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礼——内涵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2-05
【 #能力训练# 导语】《周礼》是儒家经典,相传为西周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周公旦所著,但是实际上是西汉末王莽时期大儒刘向和其子刘歆的伪作。《周礼》所涉及之内容极为丰富,用来维护分封制。下面是 整理的周礼节选的简析,欢迎前来参阅。


西周初年,经过周公等人的改造,礼便从宗教的制度转换成了基本的社会典章制度,规定着贵族社会生活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便是历的周公“制礼作乐”。经过周公“制礼作乐”,礼乐文化在西周进入繁荣阶段。

礼的内涵

“礼者,法度之通名”。“礼”是社会生活的原则和规范。西周春秋时代所讲究的"礼",是贵族根据原始社会末期父系氏族制阶段的风俗习惯加以发展和改造,用作统治人民和巩固贵族内部关系的一种手段。目的在于维护其宗法制度和君权、族权、夫权、神权,具有维护贵族的世袭制、等级制和加强统治的作用。

当时许多经济和政治上的典章制度,常常贯穿在各种礼的举行中,依靠各种礼的举行来加以确立和维护。到春秋后期,就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这些卿大夫在夺取国君权力的同时,不但僭用诸侯之礼,甚至僭用天子之礼。

“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所说“礼之三本”,天地代表神权,先祖代表族权,君师代表君权。后来统治者以天、地、君、亲、师作为礼拜的主要对象,就是根据这个理论。西周春秋时代贵族讲究的礼是比较多的,有籍礼、冠礼、大搜礼、乡饮酒礼、乡射礼、朝礼、聘礼、祭礼、婚礼、丧礼等等。

籍礼是用来监督平民在"籍田"上从事无偿的集体劳动。冠礼是授予成年贵族种种特权,以维护贵族的利益和巩固贵族成员之间的关系。

大搜礼具有军事检阅和军事演习性质,起着整编军队、检阅兵力和加强统治的作用。乡饮酒礼在于维护一乡之内贵族的宗法制度和统治秩序。

乡射礼具有以乡为单位的军事训练和军事学习的性质。朝礼在于尊重国君的权力和地位。

聘礼在于维护贵族内部的等级和秩序。祭祀天地和祖先在于维护神权和尊重族权。婚礼和丧礼在于维护宗法制度和族权。

乐的内涵

“乐”,原本也是一种辅助性的宗教仪式,是古人将“颂神娱神”的愿望以舞和乐的形式“送达天听”的手段。《礼记·乐记》云:“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

经过周公的改造,“乐”便成了人在宗庙之中、在族长乡里之间、在父子长幼闺门之内等等社交场合沟通情感的基本方式。其目的就在于通过唤起血缘亲情,增进社会成员之间的亲密感,从而化解因为礼的等级化、秩序化引起的种种对立感和心理矛盾。

“夫乐亡而礼从之,礼亡而政从之,政亡而国从之,”这与先秦儒家倡导的“审乐知政”的理论是一脉相承的。因此,周公“作乐”,就是为了从政治上配合宗法封建的统治。

封建宗法制的等级和观念差异可以通过乐得以体现,也就是不同等级的礼制活动要配以不同的乐舞,而这个体现等级的过程也是节制之勿使越礼的过程,所以说:“乐者,节也”。

在“礼”的严格规定下,“乐”的形态很复杂,有祭礼用乐、飨礼用乐、射乐用乐、乡饮用乐、军礼用乐等各种形态。礼和乐都统一于祭祀之中,他们在祭祀中“相须为用”。礼乐同时被改造形成制度之后,王、诸侯、公、卿、大夫、士这些贵族的生活都在此两者影响之下,大至国祭、征战,小至饮食、行步,都必须以乐律为节。

总之,礼制与乐制相须为用,相辅而行,为西周的政治服务,这才是周公“制礼作乐”的核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