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农学院的科研成果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31

广西农学院院本部现设7个系,59个教研室,11 个研究室,15个本科专业,17个专科专业,已招收硕士研究生的学科有16个,其中7个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截止1990年 10 月, 各类在校生2669人,其中本科生1474人,专科生1021人,研究生60人,外国留学生53人,预科生60人,函授生394人,短训班学员657人。分院设有2个系,3个专业(林学,采运和林业机械化),4 个研究室。有2个学科培养硕士研究生, 其中森林生态学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每年毕业的本专科生达180名。
广西农学院院本部拥有一支力量雄厚,在教学和科研上均有较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全院有在职教师531人,其中教授18 人,副教授170人,讲师193人。此外,还有农业、科研等其他系列高级职称人员46人。
学院紧密结合教学和广西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并取得了显著成就。院本部除有一批专职科研人员外,有300多名教师参加了各项科研工作,占教师总数60%。1981 年至1990年,通过技术鉴定的科研成果119项, 其中获国家和自治区奖励96项。从198 4年至1990年, 学院在公开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20篇。70年代初,院杂交水稻研究室张先程副研究员主持进行的籼型杂交水稻研究,筛选出IR24恢复系,为我国杂交水稻三系配套作出了重大贡献。1981年籼型杂交水稻研究项目获国家首项特等发明奖,广西农学院是科研合作及获奖单位之一。院长马庆生教授在世界上首次从豌豆根瘤菌中分离、定位、克隆了结瘤基因和固氮基因,并选育出高效固氮根瘤菌基因工程菌,已进入生产小区试验阶段。随后又首次从青枯假单胞菌中分离,克隆了与寄主专一性有关的基因。牧医系卢克焕教授于1987年成功地进行了牛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试验, 并把此项技术应用于生产。1989年在国内用完全体外化培养的胚胎移殖给受体母牛,1990年春产下4头牛犊。今年将有15头以上试管牛犊降生。 这些高技术科研成果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重视。分院在广西植被、木材、树种生态、测树等方面也取得显著科研成果。
目前,广西农学院承担着国家下达的研究项目20项,其中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863”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国家“七五”攻关项目3项,星火计划项目1项,广西“七五”粮食作物育种攻关项目6项。
为适应对外开放形势,广西农学院广泛开展国际交往活动,先后与英、美、日、德、法、意、加、菲律宾、泰国、爱尔兰等国家的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并与其中6所正式签定协议。1986年以来接待来访外宾65 批共427人次,1978年以来还相继聘请许多外籍专家来院任教、 讲学、合作科研。培养外国留学生和进修生77人。1980年以来,学院共派出各类留学生、进修生87名,还派出100 多名教师出国进行学术交流和科研协作、考察访问等。
广西农学院拥有较好的教学条件及设备。院本部有175 个实验室,6个校办工厂、9个农业场站。实验实习基地基本配套齐全。院实验中心大楼内有化学测试中心,电子显微镜中心,电子计算中心、电化教学中心。仪器设备固定资产1千多万元, 初步具备了现代化的测试、分析、检验及实验数据处理手段。院图书馆建筑面积3400平方米。藏书40万册。
广西农学院是一所包含多学科的综合性农业院校,在多年的教学和科研实践中,在某些学科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在遗传工程和生物技术方面,根瘤菌固氮遗传、植物病原菌致病基因的研究以及动物繁殖方面的牛胚胎工程研究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此外,在杂交水稻优势利用,优质高产优良水稻品种选育,热带、亚热带水果的选育,栽培加工;兽医针麻针灸技术等方面亦有其独到之处。
建校50多年来,广西农学院已为社会培养了1.6万农业科技人才,他们遍布国内外,有的已成为农业方面知名人士,如原我国农业部长何康、台湾大学李崇道教授、香港大学嘉道理农业研究所所长黄成达教授,均毕业于广西农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