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共我,醉明月诗词赏析

如题所述

辛弃疾的这首词创作于他在铅山闲居时期,针对的对象是他的堂弟茂嘉,但内容与一般的送别诗词有所不同。词作并未侧重于送行本身,而是列举了一系列古代的“别恨”事例,形式上打破了传统的上下片分层结构,整首词的故事线索贯穿全篇。这种独特创作手法源于作者心中积累的丰富情感,而非受特定主题的限制。

词的开头部分运用了赋和兴的结合,实写春去夏来之际的鸟鸣声,如鹈鴂、鹧鸪和杜鹃,象征着时光流逝、美好不再。这些鸟鸣唤起了作者对时光易逝、人事无常的感慨,同时寄托了自身的悲痛。“算未抵、人间离别”这一转折句,以对比手法承上启下,为后文的“别恨”主题做了铺垫。

接下来,词人通过引用多个历史典故,如王昭君出塞、汉武帝陈皇后失宠、卫庄公之妻送别、李陵与苏武的故事,以及荆轲刺秦的易水送别,将这些与远适、幽禁、家破国亡等悲痛的“别恨”交织在一起,表达了词人深沉而悲壮的情感。"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两句,进一步强调了情感的深度,为回归送别主题做了巧妙的过渡。

最后,词以“谁共我,醉明月?”收束,将主题重新聚焦到送别茂嘉,体现出词人高超的艺术手腕。整首词以大开大阖的构思,强烈的情感表达,以及独特的音韵效果,展现了辛弃疾作为宋代文豪的非凡才华。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对这首词的评价,正是对其艺术成就的高度认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