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的情况下可以激发人的意志

如题所述

对于每一个要克服的障碍,都离不开意志力;面对着所执行的每一个艰难的决定,我们所依靠的是内心的力量。事实上,意志力并非是生来就有或者不可能改变的特性,它是一种能够培养和发展的技能。下面几条有助于增强你的意志力,不妨一试。

一、积极主动

主动的意志力能让你克服惰性,把注意力集中于未来。在遇到阻力时,想像自己在克服它之后的快乐;积极投身于实现自己目标的具体实践中,你就能坚持到底。美国东海岸的一位商人知道自己喝酒太多,然而他从事的是一种很烦人的工作,而在进餐前喝几杯葡萄酒似乎能让紧张的心情得到放松。可酒和累人的活又使得他常一喝完酒便呼呼大睡。有一天,这位经理意识到自己是在借酒浇愁,浪费时光。于是他再贪杯,而是把更多的儿女身上。刚开始时很不容易,常常想起那香气四溢的葡萄酒,但他告诫自己现在所做的事将有所得而不是有所失。后来的事实证明,他越是关心家庭和子女,工作起来的干劲也就越大。

二、下定决心

美国罗得艾兰大学教授詹姆斯·普罗斯把实现某种转变分为四步:

1、 抵制——不愿意转变;

2、 考虑——权衡转变的得失;

3、 行动——培养意志力来实现转变;

4、 坚持——用意志力来保持转变。

为了下定决心,可以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规定期限。玛吉·柯林期是加州的一位教师,对如何使自己臃肿的身材瘦下来十分关心。后来她被选为一个市场组织的主席,便决定减肥6公斤。为此她购买了比自己的身材小两号的服装,要在3个月之后的年会上穿起来。由于坚持不懈,柯林斯终于如愿以偿。

三、目标明确

普罗斯教授曾经研究过一组打算从元旦起改变自己行为的实验对象,结果发现最成功的是那些目标最具体、明确的人。其中一名男子决心每天做到对妻子和颜悦色、平等相等。后来,他果真办到了。而另一个人只是笼统地表示要对家里的人更好,结果没几天又是老样子,照样吵架。

四、权衡利弊

如果你因为看不到实际好处而对体育锻炼三心二意的话,光有愿望是无法使你心甘情愿地穿上跑鞋的。普罗斯教授对前往他那儿咨询的人劝千说,可以在一张纸上画好4个格子,以便填写短期和长期的损失和收获。假如你打算戒烟,可以在顶上两格上填上短期损失:“我一开始感到很难过”和短期收获:“我可以省下一笔钱”;底下两格填上长期收获:“我的身体将变得更健康”和长期损失:“我将推动一种排忧 解闷的方法”。通过这样的仔细比较,聚集起戒烟原意志力就更容易了。

五、改变自我

光知道收获是不够的,最根本的动力产生于改变自己形象和把握自己生活的愿望。道理有时可以使人信服,但只有在感情激发起来时,自己才能真正加以响应。

六、注重精神

法国17世纪的著名将领图朗瓦以身先士卒闻名,每次打仗都站在队伍的最前面。在另人问及此事时,他直言不讳道:“我的行动看上去像一个勇敢的人,然而自始至终却害怕极了。我没有向胆怯屈服,而是对身体说——‘老伙计,你虽然在颤拌,可还是得往前冲啊!’”结果毅然地冲锋在前。大量的事实证明,好像自己有顽强意志一样地去行动,有助于使自己成为一 个具有顽强力的人。

七、磨练意志

早在1915年,心理学家博伊德·巴雷特提出一套锻炼意志的方法。包括从椅子起身和坐下30次,把一盒火柴全部倒出然后一根一根地装回盒子里,他认为,这些练习以增强意志力,以便日后去面对更严重更困难的挑战。巴雷特的具体建议似乎有些过时,但他的思路却给人以启发。例如,你可以事先安排星期天上午要干的事情,并下决心不办好就不吃午饭。

八、坚持到底

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其中含有与困难作斗争并且将其克服的意思。普罗斯在对戒烟后又重新吸烟的人进行研究后发现,许多人原先并没有认真考虑如何去对付香烟的诱惑。所以尽管鼓起力量去戒烟,但是不能坚持到底。当另人递上一支烟时,便又接过去吸了起来。如果你决心戒酒,那么不论在任何声合里都不要去碰酒杯。倘若你要坚持慢跑,即使早晨醒来时天下着暴雨,也要在室内照常锻炼。

九、实事求是

如果规定自己在3个月内减肥25公斤,或者一天必须从事3个小时的体育锻炼,那么对这样一类无法实现的目标,最坚强的意志也无济于事。而且,失败的后果会将自己再试一次的愿望化为乌有。在许多情况下,将单一的大目标分解成许多小目标不失为一种好办法。打算戒酒的鲍勃在自己的房间里帖了一条标语——“每天不喝酒”。由于把戒酒的总目标分解成了一天天具体的行动,因此第二天又可以再次明确自己的决心。到了周末,鲍勃回顾自己天来的一系列“胜利”时信心百倍,最终与酒“拜拜”了。

十、逐步培养

坚强的意志不是一夜间突然产生的,是在逐渐积累的还会不可避免地遇到挫折和抢购失败,必须找出使自己斗志涣散的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玛丽第一次戒烟时,下了很大的决心,便以失败告终。在分析原因时,她意识到需要做点什么事来代替拿 烟。后来她买来了针和毛线,想吸烟时便编织毛衣。几个月之后,玛丽彻底戒了烟,并且还给丈夫编织了一件毛背心,真可谓“一举两得”。

十一、乘胜前进

实践证明,每一次成功都将会使意志力进一步增强,如果你用顽强的意志克服了一种不良习惯,那么就能获取也另一次挑战决斗并且获胜的信心。每一次成功都能使自信心增加一分,给你在攀登悬崖的艰苦征途上提供一个坚实的“立足点”。或许面对的新任务更加艰难,但既然以前能成功,这一次以及今后也一定会胜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2-12
要想激发个人的意志力的话,就要有足够的动力和诱惑,当然,这也要看个人了,如果意志力低的人的话随便用什么都不可能成功的,因为,失败就是他(她)的终点.
第2个回答  2013-12-12
创新素质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中小学生天性喜欢新奇,喜欢变化花样,这正是创新精神的萌芽。要珍惜它,保护它,使它随着年龄的增长日益发展;不要使其因受到压抑而日益衰萎。 1.创新意识   ●中小学生喜欢新奇,喜欢变化花样,多是无意性的。我们应该将这种无意性上升为有意性,即求新、求异。  ☆在学习中,不满足于问题的解决,而要努力去寻求新方法、更好的方法,培养自己求新、求异的创新意识。  ☆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每天的生活也是新的。可以构思美化你的居室,使你的居室常有新鲜、别致的形象。  ☆生活中的许多不方便,为我们提供了创新的机会。动动脑筋,找一找不方便的原因,思谋着如何去改进它。  ☆当我们有一个新奇的发现,有一个新奇的想法时,要深入地去观察,去思考,这可能是一颗创新的种子。 2.创新精神   ●怀疑精神。迷信书本,迷信师长,难以有新的突破。我们要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敢于提出与书本、与师长不同的见解。这是一个求新、求异的过程,是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的,这里关键的是要冲破条条框框的束缚,敢于和善于向传统挑战,向权威挑战。  ☆在一次“为您健康,请戒酒”的演讲会上,演讲者将两只小虫分别放入盛酒和盛水的杯中。水中的小虫安然无恙地从杯中爬了出来,而酒中的小虫却慢慢死去了。演讲者问大家:“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不少人都回答喝酒不好,能醉死人,这正是演讲者期望的效果。然而,这时却有一位学者高声答道:“这说明人喝了酒,肚子里就不会有虫了!”这是根据演讲者的实验,对“喝酒有害健康”提出的反面意见。  ☆学习中或实践中,自己会产生许多与现有结论不一致的想法或见解,应该紧紧抓住这一疑点,进行辫证,可能自己的这些见解正是对旧东西的创新。  ●开拓精神。不破不立,破字当头,立是目的。哥白尼之前一直公认“地心说”,而哥白尼却敢于向“地心说”挑战,通过反复观察论证,推翻了“地心说”,而提出了“日心说”。  ☆许多事情,由于习以为常,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比如由老师向学生提问,学生回答老师的问题,在我们的课堂中已被认为是很正常的事情,而如果由学生向老师提问,由老师回答学生的问题,却被认为是不正常的,尤其是学生有一些奇怪的想法,提出一些古怪的问题,则被认为是扰乱课堂秩序!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在给学生上课时,就打破了这一传统,采用上课时由学生向老师提问,根据提问水平给分,把老师问住得最高分。  ☆开拓就是创新,就是摆脱旧方法、旧观念,开辟新思路,创立新方法。  ●求实精神。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因此,我们应从小养成一种求实精神。不受虚假现象蒙蔽,认真探寻问题的真谛。 3.创新个性   ●好奇心是人们对外部事物刺激的一种敏感反应。它使人产生联想,激发人丰富的想象,提出一些新的问题。好奇心是创新的原动力。  ☆儿童天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当太阳从西边落下去,第二天却从东边升起的时候,孩子就会感到好奇,想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产生许多想法。孩子们这种纯真、朴素的好奇心,离人的本性最近。  ☆长大的人总爱笑儿童的“可笑”,什么稀奇古怪的问题都能提出来。“妈妈,月亮为什么总跟着我们走?”“你看那两条鱼多么亲热,它们是在说悄悄话吗?”其实,儿童的这种无拘无束的天真与稚气中,包含着可贵的创新品质。  ☆好奇心容易受新事物的触动而产生新问题,激发人观察与思考的兴趣。  ☆许多科学家小时候就遇事爱打问号,他们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好奇,并细心观察,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开端。  ●纯真的好奇的火花容易渐渐熄灭,我们应善加保护,并逐步发展为兴趣。  ☆兴趣可以产生热情,使人主动地、积极地去接触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在孩子们的眼里,这个世界的一切都是新鲜有趣的。但这种兴趣很容易转移,因此,我们需要培养自己持久的浓厚的兴趣。一个人的兴趣爱好,反映出一个人的个性特色。  ☆强烈的好奇心可以激发人的兴趣;对成功的体验可以激发人的兴趣;事物本身的趣味性可以激发人的兴趣;崇高的理想可以使人产生持久的兴趣。  ☆兴趣狭窄、孤陋寡闻,会影响想象的丰富,这是妨碍创造的一个因素。  ●想象力,是创新的翅膀。  ☆世界上最神奇、最完美的便是想象力。想象可以描绘过去,也可以勾勒未来;想象可以延伸到整个宇宙,也可以飞向虚幻的、无人能去的奇美境界。人的想象中,可以创造出最新最美的世界来。 ☆想象就是利用原有形象在人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说起春天,脑海中就会浮现出新绿与鲜花,这就是想象。 ☆创新想象是在头脑中构思出前所未有的形象。如传说中的龙、美人鱼,就是创造想象的结果。  ☆想象力要善于培养。读诗时,想象诗中的意境;读小说时,根据前面的内容想象后面情节的发展;听音乐时,想象音乐所表现的意境;假设自己独自一人来到孤岛,想象会有一些什么离奇的经历…… ☆幻想,是人们对未来的一种想象,它包括根据自己的愿望,对自己或其它事物远景的想象。科学幻想中的形象就是幻想的产物。  ☆“异想天开”是一颗创新的种子。古人曾异想天开想飞上天空,后来便有了飞机和宇宙飞船;“千里眼、顺风耳”曾也是人们的异想天开, 但我们今天坐在家便可通过卫星、电话、电视,了解世界每一个角落里发生的事情。“异想天开”的想法,有时正是人们要求创新的美好愿望,它激发人们创新的欲望。因此,不要嘲笑别人的或自己“异想天开”的想法,它可能成为自己今后追求和研究的方向。 4.创新思维   ●人们解决问题时,总是习惯性地回想自己或他人在类似情况下使用过的方法,力图用过去的方法来解决现在出现的新问题。而运用创造思维时,则常常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创新,从而得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新成果。  ☆创造思维具有灵活性、流畅性和独创性三个最重要的特征。  ☆创造思维使人能突破思考问题时的一种比较固定的想法去思考问题,从新思路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思维具有异常的灵活性。  ☆思维的流畅性是指思维反应敏捷,少有阻滞,善于扩散,在很短的时间内能产生大量新的观念、设想和方案。创造思维之所以具有流畅性,是由于这种思维特别重视思维的发散,重视联想和想象,重视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独创性(或称新颖性)是指创造中的创新精神。如思考问题时有自己独立的见解,观点新颖独特的创造。独创性来源于独立思考。  ●我们所学的知识是前人创造性劳动的成果,是他们智慧的结晶。只要善于学习,灵活运用,不仅不会束缚我们的思维,还能充实我们思维的内容,培养我们的创造思维能力。  ☆“多思”。即一事当前,不仅要想到人们是怎样做的,而且要思考有无更好的方法。  ☆尽可能多地参加实践。如进行文学艺术创作,做数学题,做生物、物理、化学实验,参加“三小”(小论文、小制作、小发明)活动等。动手动脑,在启动大脑(左脑和右脑)思维的过程中,创造思维水平也将获得不断提高。  ●发散思维又叫扩散思维、多向思维或辐射思维,是创造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灵活性、流畅性和独创性等特点。在这里,流畅性指的是指定时间内扩散的量多;灵活性指的是随机应变、触类旁通产生的新设想、新方案的能力强;独创性指的是思维的新颖和独特。  ☆思维发散的目的在于寻找新设想、新方案,因此我们不仅要重视思维的流畅性,更要重视思维的灵活性;不仅要重视思维发散的量,更要重视思维发散的质。  ●逆向思维,就是从与人们习惯的思维方式、思维结论相异、相反的方向进行思考的一种思维方法,又称为反向思维法,说得通俗点,就是倒过来想问题。  ☆在我们平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如果我们遇到某些按照常规思维习惯、方法不能解决的问题,不妨倒过来想一想,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或阐述出一种新颖独到的见解。  ●在思考过程中,离开那些显而易见的常规思路,把思路转向思考对象以外的其他事物,受到启发后,从那些不引人注目的旁侧开拓出新思路的一种思考方法,就是侧向思维。  ☆有个老人挑一担西瓜去卖。走累了,就来到路边一间空着的房子里休息。这间房子是危房。有个聋哑人见老人进去,也跟着进去了。他进去的目的是想告诉老人这房子危险,要他赶快离开。可是哑巴不会讲话,他打了不少手势,可老人还是不知是什么意思。这时,突然狂风四起,房子随时有倒塌的危险。聋哑人急了,突然,他想到一个办法,他抱起一个西瓜就往屋外跑,老人一见有人抢瓜,立即跳起来,追了出去。这当儿,房子塌了,老人却得救了。  这就是聋哑人运用侧向思维想出的方法。因为老人不明白聋哑人的手势,直接让老人离开房子很难办到。聋哑人抱一个西瓜就往外跑,必然带来老人去追他的结果,也就间接地达到了让老人离开房子的目的。  ☆侧向思维的关键是找到那些不引人注目的侧路,侧路既可以是一种事物、方法,也可以是有关的人。  ●根据当前感知到的新事物、概念或现象,想到与之相关的事物、概念或现象的思维活动即为联想思维。它能开拓我们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是创造发明活动中耀眼的智慧之光。  ●归纳推理,就是根据已经认识的个别事物,过渡到尚未认识的一般性原理或观点,从而获得新发现、新知识。  ●类比推理是人们根据两个对象在一些属性上类似,从而推出其他属性也类似。类比推理是一种由特殊推出特殊的思维形式。  ●“见异思迁”,在成语词典中一般是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而目标转移法讲的“见异思迁”,不是叫人三心二意,而是说在观察中发现了异常现象,就要抓住不放,寻根究底,在机遇到来时及时改变研究目标。我们在科学研究和创造发明的人生道路上,要抱定目标,为之奋斗,百折不挠。然而,在具体的创造目标上需要灵活性,有了新的机遇,就要抓住,转移目标,大可不必“一条道走到黑”。在必须转移目标时,不去转移目标,常常会丧失机遇。
第3个回答  2013-12-12
绝望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