人们感到心里不安,觉得死人是不是想要说点什么,或者是要做出什么样的选择,不想走或者是怎么样的,不过这只是迷信的一些说法,其实这些都是不存在的。


二、风俗习惯

人们常说,人死了一定要入土为安,因为仙人过世后再下葬的时候,棺材落地的就是他的归属之地,就意味着落地之处必须要下葬,所以说这冥冥之中就注定是天意,如果是违反天意的话,后人将会受到上天的惩罚,所以说台湾向南,就必须找到合适入账的地方才能放下棺木。



二、迷信

其实这种说法也是一种迷信,在社会不断发展的现在,随着人们的一些观念改变,很多祖辈留下来的东西都成为迷信了,这也许就是传统风俗习惯被废除的原因吧,不管怎么说,这种习惯对于古人,心中是一种美好的向往,我们应该处于和磊的继承方式来把它延续下去,不过迷信的这种说法是要废除的。



其实人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生老病死是每个人必须经历的。如果真的出殡的时候遇到棺材落地了,也没有什么事情发生,只不过是巧合而已,大家不要把它挂在心上。如果是一直惦记不放的话,再有一点事情发生就是怨这个,其实这是一点科学道理都没有的。

第2个回答  2020-09-19

有句古话叫做“落地为坟”,这句话从字面上解释就是棺木落地的地方就是坟墓。棺木不能够落地,就是从这句话引申而来的。老一辈的人认为,人只要进入了棺木,那么棺木落地的地方,就是最后要安葬的地方。

所以,棺木只要抬起来了,就不能够随便落地。落地在什么地方,那这个地方就是这个人最终的归属之地。这是先人的意愿,如果大家不遵守,随便造着自己的想法将棺木落泪,那么就会受到惩罚。

在农村,棺木一般都是请专业的抬棺人来抬的。他们都很有经验,如果棺木抬累了,该怎么办呢?那也不能够随便摆放在地板上,要在棺木下面架两张凳子,摆放在凳子上面。

这个时候,出殡的整个队伍就要停下来。而穿着丧服的家人就要停下来,并且跪拜。这就是“三跪九叩”的礼仪,表示对死者的尊重和悼念,以及不舍。

有些农村对于棺木落地的说法特别迷信,在抬棺的过程当中,如果棺木不小心着地了,那就认为这是“大凶”,整个家族的人都将会迎来不好的厄运。

但是什么事情都有万一,如果真的发生了意外,棺木不小心落地了该怎么办呢?总不能真的就地就埋了吧!古人是 特别有智慧的,针对这个情况也想出了办法来应对。

只要抓一把“棺木落地”之处的灰尘,和棺木一同下葬,那么这个危机就能够解除了,家属也就不必担心受怕地过日子了。过去因为是土葬,所以才有“抬棺木”的说法。

现在大家都已经改为火葬,这个情况也就不太可能会发生了。即便是将骨灰放在棺木之内,也没有之前那么重了。这已经是过去的一种习俗了,更多的是表达对死者的尊重。

第3个回答  2019-09-21
棺材本来就是抬得去世的人,然后如果出殡棺材落地就会对家里特别不吉利,有坏运气的发生,这是老一辈人的思想,比较迷信,但是尽量还是顺着老人的心愿。
第4个回答  2019-09-21
一般以前农村都有这个习俗,因为认为棺材落地,这是不吉利的现象,所以哪怕是抬棺的人累了,也要垫个东西,不让棺材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