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前的顺口溜

如题所述

1、宁可胃上烂个洞,不叫感情裂条缝。

2、感情深,一口闷;
感情浅,舔一舔;
感情厚,喝不够;
感情薄,喝不着;
感情铁,喝出血。

3、一两二两漱漱口,
三两四两不算酒,
五两六两扶墙走,
七两八两还在吼。
男人不喝酒,枉在世上走

4、只要心里有,茶水也当酒

5、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

6、东风吹,战鼓雷,今天喝酒谁怕谁!

7、酒肉穿肠过,朋友心中留!
男人不喝酒活的象条狗,
男人不抽烟活的象太监,
女人不化妆白活在世上,
男人不抽烟白活在人间。

8、半斤不当酒,一斤扶墙走,斤半墙走我不走。

9、酒逢知已千杯少,能喝多少喝多少,喝不了赶紧跑。

10、两腿一站,喝了不算。

11、甘为革命献肠胃
革命的小酒天天醉,
喝红了眼睛喝坏了胃,
喝得手软脚也软,
喝得记忆大减退。
喝得群众翻白眼,
喝得单位缺经费;
喝得老婆流眼泪,
晚上睡觉背靠背,
一状告到纪委会,
书记听了手一挥,
能喝不喝也不对,
我们也是天天醉!

12、辣酒涮牙,啤酒当茶

13、客人喝酒就得醉,要不主人多惭愧

14、主人举杯对在座的说道:"女人大点口,男人全进去。"

15、革命小酒天天醉,家和老婆背靠背,
老婆告到纪检委员会,纪委书记说:该喝不喝也不对;
老婆告到人大常委会,人大主任说:这笔开支早就在预算内;
老婆告到妇女联合会,妇女主任说:我家那位也是天天醉;
老婆告到市委联席会,市委书记说:喝死了我们为他开追悼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28

酒顺口溜,到底是养生还是伤身?喜欢喝酒的人注意

第2个回答  2020-10-11

第3个回答  2020-10-11
何谓“顺口溜”,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指“民间流行的一种汉语口头韵文,句子长短不齐,纯用口语,念起来很顺口。”我们以为把当代流行的这种语言现象称作“民谣”可能更为贴切一些。所谓“民谣”,即“民间歌谣,多与时事政治有关”。如此称说,有如下理由:
一是它来自民间,又在民间广为流传,实乃“民”之家族成员;
二是现今的这些“顺口溜”主要是反映讽刺社会的诸多不良现象,多与时事有关,在褒贬意义上有鲜明的倾向性,与“民谣”定义相吻合。
所不同之处突出在一“新”字上。由于这类民谣主要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出现的现象,是伴着中国改革开放而兴起,是新时期的“语言产物”,且方式上有其独特性——人们只是口头说讲,而不以音乐的形式唱诵——因此,我们冠以一“新”字,谓之“新民谣”,以示区别传统民谣。
当代中国“新民谣”所以如此“发达”,除了深刻的社会原因之外,其载体——语言——形式的特点也是“功”不可没的。从上述所举的众多例证来看,新民谣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易于上口,悦耳响亮,好念好记,且幽默诙谐,生动形象。正因为如此,新民谣传播起来快速、广泛。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来看,新民谣从语音、语法到修辞都表现出一套完善的系统特色。
反映了民族特点。
示例
语音方面
新民谣在语音形式上的最大特色是“押韵”。由于民谣非一般的口头说话,因而同诗歌、曲艺和唱词等一样,或多或少要讲究一点韵辙,这样人们听起来就悦耳和谐,念起来才顺口易记。如新民谣“50年代全民炼钢,60年代全民度荒,70年代全民下乡,80年代全民经商”每句最后一个字都是同一个韵母,是极标准的押韵形式,加上句式排列整齐,念起来觉得特别响亮动听,如果换成无韵的同义手段表达相同意思,比如说成“50年代全民炼钢铁,60年代全民度荒灾,70年代全民下农村,80年代全民做生意”,效果就会差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