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蝙蝠的词语

如题所述

蝠蛇,蝙蝠衫,红蝙蝠,蝙蝠扇,燕蝠争

蝙蝠【biān fú】 

哺乳动物,前肢已变化为翼,夜间在空中飞翔,吃蚊、蛾等昆虫,也有少数食果或吸食其他动物的血,靠本身发出的超声波来引导飞行。

介绍:

蝙蝠是翼手目动物,翼手目是动物中仅次于啮齿目动物的第二大类群,是唯一一类演化出真正有飞翔能力的哺乳动物,现生物种类共有19科185属961种,除极地和大洋中的一些岛屿外,分布遍于全世界,在热带和亚热带蝙蝠最多。大部分蝙蝠都是白天休息,夜间觅食。小蝙蝠亚目即通常所说的蝙蝠,我国有6科,26属,110种。蝙蝠大多数为食虫性及肉食性,主要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信号搜寻食物 , 探测距离,确定目标,回避障碍和逃避敌害等 。 蝙蝠是真正会飞的兽类,这种进化上的优势使它们利用了兽类中一个全新的未被利用的生态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6-09

描述蝙蝠的词语

一、与名称有关

    蝙蝠(现代名);2.仙鼠(古代名);3.盐老鼠(别名)、燕老鼠(别名)、油老鼠等(别名)、 圆屁虎(别名)......

二、与生理特征相关

哺乳动物、胎生、翼手目、四肢、睁眼瞎、盲目、超声波、发射、回声、接受、灵敏、定位、精确、探路。

三、与生活习性及食谱相关

昼伏夜出、飞翔、捕食、害虫、飞蛾、蚊子、觅食、捕食、肉食类。

第2个回答  2018-07-27

燕蝠之争

成语解释     

燕子和蝙蝠争论何为晨昏。比喻无意义的争吵。

成语出处

宋·朋万九《东坡乌台诗案·寄周邠诸诗》载:“燕以日出为旦,日入为夕。蝙蝠以日入为旦,日出为夕。争之不决。”

成语示例     

左右蜗蛮战,晨昏燕蝠争。 ★宋·薛季宣《游竹陵善权涧》.

故事:

有一次,夜里睡觉白天飞翔的燕子与白天睡觉夜晚活动的蝙蝠辩论起来。燕子认为日出是早晨,日落是傍晚;蝙蝠却认为日落是早晨,日出是傍晚。它俩叽叽喳喳,争论不休,最后决定向凤凰起诉,请鸟王来判断是非。

他们在行进途中,遇见一只鸟。鸟问他们干什么去?燕子和蝙蝠就把他俩争论的事情说了一遍。鸟儿听了后,把嘴附在燕子耳畔,悄声说:“小燕子,告诉你吧,现在凤凰每日贪睡,大事小情都撂给猫头鹰代行处理,你去了也不会弄清是非的!

第3个回答  2018-02-24
蝙蝠是翼手目动物,翼手目是动物中仅次于啮齿目动物的第二大类群,是唯一一类演化出真正有飞翔能力的哺乳动物,现生物种类共有19科185属961种,除极地和大洋中的一些岛屿外,分布遍于全世界,在热带和亚热带蝙蝠最多。大部分蝙蝠都是白天休息,夜间觅食。
小蝙蝠亚目即通常所说的蝙蝠,我国有6科,26属,110种。蝙蝠大多数为食虫性及肉食性,主要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信号搜寻食物 , 探测距离,确定目标,回避障碍和逃避敌害等 。 蝙蝠是真正会飞的兽类,这种进化上的优势使它们利用了兽类中一个全新的未被利用的生态位。
蝙蝠的翼是在进化过程中由前肢演化而来,是由其修长的爪子之间相连的皮肤(翼膜)构成;蝙蝠的吻部像啮齿类或狐狸。外耳向前突出,很大,而且活动非常灵活。蝙蝠的颈短,胸及肩部宽大,胸肉发达,而髋及腿部细长。除翼膜外,蝙蝠全身覆盖着毛,背部呈浓淡不同的灰色、棕黄色、褐色或黑色,而腹侧颜色较浅。蝙蝠中的多数还具有敏锐的听觉定向(或回声定位)系统,可以通过喉咙发出超声波然后再依据超声波回应来辨别方向、探测目标的。有一些种类的面部进化出特殊的增加声纳接收的结构,如鼻叶、脸上多褶皱和复杂的大耳朵。蝙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福气”。人类通过这一特点发明了雷达。除了狐蝠和果蝠完全食素外,大多数蝙蝠以昆虫为食,在昆虫繁殖的平衡中起重要作用,甚至可能有助于控制害虫。某些蝙蝠亦食果实、花粉、花蜜;热带美洲的吸血蝙蝠以哺乳动物及大型鸟类甚至人的血液为食。这些蝙蝠有时会传播狂犬病。蝙蝠呈世界性分布。在热带地区,蝙蝠的数量极为丰富,它们会在人们的房屋和公共建筑物内集成大群。
第4个回答  2018-03-05
有关蝙蝠的词语:燕蝠相争。
燕蝠相争
燕蝠之争
【拼音】: yàn fú zhī zhēng
【解释】: 燕子和蝙蝠争论何为晨昏。比喻无意义的争吵。
【出处】: 宋·朋万九《东坡乌台诗案·寄周邠诸诗》载:“燕以日出为旦,日入为夕。蝙蝠以日入为旦,日出为夕。争之不决。”
【举例造句】: 左右蜗蛮战,晨昏燕蝠争。 ★宋·薛季宣《游竹陵善权涧》
宋人苏舜举曾述一寓言:燕以日出为旦,蝙蝠以日入为旦,双方各言其是,争之不快。用以比喻无意义的争吵。苏轼赠苏舜举诗,有"奈何效燕蝠,屡欲争昏瞑"之句,即用此故事。
宋薛季宣《游竹陵善权洞》诗;"左右蛮触战,晨昏燕蝠争",上句典出《庄子》,下句亦用此故事。清黄景仁七律《十六夜》结联;"苦吟动辄兼长夜,燕蝠休争口角雄。"典亦出此。(典见宋朋九万《东坡乌台诗案.寄周邠诸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