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皆空是哪四大

如题所述

四大皆空的四大是指地、水、火、风等结合物体的四种元素。

古代印度认为地、水、火、风是组成宇宙的四种元素。佛教借指坚、湿、暖、动四种性能,并认为人身由这“四大”构成。佛教的说法,指世界上的万物都是虚无的。常用来表示看破红尘。出处宇宙世间一切物体,都是由地、水、火、风等四种元素构造而成,积聚四大即可生成物质,因此四大又称能造之色、能造之大种。

四大的观念是人类对于宇宙本体的初期探索而得的结果,在东西方的哲学思想史上几乎有着同样的趋势,比如:中国书经所记得“水、火、金、木、土”五行,印度古吠陀本集所说的世界形成是基于“地、水、风、火、空”的五种自然因素,希腊古哲学家恩比多克里斯也曾提出“气、水、土、火”为宇宙间不变的四大元素。总之,不论五行也好,五大也好,四大也好,都是指的物理界的基本元素,如果仅限于此而胶着于此,那么发展的结果便是唯物论者,所以这些思想也是唯物论的先驱。

1、地大:以坚硬为性,能支持万物,不使坠落。

2、水大:以潮湿为性,能收摄万物,不使散溢。

3、火大:以温暖为性,能成熟万物,不使坏烂。

4、风大:以流动为性,能生长万物,调节畅通。

四大皆空的定义:

四大皆空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sì dà jiē kōng,四大皆空是佛教用语,出自《四十二章经》二十:“佛言当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佛教以地、水、火、风四大为构成物质的元素。四大皆空谓构成一切万物 的元素都非实有,无自性。

佛教的观点也差不多,认为世界是由水、火、地、风四种元素组合而成。比方说大海是水,大山是地。植物生长需要阳光,就是火,人类呼吸需要空气,就是风。

世界上最重要的一个群体-人类,同样也是这四种元素构成。人的血液、眼泪、鼻涕、尿液等等,是水,人体的热度是火,人的骨骼、牙齿这种坚硬的部分是地,人类的呼吸、气息是风。佛教典籍《阿毗达磨俱舍论》把水、火、地、风称为“事四大”,把它们对应的特点潮湿、暖热、坚硬、运动称为“性四大”。

只有这四种元素和谐地共存,人类的生命才是健康的,如果其中有一样东西不合,人类就会生病。比如地气不合,就会骨骼疼痛,关节炎的症状,如果火气不合,就会全身发热,发烧上火等等。

最可怕的是,如果这四种元素都不合,那人的生命就会消散,每个人都会经历这一个过程。但是,人的死亡并不意味着人体内的这四种元素消散了,它们没有消失,而是转化成了其它的形态。万物的变化都是如此,水、火、地、风这四大同时存在于任何物体之中,只是不同的时候有不同的侧重点。比如液体水,以水为主,遇到寒冷水会凝固,这时就以地为主,遇到高温就会蒸发变成水汽,这时就以风为主。

这就是佛教对世界万物构成的解释,听起来很像科学上讲的物体形态转化,能量守恒定律。但和科学不同的是,科学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确实存在的,佛教认为世间万物都是虚空,虽然万物都是由水火地风组成的,但它们只是以不同的形态组成了一个形体,当它们离开这个形体,这个形体还存在什么?就像人体一样,只是由水火地风暂时组成的,当人体消逝的时候,组成人体的水火地风就会重新排列组成其他的东西,人体只不过是一场虚幻,一个假象,没有什么东西是永远存在的实体。

组成世界的是水火地风四大元素,而四大元素组成的东西又不过是一片虚空,所以就有了“四大皆空”。这是四大皆空的本意。

释义:

(1)“佛教用语,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虚的。”

(2)“指宇宙间的一切,包括人身在内都是虚幻的。”

(3)“谓世间万事皆虚,并不存在。”

(4)“佛教用语。泛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虚的。”

近义词:心无杂念、看破红尘。

反义词:酸甜苦辣、七情六欲

例句:有的人由于某些方面遭到挫折,因而万念俱灰,从而产生一种四大皆空的消极思想,这是很不对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5-11
四大皆空,出自心经色空分。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四大指:受、想、行、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