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酬太低 多数社工专业毕业生被迫跨专业择业吗?

如题所述

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是指具备一定社会工作专业素质,在青少年事务领域从事专门性社会服务的职业人员。但由于青少年事务社工却面临人才短缺、职业认知度不高和社工群体保障机制不全的困境,这就成为浙江“两会”上的焦点话题。据了解,目前浙江全省青少年事务社工仅有3300人,其中取得社会工作专业学历的只有856人,持有社工证的仅有181人。浙江省政协委员王征认为,其中有人们对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职业认知度不高的问题,但更有社工群体保障体制机制不健全的原因。

据相关调查,到去年年底,浙江从事青少年事务的组织机构为1125家,但这包括了福利院、救助站、青少年宫以及12355热线等,专业的青少年社工机构还不到100家。

浙江省政协委员王征认为,随着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转型,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就业创业、社会融入、婚恋交友等,都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青少年群体有着日益精细的帮扶需求。“另外,对于一些特殊青少年的心理干预、社会关护,也要有一定的专业能力,还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王征认为,专业的工作还需要专业的人来做,探索发展好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可以从长远确保青少年事务社工人才队伍的稳定性,实现预防犯罪、权益维护等青少年工作的社会化和专业化。

他认为,加强青少年事务社工岗位设置,可以将重点青少年群体预防犯罪作为突破口,在基层社会服务管理中心、看守所、专门学校、社区等重点场所设置青少年事务社工岗位,综合学历、资历、业绩、岗位等多指标,制定与经济水平相适应的青少年事务社工职业薪酬标准,探索建立职业激励机制,在选拔任用、评优评先等方面向优秀的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倾斜,以及各级各类灵活的奖励激励措施,稳定青少年事务优秀社工人才队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27
这是很现实的情况,人要为了生计选择,跨专业?也并没有跨多少,再说,专业设计就不合理,有几个人是本专业的做本职工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