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冷兵器时代中国军队的铁制铠甲到明朝基本没变过?欧洲都进化出板甲了,中国还是札甲和山文甲等。

明朝时期明军已经认识到欧洲板甲的优秀,但没有大量仿制。

怎么没变过,你可以去买本书好好了解一下,铠甲看得是什么,当然是防御性。明朝时大规模装备棉甲,主要是随着初期火器的出现。中国传统的扎甲等盔甲已经不能抵挡火器,反而是棉甲这种复合性的盔甲对防御初级火器有着良好的表现。明朝人朱国桢在《涌幢小品》中记载了纯棉盔甲的制作方法,"棉甲以棉花七斤,用布缝如夹袄,两臂过,用脚踹实,以不胖胀为度,晒干收用,见雨不重、霉鬒不烂,鸟铳不能大伤"。由此可见,纯棉没有内衬铁片的棉甲都能减少火铳的杀伤力。在后来的发展中,棉甲逐渐地分成两种,一种是明甲,直接将铁片或者是铁丝网缝在内衬的棉袄上。另外一种是暗甲,在棉衣内侧用铜铆钉固定铁片或者是铁丝网。更为高级的盔甲还要加上皮革等防御材料。如此一来,棉甲就成为了一套复合盔甲,既有棉布皮革来缓冲火枪弹丸的冲击,又有金属抵挡刀砍剑戳。不要以为棉甲带了个"棉"子重量就会轻便,现代流存下来的棉甲重量普遍在15到20公斤左右……
明朝的棉甲,现在喜欢说是为了对抗火器。不过事实上最早是为了应对蒙古人的骑射,才在早之前的一种软甲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棉甲内衬铁片,外面用铜钉固定。所谓棉甲可不是‘棉衣’,是把棉花用石碾添加胶质物碾压成片状的面料,想像一下用油漆浸透的毡布是什么效果。这种‘面料’还要内衬铁叶,外钉铜钉。这种东西的防护效果就可以随便想象了……在清军中真的到了战场上开战之前奴才还会给主子兜头浇几桶水,以求进一步增强防护效果。这种战前加湿手段在建州叛军来说早期就真的是为了应对明军的热兵器了。因为质地轻便,对弓箭的防护性可称完美这种甲胄在早期就在北方得到了明军的厚爱。在那个年代棉甲的工艺虽然麻烦不过对比金属的价格军方还是很愿意考虑成本问题的。

建州叛军叛乱,后金还对这种棉甲进行了改进,不过不是制作工艺的升级,而是断面裁剪的设计,收腰紧领之类的,方便批量生产给身材不同的人流通使用。清代的棉甲没有什么大的变动,只不过因为清朝最初多在辽东作战天气寒冷,所以清代棉甲增加了棉甲的厚度利于保暖。同时,清代还重视冷兵器作战,所以将内衬托的铁片也加厚,如此一来对冷兵器的防御效果也很好。从现存实物来看,棉甲的重量和防护效果完全是重甲级别……追问

注意审题啊哥们,冷兵器 铁制铠甲
绵甲是为了防火器的,不是专门防冷兵器的。

追答

你傻啊!火器都能防,怎么就不能防冷兵器😜

追问

绵甲里面的铁片还是札甲啊

追答

扎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7-06
由于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一世界脱轨,所以很多兵器都没有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
第2个回答  2020-07-09
因为当时中国还处在冷兵器时代,火药没有大规模应用,当时的盔甲系统就足够用了,而且中国当时的制铁水平也限制了盔甲的演化。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