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大学生就业如此难的问题?

如题所述

“就业难”不是供给大于需求,而是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造成的一种阶段性社会现象。一是高校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错位。我国四年一个周期的高校专业设置决定着专业人才的产出量,大学生就业与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地区经济发展周期有较大的关联。调查中发现,产业结构调整的后面带来的是职业、职位、岗位的变化。二是人才结构失衡,供求矛盾加大。近年来的人才市场需求供给情况表明,各技术等级的劳动力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以机械加工为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短缺。在人才分布上,我国东部与西部、沿海地区与偏远地区、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每万人中大学生占有量差距也很大,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调整结构性矛盾,除了政府要在就业政策制定、就业环境创造、缩小经济区域差距等方面采取措施外,教育本身也是核心所在。一、认清形势,客观分析就业“难”1、难在人数大增对于第一个难字,人们首先会想到的是今年庞大的毕业生数量:今年是中国高等教育扩招后有本科毕业生的第一年,普通高校毕业生有212.2万人,毕业生总数比去年增加67万人,增幅高达46.2%。如果需求与往年相比没有大的增长,在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在中国劳动力中所占比重虽然在逐年上升,目前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5%,但显然还是少数。今年全社会将提供950万个劳动岗位,而从高校出来的只有212万人。另外一组数字说今年城镇新增劳动力1000万,下岗失业人员1000万,还有从农村挤进的劳动力有1000万,大学生就业就成了一个问题。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不是今年才出现的,哪一年都有。但不管是哪一年,该工作的学生还是都工作了。衡量某个群体就业困难程度的指标是失业率。从失业人口的构成来看,失业的总是受教育程度低的人口,不是大学毕业生。但是,大学生的就业实际上还是存在一定的难度,为什么呢?这和中国的就业发展趋势有关。一些具有弹性特点的工作没有受到大学生的认可,他们的观念还停留在“朝九晚五”上。相反,“正规”的工作在中国越来越少。从1997年开始,中国城镇的从业人口虽然在不断增加,但“职工人数”却在不断下降之中。这说明,就业增加的是在民营部门,在非正规就业中。然而,大学生们传统的就业领域是在“正规”工作上。教育部在2002年公布了各个学校的就业率,高校就业率统计均以发放派遣证为前提。派遣证的发放条件是“正规”就业,即用人单位能办理毕业生正式接收手续,转档案、解决户口。如果用人单位不能解决户口,或者不能办理正式的手续,无论给付的工资有多高,大学毕业生在统计中还是一种未就业的状态。2、难在寻找过程大学生就业难的第二个“难”字存在于寻找工作的过程之中,这是大学生就业体制从国家“统一分配”转为学生“自主择业”的必然结果。通过市场配置劳动力,让大学生找到合适的单位,让单位找到合适的人,双方都需要花费时间和钱财,还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和配合。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和其他群体不一样,工作的搜寻范围广,200多万大学毕业生分布在全国各大高校,用人单位在全国各地,没有统一的调试和指挥,怎么能不难呢? 更何况目前的就业没有做到完全市场化,有很多的因素阻碍着大学毕业生的“自主择业”,我们有户口的限制,有地方保护主义。据调查,大学生就业中近70%的人选择的就业地点都是沿海大城市,而对中西部城市,特别是中小城市大学生并不关注,当然里面也有很多原因。总的来讲,需要政府出台一些鼓励政策,鼓励他们到中西部去。另外,学校也应该重视这个问题,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地位也很重要,而过去都不重视。为什么要限制大学毕业生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就业?从就业需求看,就业机会最多的地方正是这些城市。越发达的地区就业机会就越多,这是不言而喻的。在一个地区的劳动力构成中,受教育程度高的人口越多,对这个地区的发展越有利。有多少大学毕业的人会成为需要地方政府扶助的对象?大学生就业难是整个人才市场朝着科学有序方向发展时的阵痛,随着各项制度、各种机构的健全,大学生就业难将成为历史。每一个大学毕业生应该放眼未来,脚踏实地地渡过难关。广泛开展职业指导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行之有效的方法。下岗失业人员就业需要职业指导,大学生就业也离不开职业指导,只不过大学生比下岗失业人员在年龄和学历甚至技能方面更具有竞争优势。现在,大学生的就业难点一方面是没有充足的岗位,毕业生所学专业不太符合市场需求;另一方面是一些大学生期望值过高,有的岗位不愿意去。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除了靠发展经济,挖掘更多的就业岗位外,还要发挥职业指导的作用,帮助更多的大学生实现就业。二、正视自身特点,拓宽就业领域大学生曾经被称为天之骄子,一毕业就被分配到机关、事业单位,或者大型企业。如今,机关事业单位用人制度改革,需求量小,有一定工作经验比没有经验者更受欢迎。北京的大型企业如首钢集团总公司、燕山石油化工总公司等,这几年也正处于结构调整时期,用人数量也在减少。大学生到合资企业工作,一直是热门,但是,合资企业大多数是技术密集型企业,用人规模不大,吸纳员工也有限。因此,就业只到机关、事业单位,或者大型企业、合资企业谋取高薪的想法在目前与实际情况有差距。过去的一些小企业或基层政府,很难招到大学毕业生,原因是待遇相对较低,大学毕业生认为在基层很难有所作为,然而,现在大学毕业生把眼光瞄准基层,应该是明智之举。三、看到自身不足,创造实践机会就业不仅需要专业知识,还需要很多社会知识。社会知识在大学里讲得少,往往靠自己去自学、去感悟。现在,大学生就业想一步到位是不现实的。根据现在美国等发达国家人员流动和职业变换的周期和频率资料显示,未来每隔3-5年就要变化 一个职业,一至两年换个单位将成为趋势。因此,大学生就业初期更多的是锻炼自己和增加社会实践,学习更多的社会知识。大学毕业生开始工作,只是职业生涯的开端,要把最初几年的工作当成一切实践的开始。也可能在大学读书时,憧憬美好的未来,而这种理想就是追求的目标和发展动力。然而,当毕业后走向社会,一切会变得很现实,要学会克服一切生活中的困难,磨练自己的意志,学会承受失败和挫折。四、自主创业、大学生就业的新选择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发展中小企业和鼓励个体私营经济,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和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发展经济需要个体私营经济,解决就业问题,也需要个体私营经济。创业就业,具有连带将就,一人创业,会增加就业岗位,带动一个群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