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民族是什么时候开始知道不要近亲结婚的

至少在周朝什么的人们好像还热衷于近亲结婚的吧,而到底是什么时候中国人才知道这样不好呢

古代有同姓不婚的习俗
同姓不婚,即同一姓之男女不相嫁娶,始于西周初期,是周民族实行族外婚时遗留下的规定。
春秋时,人们对同姓婚配会造成后代畸型及不育已有进一步认识,但同姓婚配仍在贵族中时有发生。战国后,以氏为姓,汉代以后,姓氏不分,因而同姓不婚多有不禁。至唐代,对同姓婚又循古制,予以禁止。宋、元亦依唐律,同姓为婚干杖而离之。明、清时地域更大,人口众多,早成为以地域为基础的社会,取代了原先以血缘为基础的氏族。故《明律例》与《清律例》均分同姓、同宗为二,表面规定两者皆禁止通婚,实际同姓而不同宗也可以结婚。清末册律,将同姓不婚与亲属不婚合并,只禁止同宗结婚。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239190.htm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7-01
人类进入有记载的文明社会后就知道:近亲不能结婚。其实绝大部分高级哺乳动物都知道这一点,这是动物的社会性本能。
作为高级灵长类动物,人类在从猿到人,从进入原始社会就知道:同一家族的不能通婚。

周朝有明确礼法:同姓不通婚,否则就是乱伦。周朝的国姓是姬,其他的大姓主要有姜、嬴、子、熊等等,贵族通婚通常都在这几个大姓之间。
秦晋经常通婚,因为秦姓嬴,晋姓姬。齐鲁经常通婚,因为齐姓姜,鲁姓姬。而同为姬姓国之间的晋、鲁、卫、郑、陈等等之间是不能通婚的。
另外姓下还有氏,比如晋国的几家大公室,韩、赵、魏、先、范等等,这些都是氏,他们都同出于姬姓,因此也不得通婚。
第2个回答  2009-07-01
婚姻法的颁布(古代各个朝代都有近亲结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