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八一九事变”,苏联是否能够避免解体?

如果没有8.19事变,苏联是否能够避免解体?

摘录资料如下:
1991年8月19日,苏联发生了震惊事件的8.19事件,事件3天后就以失败结束。政变的发动者本想挽救苏联这个濒临解体的超级大国,而政变失败的结果则加速了苏联的解体。
戈尔巴乔夫试图通过新联盟条约把这些加盟国松散地拼凑在一起,把原来高度统一的国家变成一个国家的联合即邦联。事变后,又有一些共和国要求独立。9月6日,新成立的苏联国务委员会承认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三个波罗的海共和国的独立,这是苏联瓦解的一个突破口。
进入12月,苏联迅速瓦解。12月1日,人口和经济实力占苏联第二位的乌克兰全民公决,赞同乌克兰独立。12月8日,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领导人甩开坚持签署新联盟条约的戈尔巴乔夫,共同签署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协议说,“苏联作为国际法主体和地缘政治现实正在停止存在。”12月21日,除波罗的海三国和格鲁吉亚外,11个共和国的领导在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举行会晤,声明这些共和国准备以“平等的创建国”参加“独立国家联合体”,发表了《阿拉木图宣言》。正式宣布“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即苏联)停止存在”,并通知戈尔巴乔夫,取消苏联总统这一职务的设置。
1991年12月25日,世界将记住这一天。上午10时,戈尔巴乔夫来到克里姆林宫总统府,精心准备将于晚上发表的告人民书。下午,戈尔巴乔夫同法国总统密特朗、德国总理科尔、英国首相梅杰、美国总统布什通了电话。在宣布辞职前,戈尔巴乔夫签署了最后一道总统令:辞去武装力量最高统帅职务。晚上19时,戈尔巴乔夫向全国和全世界发表辞职讲话。讲话一结束,他就把发射2.7万个核弹头的“核按钮”(一个装有发射苏联核武器密码的1.5公斤的黑色公事包)郑重地通过“独联体”武装力量临时总司令沙波什尼科夫,交给俄罗斯总统叶利钦。
19时38分,克里姆林宫上空那面为苏联几代人所熟悉的印有镰刀斧头图案的苏联国旗在沉沉夜色中最后一次降落下来,苏联历史合上了最后一页。
第二天上午,苏联最高苏维埃举行了最后一次会议,正式宣布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停止存在。

如果没有“八一九事变”,苏联还是不能避免解体。
第一:1991年8月19日苏联副总统为了挽救苏联而发动政变,整个苏联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可是苏联的老百姓不理解啊,所以当彻底背叛苏联的叶利钦带着戈尔巴乔夫的指令,逮捕“八一九事件”代表时,军队彻底倒向戈尔巴乔夫。如果叶利钦等人被抓,苏联或许还有一丝挽救的希望。
第二:苏联体制僵化,上层人士腐败严重,导致官僚主义盛行,国有资产大量流失。而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对于苏联动作太大,而苏联经济因为美国星球大战计划进入崩溃边缘,戈氏的改革又称“休克疗法”,对于濒临崩溃边缘的苏联经济犹如重伤病人突然停药一般,让苏联经济彻底崩溃,卢布大幅贬值。
第三:戈氏对于苏联政治体制改革也不彻底,苏联变成一个符号,仅仅保存主权,各加盟共和国拥有主权国家的一切权利,致使各加盟共和国凌驾于联盟之上,导致各加盟共和国心存自立门户的念头,加上苏共中央对于各加盟共和国的苏共组织无法有效管理,加速苏共垮台的节奏。
总之,苏联解体是苏联领导人自找的,只是苏联解体给了其他国家一些警示,也给世界共运上了非常生动的一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12-04
1991年以来,国内外政治界、学术界许多人士对苏东剧变的原因、影响和后果进行了多视角的探视和研究,已经出版的著述和发表的论文数量浩繁,观点各异。大体上有以下几种主要观点:思想理论上,教条主义禁锢、思想僵化,唯书抄上,照抄照搬脱离本国国情;政治领域中,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忽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官僚主义盛行、严重脱离群众;在经济发展上,计划经济体制一统天下,经济结构严重失衡,片面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国防工业,收入分配长期搞平均主义,人民生活改善十分缓慢;在对外关系上,搞大国主义、霸权主义,干涉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内政,全面扩军备战,与美国争霸,消耗和削弱自身实力,等等。[2]

体制僵化
史称“斯大林模式”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是一种高度集中和集权的体制。这种体制,为应对国内外紧张局势,能集中一切人力、财力、物力,适应备战和应战的需要,取得工业化和增强国防实力的显著成果,在短短十多年时间里使苏联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强国。然而这种体制严重背离现代经济的发展规律,压抑了地方、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加上它在政治上无情地消灭各种反对派和压制持不同政见的知识分子,以及意识形态方面的严密控制,使整个社会处于僵化、封闭和麻木的状态。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时代主题逐渐向着和平与发展转移,这种体制使经济发展缓慢,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失调更加严重,制度性的弊端进一步凸现。显然,这种体制不但不能完成把俄国建成现代化民主国家的历史性任务,反而使俄国在同资本主义的世界性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如果说十月革命后出现了“一球两制”的新格局的话,那么,半个多世纪的比较和竞赛,没有显示苏式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这种体制未能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因而失去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和拥护。
苏联的体制,基本特征是高度集权、中央集权。
在经济上,主要有以下特征:1、单一的公有制。主要是由没收大银行和大资本家的企业的全民所有制和农业集体化的集体农庄形式的集体所有制。2、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战略。1925年苏共十四大把实现工业化作为全党的中心工作,作为当前时期的总路线。以牺牲农民的利益来换取工业化,农业、轻工业严重落后,满足不了人民的需求。3、否认和限制商品货币关系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不允许商品货币的流通,全靠中央各部门下发的生产指标进行生产,没有市场。严重浪费和效率低下。
在政治上,有以下特征:1、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在党和国家的关系上,长期党政不分,以党代政,权力高度集中于党中央的执行机构,党中央的权力又高度集中于苏共总书记一人,斯大林长期独揽党政军大权。2、一党专政,苏共是唯一的执政党。原因有三。第一苏共领导了十月革命,取得了政权。第二,十月革命后,在苏维埃政府中也曾有与左派革命政党联合执政,后者推出并武装反苏。第三,后来阶级斗争尖锐,党逐渐对政府实行高度集中领导。3、党内民主严重破坏。苏共年会制被破坏,长达13年之久没有召开。苏共中央政治局成为凌驾于全党之上的最高权力机关。斯大林1922-1941年是党的总书记。1941年5月后斯大林集党的总书记,人民委员会主席,国防委员会主席于一身,独揽党政军大权。1928发生的沙赫特案件,斯大林对苏共党内的反对派以托洛茨基为首进行了大清洗。苏联的一大批政治局委员、元帅、将军、省委书记、科学家、作家、音乐家等被克格勃暗杀,流放,迫害。个人崇拜极其严重,全党只听斯大林一人,全国各地把斯大林神化。大清洗的后果极其严重,希特勒发动苏德战争初期,苏联的大量部队由于将军、军师长被清洗,没有战斗力。
在文化上,施行高度集中管理体制。各种文化单位有国家包办下来。文化上学术上的是非,往往有党组织或者党的领导人说了算。苏联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由斯大林亲自审定,才能出版。
补充:在即将过去的这个世纪里,俄罗斯有3/4的时间是在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标志下生活的。看不到这一点,甚至否定这一时期不容置疑的成就是错误的。然而,如果我们没有意识到社会和人民在这一社会试验中付出了巨大代价,那就更是大错特错了。主要的错误是:苏维埃政权没有使国家繁荣,社会昌盛,人民自由。用意识形态的方式搞经济导致我国远远地落后于发达国家。无论承认这一点有多么痛苦,但是我们将近七十年都在一条死胡同里发展,这条道路偏离了人类文明的康庄大道。
一样会解体,这是历史的必然
第2个回答  2009-07-18
苏联本来是联邦制 他承认下属的加盟共和国是一个国家 在这种情况下避免分裂只有两条路 一种像美国 各方面很强大 脑子进水的才闹分裂 一方面像苏联前期绝对中央集权 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一下子打破了这个秩序 结果一发不可收拾

另外苏联也是计划经济发展到极限或者是瓶颈的时候出现这种事情的 美国欧洲经济在弗里德曼主义带动下继续发展 而苏联已经停滞不少年了 这种情况下大家也要求变革 戈尔巴乔夫机会去改变这些了 所以说当时到底是计划经济遇到瓶颈 还是发展到了极限 大家很难判断 如果他有机会并且突破这个瓶颈 苏联是可以继续存在的
第3个回答  2009-07-18
苏联打肿脸充胖子跟美国争了半个世纪已经导致国力下降无法维持竞争..再加上苏联末期美国的经济和文化攻势.除非发生一次非常成功彻底的革命不然还是会解体的.
第4个回答  2009-07-18
八一九只是一个导火线,加速了苏联解体,苏联长期的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给苏联带来了很多问题,比如民族问题,经济文化问题,环境问题,斯大林的继任者们为了解决问题不断改革,但却是越改越糟,尤其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完全背离了马克斯的科学社会主义,导致潜伏在苏联国内的各种矛盾迅速激化,民族分裂愈演愈烈,很多共产党人脱党退党,苏联的副总统发动政变遭到叶利钦等各加盟共和国领导人的抵制,政变失败,苏联不久解体,就算没有八一九,苏联解体是迟早的事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