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适应大学学习?

如题所述

大学生活一直是人们向往的,一说到大学生活,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自由,充实,无忧无虑,可是大学并不是很多人想象中的那么好,现在的大学就像是一个小型的社会,里面充斥着很多的东西,也算是为我们提前步入社会做的一个准备,所以如何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成为了许多大一新生的一个问题。

1. 重新树立目标

从小学到高中,我们的目标是很明确的,那就是高考,我们一直以来为之而奋斗着,所以不管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我们都过得很充实,特别是高中时期。但是上到大学之后,我们失去了高考这个目标,到大学之后一下子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所以感觉自己过得昏昏沉沉的,无法适应这轻松的大学生活。这时我们不妨重新为自己定一个小目标,让自己有事可做,不至于无所事事的。当我们树立起目标,我们的大学生活也有了方向也就自然而然的可以适应大学生活了。

2. 建立新的朋友圈

很多时候我们去到大学之后不知道如何去生活,只是因为我们去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有时是远离自己的家乡,甚至生活习性都完全不相同,亲人朋友都不在身边,从而让我们感到孤独罢了。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尽快的和班上的同学搞好关系,重新在大学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朋友圈。在大学刚开学的时候,学校的社团也在不断的招新,我们也可以去参加一些大学社团,让自己更好地融入到这个学校之中,让自己更好地融入到大学的生活之中。

3. 学会自我独立

在大学以前,在家里有父母把事情安排好,在学校有老师把事情安排好,现在什么都要自己亲力亲为了,所以一下子无法适应过来。大学之后我们就要开始学会独立,要离开父母的呵护自己去翱翔了,所以想要适应大学生活,我们必须要学会自己独立生活,学会自己安排一切事物。

4. 学会开口求助

当我们不知道如何去适应大学生活时,我们不妨请教一下以前的一些同学,问问他们是如何适应大学生活的,从别人那里取取经,这样也是可以让我们在最快的时间内适应大学生活的一种好方法。或有不懂的地方多问问一些同学,在询问的过程中也许就交到了朋友。

祝大学生活能让你觉得轻松有趣,并且享受学习的成长过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2-17
大学,首先要明白你真正想要什么?找一个时间,静静地坐下来,拿起你的纸笔,一步一步来做(仅供参考,尽量去细化):第一步:开始编织、规划你的大学生涯,包括你想做的、你想成为的、你想达到的;第二步:根据你所写的,预期希望达成的时限;第三步:选出在这一阶段里对你最重要的几个目标(2-4个即可);第四步:列出你目前已有的各种重要的条件、资源,以及还需要获取的资源;第五步:写下要达成这些目标,你本身所具有的条件、优势;第六步:针对自己的重要目标(2-4个),订出实现它们的每一步骤;第七步:为自己找一些值得效法的模范;第八步:为自己选择或创造一个适当的环境;第九步:经常反省所做的结果。做好之后,在落实的过程中经常拿出来看看,你会慢慢发现你的一些惊人改变。

大学的学习:大学相对较自由,时间宽裕,在学习上老师是不会过多的干预你的,主要是自学。先给自己定定目标,把时间阶段性、有条不紊的细化,高效的利用有限的时间。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这才能很好地去实行。

自学是宽泛的,各种学科、书籍、资源都可以成为你的学习范围,图书馆将会是一个你长时间奋战的地方。为了汲取大量的知识,必须要提高看书效率,学会快速阅读。快速阅读是一种高效的阅读和学习方法,快速阅读不仅体现在阅读速度是上(帮你节约阅读、学习、复习时间),更有利于你抓住文章脉络和重点帮助理解和记忆,活跃思维。快速阅读的具体练习见 《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软件》。用软件每天坚持练习一个多小时,不影响其他安排,一个月的时间就可以提高阅读速度5、6倍,相应的记忆、理解力,注意力,思维等方面的能力也能得到相应的提高,建议你去练习一下。

另外,就是一个坚持的问题了,坚持一天容易,一个星期有点难度,一个月、一年或这个大学阶段就不容易了。所以,养成一个好习惯,坚持学习,莫要荒废青春。
第2个回答  2016-03-09
经历了黑色六月的洗礼,大学新生来到了一片新的天地。大学确是一片崭新的天空,这里的生活有着与高中时代截然不同的自由自在,多姿多彩,但这并不是事情的全部。这里是知识的圣殿,却非梦想的乐园;这里机会与挑战并存,这里希望与困难同在。摆在大学新生面前的,是一个新生活的适应期。这是走进大学校园要上好的“第一课”。
所谓适应,是一个源于生物学的概念,心理学引用过来,说的是有机体对环境变化做出的反应,皮亚杰认为,智慧的本质就是一种适应。适应是一种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有机体在不断运动变化的过程中与环境保持平衡。如果有机体与环境失去平衡,就需要改变行为来重建平衡。这种由平衡到不平衡,再由不平衡到平衡的循环往返的过程,就是适应。这就告诉我们,生活就是适应,人生就是一个不断适应的过程。面对每一个人生的转折,面对每一种新的生活,都会有一个适应期,来实现人与环境新的平衡。如此看来,大学新生面临一个新生活的心理适应期,多多少少出现适应性问题,便是生活的必然了。之所以先说清这一点,是想说,大学新生的适应性问题,一般说来是一个正常的人生课题。换句话说,大学新生出现适应性问题是情理之中的事,没有适应性问题才是怪事。适应就是平衡,适应就是发展,适应就是成长。
大学新生面临哪些不适应?
【环境的不适应】
大学新生,大多都是第一次真正离开家乡,离开父母,离开亲人,来到大学校园,面对的一切都是新的,这是一个全新的生活,也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城市,陌生的校园,陌生的脸孔。从地方中学到高等学府,校园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多数新生从中小城市、乡镇农村到大城市读书,更会感到环境的陌生。再有,大学里的上课场所,由中学里“一个萝卜一个坑”,变成了“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图书馆、网吧、宿舍、自习室的地位也今非昔比。这一切都需要逐渐适应。
【生活的不适应】
中学时候,生活上许多事情都由父母包办。进入大学后,卫生要自己搞,衣服要自己洗,饭要自己打,钱要自己花,许多生活上的事情需要自己处理。再有,新生入校后,很多家长把一个学期的生活费一次性给学生,学生一下子拿着这么多钱,又没有父母的督促,缺乏一个统筹性的安排,盲目冲动性消费太多。这都需要重新适应。
【学习的不适应】
中学阶段学习目标,就是在高考中顺利地通过“独木桥”。学习的内容、范围、要求,主要是教师来安排的。学生在上课时习惯于“填鸭式”的教学,只要听懂教师的讲解,课后顺利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即可。大学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都与中学有了很大不同。大学教师讲授比较抽象和概括,教师上课时数明显减少,学生自学时间大大增加。学生更多要靠自学。这对大学新生来说更难以适应,以至一些在高考中取得高分的学生,入学后第一次考试,会出现不及格的现象。
【人际的不适应】
想家,是大部分新生的共同心态。这是因为过去的同学好友分手了,周围的同学还很陌生,新的人际关系还没有建立,人际交往的需要不能满足。中学的时候,新生也有一个适应的问题,但到底同学们是一个地区的人,有更多的共性,而且老师就在身边。到了大学,大家来自四面八方,语言习惯,生活习惯等彼此的差异性会更大,老师也很难在身边。于是,会出现种种人际关系的适应问题。
【角色的不适应】
社会角色的变化也是需要适应的问题。走进大学校门的学生,很多在中学时代是班级乃至学校里的“佼佼者”。进了大学校园以后,“山外青山楼外楼”,面对新的竞争群体,使许多人感到自己没有了过去的优势。有人把这叫做“大学生的相对平庸化现象”。有的大学新生为此在学习上找不到新的支点,找不到新的方向。这是一种需要适应的角色问题。另外,中学那会儿,是全校资格最老的“大哥哥”、“大姐姐”。而到了大学,成了资格最嫩的“小弟弟”、“小妹妹”,从峰顶一下跌到了谷底。另一面呢,在家人亲友面前的地位却上升了。中学那会儿,父母拿他们当孩子,这会,说他们“长大了”。这种角色变化也需要适应。
大学新生为什么出现适应性问题?
【生活变化带来的自然反应】
如前所述,生活就是适应。不管怎样努力使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衔接得好一些,从中学到大学,也是一个重大的人生转折期,也就必然出现一些适应性问题,是一种自然而然地反应。
【年龄特征带来的适应困难】
大学新生,还有相当的闭锁心理以及自我中心倾向,人际交往缺乏主动性,从而阻碍了相互间的沟通和交流。再有,思维容易陷入极端化。入学前对高校怀着太多美好的憧憬,把大学想象的“好得很”;入学后发现大学也有许多不如意,又认为“糟得很”。这种反差也增加了适应的困难。
【教育失误造成的适应能力不足】
适应能力,是人根据生活环境进行自我调整,以便和环境保持平衡的能力,是一种基本的生存能力。本来,适应能力是人的一种固有的潜能。但是,由于教育特别是家庭教育的失误,许多同学潜在的适应能力没有被更好地挖掘出来。以至每年的新生入学之际,由家长护送上大学的现象是越来越为普遍,而在新生办理入学手续的时候,排在各项手续桌前的不是我们将来的学生,而更多得是学生家长。这样导致许多同学没有独立生活的经验,有强烈地依赖心理,自理能力、自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较差,难以适应大学的独立生活。
【自我认知失调导致适应困难】
一是自我评价过高。绝大多数新生在中学时代都是佼佼者,突然面对前述的“大学生的相对平庸化现象”,一时很是难以适应。一是自我评价过低。有些新生容易产生强烈的自卑感。男同学可能因为身材矮小而自卑,女同学可能因长相不佳而自卑。从农村和偏远小镇入学的同学,更容易感到自卑。从而导致各方面的适应性问题。
主动调整积极适应新生活
【调整生活方式】
对绝大多数新生来说,进入大学是真正意义上独立生活的第一步。要学会独立生活,入学之初,首先要学会起居、饮食、穿戴、洗晒自己料理。还要学会理财,要考虑生活中哪些开支是必须的,哪些是可花可不花的。还要了解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明确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允许做的,安排好自己的课余生活。在熟悉新的生活、老师和同学的同时,还要迅速熟悉学校的教学及辅助设施,如教学办公地点、图书馆、实验室、复印室、录音室、书店的开放时间和使用方法等。为了适应新的校园环境,多向高年级的同学或同乡请教,加 强与老师、同学的接触,掌握各方面的信息,这样才能尽快适应新生活。
【调整学习方式】
调整学习方式,是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的重要一步。中学里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大学里变成了以学生为主导的自学模式。课堂教师讲授知识后,学生不仅要消化所学内容,而且还要大量阅读相关方面的书籍和文献。学生自学能力的高低,成了影响学业成绩的最重要因素。所以,新生要逐步学会主动学习,学会自学。自己确定学习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计划,自己检查学习效果,主动找教师征询意见,主动请教老师问题,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为主动,以适应大学的学习环境。进入大学以后,由于专业设置的不同和个人发展目标的不同,使原来的学习名次上的竞争逐渐淡化,逐步形成了“大学习”观念上的综合评价体系。在这种体系里,竞争是潜在的,是全方位的,是更为激烈的。所以,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学习能力。还要正确对待专业课、公共课和选修课。对专业课的学习,应目标明确具体,主动克服各种学习困难,不断提高学习兴趣。对待公共课,要认识到其实用的价值,努力把对公共课的间接兴趣转化为直接学习兴趣。对选修课的学习,应注意克服仅仅根据浅层的了解盲目选修的倾向。
【调整人际交往】
入学之初,同学间的互相关心和帮助,相互信赖和理解,有助于减轻心理压力,减少孤独和寂寞,减少对父母的依赖感,较快地熟悉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同学之间应多加了解,熟悉互相的生活习惯和性格,为以后的相处打下基础。在交往过程中应该做到:注意倾听他人的讲话,适当表达自己的见解,态度诚恳,措词文雅,处处替他人着想,切忌自我为中心,克服傲慢和嫉妒心理,还要积极参加集体组织的各项活动。如下人际交往原则,会帮助新生同学应到良好的人际关系。其一,给别人爱你的理由——主动原则。我们在交往中总是期待别人接纳自己,喜欢自己。你要别人爱你,你就得给别人以理由。坚持主动原则,给别人爱你的理由,就是你先要接纳别人,先要爱别人。你肯播洒爱的种子,才能有爱的收获。其二,别让人家抱定时炸弹——真诚原则。人都有安全的需要。出于这种需要,人们都希望自己周围的环境是可以把握的,自己的交往对象是能够把握的。而你不真诚就让人感到没法把握你,人家把握不了你,只能像躲避炸弹一样躲避你。其三,花香淡淡情味更长——距离原则。人都需要一个独享的心理空间,需要一定的心理自由度。所以,虽然你非常渴望友谊,还要注意保持适当距离,保持各自的自由空间。其四,路靠自己走——自立原则。在人际交往上,要防止人际依赖。面对新生活要坚持自强自立。因为新的一段人生旅程到底要靠自己走。[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6-03-09
慢慢的就会适应了并且会爱上大学生活的
第4个回答  2022-01-15
自主学习 从心中明白自己是一名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