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对性格的影响主要在儿童时期,所以我们经常说,童年的伤痛需要用一生去疗愈。其实很多人过完一生,都未必能走出童年的阴影,因为我们不知道这些伤痛从哪来,也不知道怎么走出去。
性格缺陷是我们成功路上最大的障碍。我们需要尽早地认识原生家庭的问题,发现自己的性格缺陷,并努力改变,这条路很长,不妨从现在就开始。
一、要敢于犯错,从试错中成长,从迭代中自信
对于错误,我们都不喜欢。认为错误就等同于失败。那么,翻翻成功人士的传记,他们的成功历史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不断试错是途径之一,只要是建立在小范围内、可控范围内。
错误是成长的唯一途径,犯错会受到惩罚,所以父母的内心从来都不希望孩子犯错。而犯错,其实是人类的行为本能,我们的人生就像一本错题本,只有清楚地列出自己错在哪里,你才能知道,我的短板在哪里,我应该在这个地方特别注意。
二、终身学习,升级思维质量,打破惯性思维
打破错误的所有认知来源的途径,就是终身学习。它是最低风险,也是最低成本的成长。只有知识量够了,才能理解更多的事情,才能明白原来不懂的道理。保持求知欲在这个世界上是必须的,因为它一直就是你打破自己、提升自己的大门的钥匙。通过阅读学习,建立自己完善的知识体系,并身体力行去推动它,用行动打磨自己,内化自己。
三、解读父母行为模式,摆脱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影响
除了专业的心理医生,摆脱原生家庭的行为模式的方法的,只有自己。给自己一天的时间,与父母相处,观察父母的行为,找到与自己相同的行为,然后把它记录下来。给自己思考的时间,去看清自己与父母之间的原生家庭模式,从而才能去全力摆脱它,你的性格缺陷才能被好好地疗愈、修补。
“你要是没有生出来多好!”这句话在的家庭中都应该特别耳熟,包括我自己之前也是经常被孩子气到就会对着孩子说:我现在只想把你塞回肚子里去。其实这两句话有着同等的“魔力”,甚至它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忍不住来句:“你怎么这么没用呀!”这句话对于我来说并不陌生,因为在我过往的三十多年的生活中,时常能听到这句话。
每次听到,我都要先心里咯噔一下,然后心跳加速、呼吸困难、紧张、焦虑、再到烦躁、麻木,这句话的魔力让我至今都无法释怀。甚至到如今,我都会因为一点看似不重要的错误而在心中愧疚许久,不够自信,根深蒂固。
如果能回到过去,在挨打和挨骂中,我绝对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挨打,那些看不见的伤痕比肉体上的伤痕要更加的难以愈合。
当面对哭闹不止的孩子时,大多数父母都会时不时产生烦躁,焦虑从而衍生出想要打孩子的冲动。大多数会对自己的孩子施暴的父母往往自己也曾经生在在充满暴力的家庭中,成年后的大部分虐童行为正是他们童年的经历重演。
我们生活中也不乏缺少这样的经历,父母苦口婆心的对你说:“我这都是为了你好。”
当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父母会通过体罚来实现孩子利益最大化的措施,他们认为孩子只有经过严格要求恪守规则,棍棒下才能教育孩子,才可以使孩子成长,不走弯路。但体罚不但不能使孩子变得坚强勇敢,反而会导致孩子内心深处埋下恐惧的种子。
棍棒教育其实是最失败的教育方式,这种方式,治标不治本,长时间生长在这种充满暴力教育的家庭中的孩子,很难明白是非对错。
原生家庭对个体的发展和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家庭环境、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互动方式都会对个体的人格形成产生深远的影响。如果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原生家庭的不良环境或负面经历,可能会产生一些人格缺陷。以下是一些摆脱原生家庭造成的人格缺陷的建议:
1.认识到问题:首先,要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并承认这些问题和缺陷与原生家庭的经历有关。这样才能更好地面对和解决问题。
2.寻求专业帮助:寻求专业心理治疗帮助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面对自己的问题和缺陷,并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心理治疗师可以提供情感支持和指导,帮助个体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和工具。
3.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可以帮助个体摆脱原生家庭的阴影,并促进个体的成长和发展。通过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个体可以学习到健康的互动方式,增强自我价值感和自尊心。
4.培养自我认知和自我接纳:个体需要积极培养自我认知和自我接纳能力。通过了解自己的情感需求、自己的优劣势,以及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个体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接纳自己,提高自我价值感和自信心。
5.练习自我控制:练习自我控制可以帮助个体摆脱负面情绪和行为,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通过练习自我控制,个体可以学会更健康的应对方式,避免情绪爆发和自我伤害。
总之,摆脱原生家庭造成的人格缺陷需要个体认识到问题,寻求专业帮助,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培养自我认知和自我接纳能力,以及练习自我控制。这些方法可以帮助个体摆脱原生家庭的阴影,重塑健康的人格。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