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第七天》中的话语和新闻中的话语有什么区别呢?

如题所述

话语通常是指用来构建知识领域和社会实践领域的言语方式。在此, 话语既反映和描述文学本身和社会本质, 也会“构成”社会和文学的实体关系。通常情况下, 小说话语隶属于知识领域, 而新闻话语则隶属于社会实践领域。

余华曾用“一个人从高楼上跳下来”与“那个从高楼上跳下来自杀身亡的人, 由于剧烈的冲击使他的牛仔裤都崩裂了”两个语言实例来区分现实事件与文学语言现实, 前者只是让现实事件进入了语言的叙述系统, 进入了社会实践领域, 成为具有实用交际功能的一般话语;后者则将一般陈述变成具有审美价值的文学话语, 进入了知识的文学的领域。

《第七天》无疑对这两种话语进行置换, 体现出市场逻辑和新闻法则对于文学自主性的消解, 小说话语无限制靠拢新闻话语使得审美话语所需的距离感大打折扣, 导致艺术性原则稀释。

写伍超蜗居地下室等待配型结果, 余华用的笔触非常克制简洁, 和新闻话语维度相近, 是一种“零度情感”的间接性表达。

伍超先是“上缴身份证”“签署协议”……然后进驻地下室, “有人一天两次送便宜的香烟、送两次饭”“没有桌子也没有椅子”……余华主要采用白描手法, 一五一十讲述卖肾过程, 各类动词和名词占据主要篇幅, 整个话语体系格外清汤寡水, 这在习惯了被辞藻浓烈的“重口味”灌溉的读者看来, 自然有些不合口味。

但在“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和“复旦大学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与研究中心”联合发起的余华长篇小说《第七天》研讨会上, 余华却亲自捍卫新作语言:“有人说语言怎么苍白, 语言枯燥无味, 白开水一样的语言, 我确实没有想到语言也有人骂, 因为这个小说的语言我非常讲究的, 我修改了一遍又一遍, 尤其到一校、二校的时候, 改动的全是语言。”

值得注意的是, 虽然该情节大多显得干净冷漠, 但又无意识显露出余华续写温情路线的潜在功底。在卖肾最后叙述语言峰回路转, 弥漫着淡淡的悲凉与温暖, “那些地下的邻居都来探望他, 给他送一些吃的……几个邻居说要把他送到医院去……”在昏迷中醒来的伍超一直说自己听到了“鸟叫”, 这正是他幻想中希望的化身和标志。

改革开放后, 尤其是新世纪以来, 新闻话语体系面临着新变革。新闻不断被类似小说的私人化话语侵蚀, 存在于正式和不正式的话语体系之间的沟壑被大众媒体填充, 具体表现为严肃新闻的娱乐化、碎片化和表面化。

私人的情感叙事模式不断替代国家、民族等宏大叙事。卖肾事件的书写正是底层新闻折射文学的缩影。《第七天》的话语凸显出新闻话语追求的现场感, 余华速写了一幅一个年轻人为爱卖肾走向死亡的悲剧图景。如今身处丰沛的新闻文化场, 谁都无法保证能在新闻中全身而退。

现在的问题不在于新世纪小说是否涉及到现实的某一侧面并传达其现场感, 而在于它们更多地是站在某一特定阶层的暧昧立场上满足于对局部生存现场的描摹, 满足于根据现实生存的逻辑来新闻化、功利式地“再现”生活。实际当小说融入如此密集的社会新闻后, 公共话语与私人话语间的二元对立受到消解与弱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8-26
通常,小说语篇属于知识领域,而新闻语篇属于社会实践领域。余华曾用“一个人从高楼跳下”和“那个从高楼跳下自杀的人,他的牛仔裤因一次猛烈的撞击而全部爆裂”两个语言例子来区分现实事件和文学语言现实。
第2个回答  2022-08-26
话语通常是指用来构建知识领域和社会实践领域的言语方式。在此, 话语既反映和描述文学本身和社会本质, 也会“构成”社会和文学的实体关系。通常情况下, 小说话语隶属于知识领域, 而新闻话语则隶属于社会实践领域。
第3个回答  2022-08-26
两者的区别就是小说话语属于知识领域,新闻话语属于社会实践领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