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题分析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的关系

影响消费的因素:

1、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总体水平

2、居民的收入影响。

3、物价的变动也是影响消费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4、消费心理。

收入与消费的关系: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扩展资料:

居民消费水平与收入水平分析:

1、理论分析:

随着经济危机在全球的席卷,居民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凸显。

而消费开支占收入的比例,即消费倾向将切实反应出居民当前居民心理,对国家下个阶段制定经济政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居民消费性支出: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性支出指被调查的城镇居民家庭用于日常生活的全部支出,包括购买商品支出和文化生活、服务等非商品性支出。

一个国家居民消费状况侧面反应了该国的整体经济水平,体现了一个国家的质量。

3、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反应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

是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重要的基础数据之一。

在宏观经济学理论及实证研究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居民收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居民消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05

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的关系:

一、消费与可支配收入存在着一种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这种正相关关系为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相应增加;反之,收入减少,消费相应减少。所以,在同等的增收水平条件下,边际消费倾向越高,最终消费越高。提高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是扩大内需的关键。

二、收入是消费的前提,收入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消费能力的高低,并直接影响居民消费信心、消费欲望和消费潜能。

收入是消费的来源和基础,是影响消费的最重要因素。绝对收入假说认为,不同收入群体的消费倾向不同,一般来说,高收入居民的消费倾向低于低收入居民的消费倾向。因此,如果收入分配更加平等,则会提高整个社会的消费倾向;反之,收入分配差距越大,社会的消费倾向就越低。

扩展资料:

衡量消费水平的标准:

消费水平可以用消费品的实物量和劳务量来衡量,也可以用获取消费品和劳务的货币支出,即价值量来衡量。以价值量来衡量,一般有三种标准:

1、计算人均的个人消费基金(扣除消费基金中的公共部分)。

2、计算人均的消费基金(包括消费基金中的公共部分)。

3、计算人均的“消费基金+非生产性积累基金”。

此外,衡量消费水平,还可以考察:

1、消费结构的性质变动。良性变动反映着消费水平上升,逆性变动反映着消费水平下降。

2、劳动者自由支配的业余时间的多寡。自由时间增加,意味着人们有更多时间去学习、休息、娱乐,满足发展智力和体力的需求,并使单位劳动时间内的生活资料数量增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消费水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居民收入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8
关系
消费与可支配收入存在着一种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即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相应增加,反之,收入减少,消费相应减少。所以,在同等的增收水平条件下,边际消费倾向越高,最终消费越高。提高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是扩大内需的关键。
附概念解释:

一、收入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销售商品收入、劳务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利息收入、租金收入、股利收入等,但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
1.1影响收入因素:
1、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工资收入的最基本的因素。从支出的角度计算GDP:GDP=全国总消费+全国总投资+政府支出之和+净出口从该公式我们可以简单的推理出,GDP的上升必然要求有较高的全国总消费,而消费的来源最大的就是居民的工资收入。GDP的构成包含了大量的居民工资收入的成分,GDP与工资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2、工资占GDP的比重分配率是指劳动者的工资性收入总额占GDP的比重,它是衡量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重要指标。分配率越高,表示劳动者的工资性收入占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所得份额越大。在GDP一定的条件下,分配率越高,劳动者享受到的国民收入的成果就高。
3、消费者物价水平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影响员工实际工资收入的重要因素。

收入与消费关系
摘要:居民收入向来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而消费是宏观经济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如何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已经成为关键问题。拉动消费可以促进我国经济增长,且有助于解决经济体中因为长期依赖投资和出口来推动经济增长而累积下的一些矛盾,对于实现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健康稳定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城镇 农村 可支配收入 消费 恩格尔系数
一、收入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销售商品收入、劳务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利息收入、租金收入、股利收入等,但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
1.1影响收入因素:
1、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工资收入的最基本的因素。从支出的角度计算GDP:GDP=全国总消费+全国总投资+政府支出之和+净出口从该公式我们可以简单的推理出,GDP的上升必然要求有较高的全国总消费,而消费的来源最大的就是居民的工资收入。GDP的构成包含了大量的居民工资收入的成分,GDP与工资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2、工资占GDP的比重分配率是指劳动者的工资性收入总额占GDP的比重,它是衡量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重要指标。分配率越高,表示劳动者的工资性收入占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所得份额越大。在GDP一定的条件下,分配率越高,劳动者享受到的国民收入的成果就高。
3、消费者物价水平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影响员工实际工资收入的重要因素。
1.2居民可支配收入
收入是消费的前提,收入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消费能力的高低,并直接影响居民消费信心、消费欲望和消费潜能。收入是消费的来源和基础,是影响消费的最重要因素。绝对收入假说认为,不同收入群体的消费倾向不同,一般来说,高收入居民的消费倾向低于低收入居民的消费倾向。因此,如果收入分配更加平等,则会提高整个社会的消费倾向。反之,收入分配差距越大,社会的消费倾向就越低。
第3个回答  2015-09-19
收入是消费的前提,收入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消费能力的高低,并直接影响居民消费信心、消费欲望和消费潜能。收入是消费的来源和基础,是影响消费的最重要因素。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15
在政治学上是这样说的,收入是一切消费的基础,收入决定消费的水平,而消费是收入的动力,消费可以促进收入,消费和收入属于辨证关系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