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煎茶道相关文献

如题所述

唐宋时期,茶文化繁荣,留下了许多关于煎茶道的珍贵文献。玉川子卢仝在《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以“一碗喉吻润”至“七碗羽化登仙”的诗篇,展现了品茶的层次与禅意。其中,“文字五千卷”象征着道德的追寻,与皎然的“三饮便得道”相呼应。四碗茶,象征着是非恩怨的消散,五碗至七碗,则揭示了茶的灵性和超脱境界。


钱起的《与赵莒茶宴》描绘了主客品茗时的忘我与道心的净化,茶的清静之力超越了丹药修炼。斐汶在《茶述》中,详述了茶的起源与兴盛,强调其清雅、淡洁的特性,以及涤烦致和的功效,体现了茶的独立品格。


中唐以后,人们对茶的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认为饮茶不仅能养生怡情,还能修性悟道,甚至追求羽化登仙。陆羽的《茶经》和斐汶的《茶述》等作品,共同弘扬了茶道精神,将饮茶提升至精神文化的高度。


公元八世纪下半叶,正值中唐,煎茶道的完备和对茶修道理念的确立,标志着中国茶道的正式形成。陆羽作为煎茶道的开创者和中国茶道的奠基人,其贡献不可磨灭。煎茶道作为中国最早形成的茶道形式,经历了中唐、晚唐、五代、北宋的鼎盛,直至南宋衰落,历经约五百年,见证了中国古代茶文化的辉煌历程。


扩展资料

“唐宋煎茶道”是指从唐朝一直延续到宋朝的烹茶方法及相关知识。煎茶法不知起于何时,陆羽《茶经》始有详细记载。《茶经》初稿成于唐代宗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又经修订,于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定稿。《茶经》问世,标志着中国茶道的诞生。其后,斐汶撰《茶述》,张又新撰《煎茶水记》,温诞筠撰《采茶录》,皎然、卢仝作茶歌,推波助澜,使中国煎茶道日益成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