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宿池边树, 后一句是(僧敲月下门)还是(僧推月下门)

如题

应该是“僧敲月下门”。当时贾岛拿不定该是用推还是敲,韩愈才给了他这一答复,这就是“推敲”的由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6-14
那就是觉得第二句中的“僧敲月下门”的“敲”应换成“推”。可他又觉着“推”不太合适,不如“敲”好。不知是“敲”还是“推”好。嘴里就推敲推敲地念叨着。不知不觉地,就骑着驴闯进了大官韩愈(唐宋八大家之一)的仪仗队里。
韩愈问贾岛为什么乱闯。贾岛就把自己做的那首诗念给韩愈听,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的事说了一遍。韩愈听了,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去别人家,又是晚上,还是敲门有礼貌呀!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再说,读起来也响亮些”贾岛听了连连点头。他这回不但没受处罚,还和韩愈交上了朋友。
第2个回答  2009-06-06
贾岛《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第3个回答  2009-06-06
应该是僧推月下门

开始的时候是敲,但是作者后来认为夜深人静的时候不适合用敲,这也就是推敲这个词产生的原因
第4个回答  2009-06-06
这是贾岛的一首诗。名为{题李凝幽居}。当作者在无法确定是用{推}还是{敲}的时候。失神在路中央。差点被官府的马车撞倒。后来官差质问他为什么档路的。他告诉了自己正在起伏不定,到底用{推}还是用{敲}的时候。坐在轿中的大官出来了,问了原由后。告诉作者应该用敲,因为诗的名子叫{题李凝幽居},门关则推不开。如果门是虚掩着的,那么推门而进。不成了卤莽之徒?后来,贾岛大悟。和这位大官成了至友。这位大官就是著名的大文学家。大诗人韩愈。后世的{推敲}一词的典故也缘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