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泼氢试验,为什么需要干燥的试管

如题所述

常温常压下,氢气是一种极易燃烧,无色透明、无臭无味的气体。氢气是世界上已知的密度最小的气体,氢气的质量只有空气的1/14,即在0 ℃时,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氢气的密度为0.0899 千克/立方米。所以氢气可作为飞艇、氢气球的填充气体(由于氢气具有可燃性,安全性不高,飞艇和气球现多用氦气填充)。氢气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其相对分子质量为2),主要用作还原剂。

氢气 (H2) 最早于16世纪初被人工制备,当时使用的方法是将金属锌粒置于强酸(稀盐酸或稀硫酸)中。1766–1781年,亨利·卡文迪许发现氢元素,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并生成水(2H₂+O₂=2H₂O),拉瓦锡根据这一性质将该元素命名为 “hydrogène”(“生成水的物质”之意,"hydro"是“水”,"gène"是“生成”)。19 世纪50 年代英国医生合信(B.Hobson)编写《博物新编》(1855 年)时,把"hydrogen"翻译为“轻”元素,意为最轻气体。

现在工业上一般从天然气或水煤气制氢气,而不采用高耗能的电解水的方法,也不采用实验室里用锌粒和稀硫酸制氢气的方法。制得的氢气大量用于石化行业的裂化反应和生产氨气。

氢气是无色并且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在各种气体中,氢气的密度最小。标准状况下,1升氢气的质量是0.0899克,相同体积比空气轻得多)。因为氢气难溶于水,所以可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氢气。另外,在101千帕压强下,温度-252.87 ℃时,氢气可转变成无色的液体;-259.1 ℃时,变成雪状固体。常温下,氢气的性质很稳定,不容易跟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但当条件改变时(如点燃、加热、使用催化剂等),情况就不同了。如氢气被钯或铂等金属吸附后具有较强的活性(特别是被钯吸附)。金属钯对氢气的吸附作用最强。当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为4%-75%时,遇到火源,可引起爆炸。

氢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标准状况下密度是0.09千克/立方米,是气体中重量最轻的,难溶于水。在-252 ℃,变成无色液体,-259 ℃时变为雪花状固体。

氢气常温下性质稳定,在点燃或加热的条件下能多跟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①可燃性——在带尖嘴的导管口点燃纯净的氢气,观察火焰的颜色。然后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过一会儿,我们可以看到,纯净的氢气在空气或纯净氧气里安静地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氢气在玻璃导管口燃烧时,火焰常略带黄色)。用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时,烧杯壁上有水珠生成,接触烧杯的手能感到发烫。氢气在空气或纯氧里燃烧,实际上是氢气跟氧气发生了化合反应,生成了水并放出大量的热。

氢气是一种极易燃的气体,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为4%至75%时都能爆炸,叫做爆炸极限。取一个一端开口,另一端钻有小孔的纸筒(或塑料筒等),用纸团堵住小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使纸筒内充满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把氢气发生装置移开,拿掉堵小孔的纸团,用燃着的木条在小孔处点火,刚点燃时,氢气在小孔处安静地燃烧,过一小会儿,突然听到“砰”的一声响,爆炸的气浪把纸筒顶部高高炸起。

实验测定,空气里如果混入氢气的体积达到总体积的4%~74.2%,点燃时就会发生爆炸。这个范围叫做氢气的爆炸极限。实际上,任何可燃气体或可燃的粉尘如果跟空气充分混合,遇火时都有可能发生爆炸。因此,当可燃性气体(如氢气、液化石油气、煤气等)发生泄漏时,应杜绝一切火源、火星,禁止产生电火花,以防发生爆炸。

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管口朝下,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移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就表明氢气不纯,需要再收集,再检验,直到响声很小,只有“扑”的一声或几乎无声才表明氢气已较为纯净。

纯净的氢气还可以在氯气中燃烧,产生苍白色的火焰,生成氯化氢气体。

氢气与氟气混合立刻爆炸,生成氟化氢气体。

②还原性(使某些金属氧化物还原)。

如果把试管里铺一薄层黑色的氧化铜,管口略向下倾斜,通入氢气,等试管里的空气排尽后,用酒精灯给氧化铜加热,反应完成后,停止加热,再继续通入一会儿氢气,直到试管冷却。可以看到氧化铜由黑色变为光亮的红色,变成了单质的金属铜,试管口有小液滴生成,说明反应生成水。

氢气还能和氧化铁、三氧化钨(钨除了单质零价外,常见的化合价主要为+6价,有时也显+4价如二氧化钨,二硫化钨)反应,分别生成金属铁和金属钨。

希望我能帮助你解疑释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