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超过20000赫兹人就听不到?

如题所述

这是人体的生理结构决定的: 声波通过外耳道传至鼓膜,鼓膜带动三块听小骨将震动传至耳蜗,耳蜗内附有毛细胞感受震动。毛细胞基底膜的不同长度横纤维可以对不同频率的声音发生共振,从而将声音从频域上分开。

人能听到声音是因为声音会引起鼓膜系统的共振,而共振的产生需要两物体固有频率相近,而20000Hz以上的超声波已大大超出鼓膜系统的频率,所以难引起共振。频率过低或过高都无法引起耳膜的共振,所以听觉系统无法察觉过低或过高的声音。



相关信息

听觉是由耳、听神经和听觉中枢的共同活动来完成的。耳是听觉和位觉(平衡觉)的外周感觉器官。耳由外耳、中耳构成的传音器和内耳感音、平衡器所组成。外耳露于体表,中耳和内耳埋藏在颞骨岩部内,外耳和中耳是声波的传导器官。

内耳有感受声音和位觉的感受器,是听、位觉器官的主要部分。声波通过外耳道、鼓膜和听小骨传到内耳,使内耳的感音器官(柯蒂氏器官)发生兴奋,将声能转变为神经冲动,再经过听神经传入中枢,产生听觉。鼓膜的共振再引起三块听小骨的同样强度的共振。

共振传导到听小骨以后,由于听骨链的作用,大大加强了能量,起到了扩音的作用。听骨链的共振引起耳蜗内淋巴的共振,刺激内耳的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兴奋后所产生的神经冲动沿位听神经中的耳蜗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产生听觉。位听神经由内耳中的前庭神经和耳蜗神经组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8-13
这是人体的生理结构决定的: 声波通过外耳道传至鼓膜,鼓膜带动三块听小骨将震动传至耳蜗,耳蜗内附有毛细胞感受震动。毛细胞基底膜的不同长度横纤维可以对不同频率的声音发生共振,从而将声音从频域上分开。人能听到声音是因为声音会引起鼓膜系统的共振,而共振的产生需要两物体固有频率相近,而20000Hz以上的超声波已大大超出鼓膜系统的频率,所以难引起共振。频率过低或过高都无法引起耳膜的共振,所以听觉系统无法察觉过低或过高的声音。但耳膜的构造人与人还存在差距,譬如小孩耳膜某个区域对低频会比较敏感,而老人耳膜的低频区域反而会老化,因此小孩的听觉范围往往比较大,而老人更喜欢听音调较高的女士讲话; 此外,声音还能通过骨骼等传递,譬如,实际上人耳听觉的最高频率是15.1KHz。但是,人可以通过人体和头骨、颅骨将感受到的16∽20KHz频率的声波传递给大脑的听觉脑区,因而感受到这个声波的存在。
第2个回答  2022-03-27
这是由于人的身体结构所造成的,因为人耳能听见的范围只有20-20000HZ,20HZ以下的属于次声波 20000HZ以下的属于超声波 这些声音都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之内,所以听不到。
第3个回答  2022-03-31
因为人的耳膜的共振频率在20赫兹~20000之间,才能生成电信号传到大脑,超出这个频率耳膜无法产生共振,就无法产生信号
第4个回答  2022-04-04
那是因为人们接受不了这么大的分呗吧, 然后 声音特别大了之后人们就会没有听力了呀所以人们就听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