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专项是怎么录取的?

如题所述

高校专项大体上有三种降分形式:

1、择优录取

择优录取是95所高校名单里绝大多数高校采取的形式。高校根据划定的名额(一般是分省),在报考的学生里从高分到低分录取。假设有100个人报考浙江大学,浙江大学在你的高考省份有10个高校专项的名额,最后就录取前十名的同学。

2、直接降分

直接降分的高校相比择优录取少很多。而且一般在初审外,都会有复审。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为例,在通过高校组织的复审(笔试,面试等)后,根据你的表现会有相应的降分,具体的降分额度需要仔细阅读高校的招生简章或查看往年的录取情况。

3、变相择优录取

这种形式跟择优录取相差不大,但直接择优可能会因为报考热度很低,导致录到的考生成绩距离调档线差距过大。降分再择优录取能对生源进行一定的控制。比直接降分有更强的灵活性,比择优录取更稳定。

高校专项计划通过率

1、和不同的学校省份分配名额,省内报考本大学的人数及本人成绩有很大的关系。一般大学只招二百人左右但不排除像复旦大学招收400人这样的和有些只招70多人的大学。总之是一次把所有城镇学生挡在门外的机会,虽然渺茫但毕竟也是机会。

2、专项计划是分学校的,好学校当然竞争更激烈,报考的人数也会更多,通过的难度系数自然会大大增加。即使是稍微差一点的学校,相信报名人数也不会太低,所以通过率也不会太低。

具体每所大学的通过率,可以可以去学校官网查当年的招生计划以及录取人数,这样就一目了然了。同时还可以再看看录取分数线,做到心中有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7-10

高校专项计划初审通过之后考生可以填报志愿,不需要考生单独报名和递交其它材料。

志愿填报开始后,按照省级招办的志愿设置及录取批次要求填报志愿即可。高校专项计划属于特殊批次招生,考生需要在本科提前批填报志愿,只有各项指标达到标准才能够被录取。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南大学等多所高校发布“高校专项计划”,通过该计划的考生,将在高考录取时获得降分优惠政策。

高校专项计划,是国家为更好地促进教育公平、让更多的农村学生上大学而出台的一项优惠政策,主要招收边远、贫困、民族等地区县(含县级市)以下高中勤奋好学、成绩优良的农村学生,具体实施区域由有关省(区、市)确定。

承担该计划的高校为教育部直属高校和其他自主招生试点高校,招生计划不少于学校本科招生规模的2%。高校专项计划与地方专项计划、国家专项计划隶属于高考三大计划。

高校专项计划的基本报考条件:

1、户籍要求:户籍的要求是指户籍所在地,而非户口性质,报考考生须同时具备以下两项条件:

(1)本人及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户籍地在实施区域的农村;

(2)本人具有当地连续3年以上户籍。

2、学籍要求:学籍的要求包括以下两条:

(1)学籍在户籍所在县高中;

(2)户籍所在县高中的学籍必须连续3年且实际就读。

注:考生户籍和就读高中均在实施区域,但在不同县(区)的,视为不符合该条件;考生在高中阶段有转学的,但转出和转入学校均在考生户籍所在县(区),视为符合该条件。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