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的一更二更三更是什么时辰

如题所述

一更天:19:12(青岛/杭州等地本地时,北京加一刻、洛阳加二刻、成都加四刻),戌初一刻(总第八十刻)。

二更天:21:36,亥初三刻(总第九十刻)

三更天:00:00,子时整(总第一百刻)

四更天:02:24,丑正二刻(总第一十刻) 

五更天:04:48,寅正四刻(总第二十刻)

扩展资料

更 gēng

(1) 汉代皇宫中值班人员分五个班次,按时更换,叫“五更”。更鼓

例句:先生骨清少眠卧,长夜默坐数更鼓。——宋· 苏轼《夜过舒尧文戏作》

(2) 又如:更点(指更鼓之声);更钥(放置报时更鼓处的钥匙)

(3) 量词。旧时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watch]

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4) 又如:半夜三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一更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18

更换算成时辰对应关系为:一更为戌初一刻,二更为亥初三刻,三更为子时整。

详细解析如下:

1、古人说的一更二更,其中“更”是旧时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

起源:汉代皇宫中值班人员分四个班次,开班、三次交班、收班,叫“五更”,因此,一夜有五更,两更之间的时间为2.4小时。从晚间时间19:12开始为一更。

2、时辰,中国传统计时单位。把一昼夜平分为十二段,每段叫做一个时辰,合现在的两小时。十二个时辰分别以地支为名称,从半夜起算,半夜十一点到一点是子时,中午十一点到一点是午时。

3、因此,依照上述指代时间,一更的时间为19:12至21:36,换算成时辰,戌初一刻为一更;二更时间为21:36至24:00,亥初三刻为二更;三更的时间为00:00至2:24,子时整为三更;后续依次类推。

扩展资料

在中国古代,人们用“铜壶滴漏”的方法计时,把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对应于今天的二十四小时。半夜十一点到一点的时间为子时,一点到三点为丑时,三点到五点为寅时,其余的以此类推。

古代的一个时辰相当于今天的两个小时,所以,当钟表刚刚传入中国时,就有人把一个时辰叫做“大时”,新时间的一个钟点叫做“小时”。以后,随着钟表的普及,“大时”一词也就消失了,而“小时”却沿用至今。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更   百度百科:一更天  百度百科:时辰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30

一更天:戌初一刻(总第八十刻) 19:12(青岛/杭州等地本地时,北京加一刻、洛阳加二刻、成都加四刻)

二更天:亥初三刻(总第九十刻) 21:36

三更天:子时整(总第一百刻) 00:00

汉代皇宫中值班人员分四个班次,开班、三次交班、收班,叫“五更”,因此,一夜有五更,两更之间的时间为2.4小时。

更点———古代夜晚有五更,每更又有五点。两更之间为1.2个时辰,即144分钟;两点之间为24分钟。由此可见“四更造饭,五更开船”相当于“凌晨2:24左右开始做饭,4:48左右开船”。“五更三点”即早上6:00(卯时整,上朝时间,故古人上班打卡签到又称点卯),“三更四点”即凌晨1:36。

扩展资料

四更天:丑正二刻(总第一十刻) 02:24;五更天:寅正四刻(总第二十刻) 04:48

19点-21点,戌时一更,天干物燥,小心火烛;21点-23点,亥时二更,关门关窗,防偷防盗;

23点-1点, 子时三更,平安无事;1点-3点, 丑时四更,天寒地冻;3点-5点, 寅时五更,早睡早起,保重身体。

“鼓角”、“钟鼓”都是古时用来打更的器具。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一更天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10

古代把晚上把戌时作为一更,亥时作为二更,子时作为三,丑时为四,寅时为五更。
前半夜11时至1时为子时,

午夜1时至3时为丑时,

后半夜3时至5时为寅时,

早上5时到7时为卯时,

上午7时到9时为辰时,

9时到11时巳时,

11时到下午1时为午时,

中午1时到3时为未时,

晚上7时到9时戌时,

9时到11时为亥时。

【拓展资料】

关于打更的小常识

夜间打更的制度,在中国持续了上千年,一直到1920年才取消。明清时期,城市中都有僬楼更鼓,城市中心还有钟楼和鼓楼,早晨晚上都回击鼓鸣钟报时。

夜间打更,由专门的更夫负责。打更时两名更夫一组,一人敲罗,一人敲梆子。一夜分五和更次,但却要敲六次更。第一次是晚上20点(戌时),叫顶更,也叫一更天。一更天的打更方式为敲锣一声,敲梆两声,即“咣~~当当~”。二更天在晚上22点(亥时),打更方式为敲锣两声,敲梆两声,即“咣,咣~~当当~”。三更为次日0点(子时),四更天为次日2点,五更为次日4点。三更四更五更的打更方式都一,为敲锣一声,敲梆一声,或只敲梆两声,不敲锣。

第六次打更是在黎明,即天将亮,东方已经逐渐发白的时候。这次打更不敲锣,只敲梆,而且没有节奏,要很急促无规律的敲,俗称“乱梆子”,这就是告诉人们,天将亮。乱梆子又响又乱,也有催人早起的意思。

打更是如何计时的

明清的时候,计时的方法可以说是“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既有古老的“铜壶滴漏”,也有从西洋引进的钟表。除此之外,第三种方法就是观天象。

古时有承天监,专门有官员负责观测天象,除去迷信的“观察吉凶兆福”的功能以外,就是掐算时间了。当时已经有许多天文仪器(如北京古观象台),夜间有专人测算星位,然后对照历表测算时间。这个历表是多年天文观测资料汇集而成的,里面详细的写明,在一年中的那段时间内,月亮是上圆月还是下圆月,天上某个星座在夜间的位置变化以及在天球上的投影方位、角度。比如历书上写明:六月初八日亥时,戊子星在黄道分三曲(这里的“曲”,是中国古时测星位的计量单位)。因而天文人员只需要随时测量星位,再对照历表就能算出时间了。

更夫除了负责打更外,还兼有“夜间治安巡查”的责任。那时没有路灯,天一黑下来就是又暗又静,更夫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如失火,盗贼),就要立刻急促地敲一阵“乱梆鼓”,以提醒睡着的人。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1
古人把一个昼夜24小时分为12个时辰。分别是: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对应现在的时间是:每两个小时是一个时辰, 从晚上11点到凌晨1点是子时,以此类推。
根据【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应该是如下时间:
一更 19-21点
二更 21-23点
三更 子时 23-1点 【夜半三更】
四更 丑时 1-3点
五更 寅时 3-5点 【五更鸡叫】
七更 辰时 7-9点
.......

参考资料:我记得 辰时是 7-9点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