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与超越的例子

如题所述

故事的主角,是这样一个人:

童年悲惨,体弱多病,五岁差点因为肺炎去世。

得了佝偻病,又小又矮,运动能力也差。

甚至,运气也不怎么样,出过整整两次车祸。

成绩班上倒数,生活极其自卑。

但这样的一个人,最后却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倒数,就拼命学习,最终变成了尖子生。

体弱多病,所以从小就立志要成为一名医生。

他做到了,最后他考上了维也纳大学的医学博士,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更让人震惊的是,他还受到了全世界最出名的心理学家的赏识,成了一代心理学大师,甚至创立了一个新的心理学流派

这个流派的理论,就包含着他通过超越自我从而改变命运的经历,以及关于自己人生意义的思考。

这个人,就是阿弗雷德·阿德勒,他创立的这套理论,就是著名的“个体心理学”。

那位赏识他的心理学家,叫弗洛伊德
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都想让自己更优秀,让自己过更好的生活。

如果一个有身体缺陷的人思想上积极,并主动克服困难,那么他也会获得成功。

我们生活在与他人的联系之中,假如因自卑而将自己孤立,我们必将自取灭亡。我们必须超越自卑。

人的一生很短暂,生命很脆弱,我们还需要不断地克服困难,完善自己,绝不能放弃努力寻求生命的意义

自卑,或许并不是一件坏事,如果应对得当,自卑将会是你人生中最强大的前进动力。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变得重要、有价值,但如若不能搞懂个人的成就建立在对他人做出贡献的基础之上,那就太容易走上歧途。人的理想和行为,同样遵从这一原则:对于他人有意义的,才能算是意义。

个体心理学认为人类的所有问题都可归于职业、交际和两性这三个问题。每个人对于这三个问题的反应,都明了地显现出他对生命意义的深层次诠释。

能够成功应对生活难题的人似乎都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懂得关注他人,与他人合作;在遇到困难时,能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方式解决。

我们对于一个人的所有要求,以及我们能够给予的最高荣耀,就是他必须认真工作、与人为善,并对爱情忠贞不渝。一言以蔽之,他必须证明自己是一个好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20
自卑与超越的例子
弗洛伊德的主要观点是:社会影响人格,而阿德勒的观点是"个体影响人格"。

阿德勒在本书中非常重要的观点就是:自卑是人的天性,人人都有自卑情结。只是表象不同而已。

有人可能会说那些强势的人、那些天生的优胜者、领袖难道也自卑。阿德勒认为他们同样自卑,甚至更严重。有心里学家曾经分析过"希特勒",他为什么在二战中如此痛恨并要灭杀犹太人?


就是因为早年希特勒想要成为画家的时候,在维也纳招致以犹太人为主的画家的排挤,而埋下了仇恨的种子。心理学家认为:复仇心理就是一种严重自卑导致的变态心理。

再举个例子:三个年龄基本差不多的孩子,在近距离的面对动物园的狮子时,会有完全不同的反应。

第一个孩子可能会吓得大哭,立即跑到妈妈身边要我们回家。而第二个孩子可能会站在那儿一动不动,还会反复说"我不怕我不怕",其实你仔细观察一下他,他可能已经在瑟瑟发抖了。只是在故作镇静而已。而第三个孩子满脸好奇的问道:我向他吐口水怎么样呢?


仔细看看,我们身边的小朋友是不是这样的?其实他们都发觉自己在面对狮子的时候处于劣势,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阿德勒认为:所谓自卑,就是人们在面对一个棘手问题时,感觉自己无能为力,由此产生的情绪就叫"自卑情结"。

它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孩子忽然变得厌学、暴躁、不合作,成人忽然觉得不安、沮丧等。但要注意的是:更严重的"自卑情结",不一定就是表现的安静、顺从,有时,一个人举止傲慢,表现强势,夸夸其谈,事实也是在用外在的优越感来掩饰自己的自卑。
第2个回答  2020-11-20
嗨,我是嗷嗷,又有一天没有见了,昨天端午节回了一趟乡下,看望了昨天刚出院的外公外婆。虽然病情没有好转,但保守治疗也急不得,如今最大的心愿便是希望两位老人能够在生命最后的一些时光中做一些想做的事,吃想吃的东西。

因为外婆是比较老实的女人,也七十几岁了,我和他们也相处了20多年,因为挺远的,加上原来进山的交通并不方便所以20年间在和他们相处的时光也并不多,也就过年过节偶尔会回去。

外公和外婆的性格截然不同,强势的外公从来没有让外婆有权对家中的事物发过言。(我的外公外婆也是特别传统的家庭,至少在过去的20年中,我是这么认为的)然后这一次回家与以往不同的是身份变了,所有的安康的日子都霍霍给了时间。似乎当日子越走越艰难,人们才会更加珍惜这样的时光。

为什么这么说呢?

先大概讲一下事情——
今年年初遇上如此大的疫情,加上我是武汉回来的,乡下封村导致过年都没有回家。随后呢,外公先因为大晚上去牵放出去的羊没开灯摔了一跤进医院,三处骨折还要换盆骨,迫于医疗费的高昂以及身体承受能力的原因,最后选择保守治疗,紧接着外公回家不到两天时间,外婆因为在家突然意识模糊而送进医院,查出了脑癌,由于外婆她特别害怕做手术,尤其是像开颅这种大手术。(乡下的一些人就缺乏一些科学的观念,然后对于手术上面一些可能存在的风险协议的签署理解不了)然后老人家吵着闹着不肯做手术,就当然也有身体其他疾病的原因,最后也选择了保守治疗。

从年初开始住院,一直到转院再到想回家过个端午节,然后批了临时出院。

大清早的外婆坐轮椅被接回了家,昨天我们驱车回乡大概十点左右到,那会儿..
(这个故事还挺感人的)
那会儿外公外婆已经回到家一个小时左右了,我们到家的时候看到外婆老老实实坐在院子里的木椅上,寒暄之后,自然而然地问到外公去哪儿了,因为外公虽然选择保守治疗,但腿脚行动依旧一瘸一拐的,看着确实让人特别心疼,你猜外公去干什么了?
因为外婆这个癌症的原,因为他吃很多东西都不太方便。就基本上只能汤泡饭,然后昨天早上外公10点多就拖着大大的六条鱼回来,水塘是自己家的,鱼是自己养的,但是外公的身体已经打捞不起塘里的鱼儿,就临时花钱找了人帮打捞,都是10多斤以上的草鱼啊,雄鱼之类的,六条 。
其实起初以为是外公为了今天我们回家,然后这么热情,因为以往回乡下,外公外婆都会拿一些土鸡蛋,然后自己种的小菜之类的。但这一次好像不是因为外婆只能吃汤泡饭,所以鱼汤可能对他们而言相对比较容易弄到,而且有营养一些。
(实话实说,这是第1次见到外公对外婆的事情如此上心,这还没完)
刚将鱼放好之后,外公带着我去田地里走了一圈。看到了一片面积并不大的玉米林。像我这种城里长大的孩子并没有多少见识,但是玉米还是在我印象中为数不多能够认识出来的菜中的。
我不自觉的就会问到,说外公腿不好,为什么还要种地呢?这时候外公说因为外婆住院之前说过一次他想吃玉米,然后他临时去集市上买了好的玉米种子,而且买了两份,他怕单独的玉米种出来玉米长不好,于是他买了两份种子就可以利于花粉之间的杂交,然后种出来的玉米有黄的有紫的,每一个玉米棒都挺饱满。
瞬间我承认我是被感动了的。真的

这其实说算多大的贡献也不是,但是他却是非常非常感人的举动。因为从一开始,在医院老人不愿意花费高昂的医药费去让自己多活几年,也不愿意为此增加子女的负担,像我们作为晚辈的,都会觉得老人不应该这样去忍受病痛的折磨。但是我昨天打心里说看到外公去带着我摘玉米,这一幕的时候,我感受到了这一份淳朴的爱。幸福而又博大,我相信感受到这一份幸福的一定不止我,更应该感到幸福的是外婆。
我自己也替外婆感到幸福。

最后,说那些希望病情好转,这样的祝福也是不切实际。因为事实是残酷的,死亡也是公平的。不管生前拥有多少的大富大贵,在死亡的那一瞬间它都变得一文不值。所以在这种时候,反而去把时间花给想做的事情,想吃的东西,想疼爱的人身上,才是最美好的记忆。

世界上最大的恐怖无非是等待死亡的一个过程,再加上这是慢性过程,不像跳楼自杀这种来得如此剧烈。选择保守治疗的癌症患者都不知道自己能否可以看到第二天的太阳,但他们能做的是把今天过好。

昨天在乡下拍的照片,天空格外蓝
好了,言归正传,今天给大家分享《自卑与超越》中关于早期记忆的6个案例的读书笔记

早期的回忆往往都是特别重要的,首先他们显示出个人的生活样式的根源,以及最简单的表现方式,我们可以从中判断一个孩子是被宠惯了还是被忽视的,他能和别人合作的程度,他愿意和什么样的人合作,他曾经面临过什么问题以及他如何对付他们。

在患有视力困难,而曾经训练自己要看得更正确的儿童的早期记忆当中,我们会看到许多和视觉有关的印象,他的回忆可能一开始就说他环顾四周,或他可能描述各种颜色和形状。因行动困难而希望自己能跑跳的儿童,也会把这种兴趣表露在他的回忆中。等等

书中给予了最早记忆的几个例子。来探讨是否儿时的记忆真的能够影响到后的生活。

案例1

“因为我的妹妹......”

环境中的哪一个人在最早的记忆中出现,必然是一件需要加以注意的重要事情,当妹妹出现时,我们可以断定这个人曾经在他的影响之下,这位妹妹在他的发展上曾留下过阴影,我们通常会在他们之间发现一种敌对状态,就像他们在比赛中相互竞争一样,我们不难了解到这种敌对状态会使他们的发展遇到很多困难,当一个儿童心中对别人充满敌意时,他绝对不会在合作中展示他对别人的兴趣,然而我们的结论可能下的太早,也许这两个人是好朋友也不一定。
“因为我的妹妹和我是家庭中年纪最小的,所以在她长大到可以去以前,我也不能去”

现在敌对状态变得明显了,我的妹妹妨碍了我,她的年纪比我小。但我却不得不等他,他限制了我的机会,如果这是这个记忆的真正意义。我们能够想象到这个男孩或者女孩会觉得他生活中最大的危险就是某个人限制了他,妨碍了他的自由发展,这个作者可能是一个女孩,而男孩似乎很少受到这种限制。
由于家庭中宠爱的大多数会是年纪偏小的孩子,这种偏爱并不值得大惊小怪,但是对于大孩子他的整个回忆来说,我们可以总结出来,就像这两姐妹中年纪较长的姐姐因为妹妹的离异而感觉到受到了妨碍,在她以后的生活中,我们可能看到嫉妒和害怕竞争的讯号。假如他不喜欢比他年轻的女性,也不是什么好奇怪的事情,有一些人在人生中觉得自己老了,许多嫉妒心强的妇女就会觉得她自己不如比她们年轻的女性。
案例2

“我最早的记忆是我祖父的葬礼,那时我三岁”

这是一个女孩写的,他对死亡这件事情有着深刻的印象,这意味着什么呢?他把死亡看作生活中最大的不安全,最大的危险,他从儿童时期发生在他的事情上面,就总结出一条原则,祖父会死,我们还可能会发现他是祖父的宠儿,他一直很受祖父的疼爱,祖父祖母几乎是最疼爱孙儿们的。他们不像孩子的父母那样承担着教育孩子的责任,他们希望孩子能够依附于他们,以证明他们人能够获得温情。我们的文化很容易让老人干,招到自己的价值,有时他们会用一些简单的方式来,肯定自己的重要性,在此我们不难相信,当这个小女孩幼小时,他的祖父是非常疼爱她的,他的宠爱对他产生了深刻的记忆,所以在他去世时,他受到了严重打击。
“我很清楚的记得他躺在棺材里,脸色苍白,全身僵硬”

我不认为让一个三岁的小孩看到尸体事件非常明智的举动,至少也应该让孩子先有心理准备,孩子经常告诉我们,他们看到的死人的印象非常深刻,永远无法忘怀,这样这个女孩也没有能够忘掉,这样的小孩会努力消除或克服对于死亡的恐惧,他们的志向经常是想要成为医生,他们觉得医生所说的训练使他们比其他人更有能力对抗死亡,如果要求医生说出他最初的记忆,通常都会包含关于死亡的记忆。
“然后到了坟墓当棺材放进墓穴时,我记得那些绳子从粗糙的盒子下面给拉出来,这次经验给我带来了很深的恐惧,以后每次当我提起任何亲戚朋友或者熟人去了另外一个世界时,我总会吓得全身发抖”

从这样的表述中,我们不难发现这属于视觉性的表述,我们再一次注意到死亡留给他的印象,如果我有和他谈话的机会。会询问他以后的职业规划,并且猜测他可能会回答道医生。
案例3

“当我三岁时,我的父亲......”

一开始他的父亲便出现了,我们可以假设这个女孩对他的父亲的兴趣是与对他母亲的兴趣,对父亲的兴趣属于发展的第2阶段,孩子最心总是对母亲比较感兴趣的,因为在最初的一两年间,和母亲的合作是非常密切的,孩子,需要母亲,需要依附母亲,她的整个心灵活动都牵系在了母亲身上,如果他转向他的父亲,母亲便失败了,因为孩子对他的处境已有所不满,这通常是更像娃娃诞生的结果。
“我的父亲给我们买了一对矮种马,他牵着马的缰绳把他们拉过来,比我大三岁的姐姐.....”

很明显孩子不止一个,我们必须注意,另外一个孩子我们也必须修正我们的解释,我们以为这个女孩是孩子的姐姐,可实际上她的年纪比较小,也许他的姐姐是母亲的宠儿,所以这个女孩就会先提起她父亲和两匹矮种马的礼物。
“姐姐拿过一条江索,牵着她的马,洋洋得意的在街上走着,而我的马紧跟着另一批跑,他跑得太快我总是赶不上,我怕倒了他拖着我在地上跑这样的经验,让兴高采烈未开始却落得凄惨不堪的收场。”

字里行间透露出姐姐胜利的姿态。也让姐姐占尽了上风,我们可以断定这个女孩子的意思是,如果他不小心他的姐姐总是在上风,而他会被姐姐击败被击倒在地上。而安全感的唯一方法就是在前面领先,我们也为此了解到他的姐姐赢得了母亲,这也是他之所以转向父亲的原因。
“以后我的骑马技术虽然超过了姐姐,但是这丝毫不能弥补那一次的遗憾。”

现在我们所有假设都已经证实,在这两姐妹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竞争的存在,妹妹觉得他一直被落在后头,所以他要想超过其他人,是我记得曾经书中提到的,年纪较小的孩子经常会有一个竞争对手,因为他们又想一直击败他们的对手,这个例子就是一个典型,这个女孩子记忆加强了她的态度,记忆对她说如果有人在我前面不便很危险,那么我也必须永远保持第一。
案例4

“我最早的记忆是被我姐姐带到宴会和各种交际场合,当时我出生时,她大约18岁”

这个女孩子记得他自己是社会的一部分,也许我们在这份记忆中会发现他的合作程度比别人高大,她18岁的姐姐对他而言似乎是处于母亲的地位,姐姐是家中最宠爱她的人,姐姐好像曾经用一种很聪明的方式把对孩子的兴趣扩展到别人身上。
“因为在我出生前,我的姐姐是家中5个孩子中唯一的女孩,她当然喜欢拿我到处炫耀。因此在我还相当小的时候,他便带着我到处跑,对于那些宴会,我唯一记得的事情是姐姐老是喜欢强迫我说话,想和别的小姐姐讲述自己的名字,这一类。”

这看来并不是我们想的那么好,当一个孩子被拿来炫耀时,他所感受到的兴趣是受人欣赏,而不是奉献自己所能。
这其实是一种错误的教育方式,假如这位女孩因此患上了口吃或者是产生语言上的困难,我们并不为此感到惊讶,口吃的孩子通常是因为过分让别人注意他的说话而承受的压力和别人无法自然的交谈,因为他会过分关心自己,并更加企图别人了解自己。
“我还记得我说不出话来的时候回家总会被挨一顿骂,因而我变得很讨厌出门和别人交往”

这修正了我们之前的解释,现在我们可以看出他最早的记忆的意义是被带去和别人接触,而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的经历,由于这些经历从此以后让他产生了讨厌和这一类人进行合作,因此我们可以想象,其实到现在他仍然不希望和人交往,我们可能发现他的事情会感到不自在,他过分注意自己,他觉得必须炫耀自己,并觉得这种要求过分沉重。
案例5

“在我童年时期有一件事情非常特别,当我大约4岁的时候,我的曾祖母来看我们,当他们来看我们,是我们要拍一张4代同堂的照片。”

之前提到过祖父母通常都宠爱着他们的孙儿,至于曾祖父母怎么对待他们并没有讨论过。但由于这个女孩对曾经要要求一起拍合照的记忆,记得如此清楚,我们可以推断他对家庭的依恋非常之深,如果我们说对了,我们会发现他的合作能力很难超出他家庭圈子的范围之外。
“我很清楚的记得我们要开车去另一个镇上,当我们抵达照相馆后,需要换一件白色绣花的衣服。”“而且每次在拍合照之前,都会和他的弟弟先照一张。”

也许这个女孩也是视觉型的,但字里行间依旧流露出他对家庭的兴趣,他的弟弟是家庭中的一部分,我们很可能听到他们之间更多的关系。
“我站在椅子旁边,手里什么东西都没有,然后照相的人让我们笑,但是我又有什么值得笑的呢,他们把我的弟弟摆上宝座,还给他一个亮亮的红球,可是他们给了我什么,然后拍四世同堂的照片,除了我每个人都想摆出最好看的样子,只有我一点都没有笑,当要他笑的时候我弟弟笑得很甜,他好聪明以后我便一直讨厌拍照。”

其实我们看到这个女孩的目标已经努力转移,她体会到弟弟比她受到的宠爱更多。我们会猜测,大概是弟弟出生之后取代他最小的和最受宠爱的地位之后,可能引起了他的非常不高兴,他对她的家庭表示抗疫,因为他的家庭对她不够好,在这个记忆当中他并没有告诉我们他的家庭是怎么对待他的,他的回忆让我们领悟到我们大多数人应付生活的方式,我们得到第一印象后总喜欢用它来解释其它事情很清楚他在拍照的时候非常不愉快,以后便讨厌拍照,我们经常发现当一个人讨厌某件事物,而要找出这种厌恶的理由时,这篇最早记忆给予我们关于作者人格的两个主要暗示,第1类是属于视觉性的第2类,这一点比较重要,他对他的家庭艺术很深,他最初的记忆情节全部发生在家庭的圈子,他很可能不适合于社会生活。
案例6

“我最早的记忆之一是在我大约三岁半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意外事故,帮我父母工作的一个女孩子把我们带到她的地窖里,让我们尝尝苹果酒,我们都很喜欢他。”

发现地窖里面有苹果酒,一定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和这样的经历类似于探索,如果我们现在就先下结论的话,我们可以在两种猜测中选其一,也许这个女孩很喜欢接受新的环境,在处理问题时充满了勇气。反过来说有许多意志较强的人会引导我们,将我们导向堕落之途,这个记忆的其余部分会帮我们作出判断
“一会儿以后我们决心要多尝一点酒,所以我们就自己动手了,过了不久我的腿开始不听使唤,他们失去了走动的能力,因为我把苹果酒倒在了地上,所以地窖变得潮湿不堪,我不知道是否这次意外会让我不喜欢苹果酒和含酒精的饮料。”

从自己长久这一点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有勇气的女孩,她渴望独立自主,但是我们也可能看到了一个禁酒主义者的,产生,一个小小的意外会变成整个生活态度的成因,如果我们只凭常识想象,我们无法看出这种意外是否,所以导致这种结果,然后这个女孩私下里把他不喜欢酒类饮料的原因归结于此,我们很可能会发现他是一个懂得如何从错误中学习的人,他可能富有独立性,犯了错敢于改错这个特征可以描绘出他的整个生活,仿佛像他知道他犯了错就会去改正他一样,假如的确如此,他将是一个良好的典型,主动在奋斗中充满勇气改进自己的处境,并一直搜寻更好的生活方式。
在上述6个案例中,我们只是在训练我们的一种推测的艺术,在我们的断定结论正确无误以前,我们必须多看到人格的其他表现。而从人格的表现中,我们可以看出它的一贯性。

不知道这样的内容分享是否能够让读此些文字的,你回忆起自己童年时期最早期的记忆。

也不知你的记忆中是否有关于祖父母的爱,是否有关于兄弟姐妹的不公平对待,是否有对于父亲或母亲其中一方的偏爱,是否由他人带领自己进行活动社交等等。

其实对早期记忆的这样的分析,并不是单纯的只告诉我们如何去分析一个人成年之后的人格,更多的是能够让我们知道有一些早期的记忆,能够给我们成年之后的生活留下影子,我们需要改变这个影子的前提是我们要发现这样的影子并改变他,从而得到更好的自己。
第3个回答  2020-11-20
内向羞涩,说话做事总显得小心翼翼、局促不安。又或者你也曾遇到过拥有截然不同个性的另一种人,他傲慢自大,稍有不顺意的地方便要歇斯底里或情绪激动,不允许任何人看轻他,而你对他的行为基本束手无措。

如果想找到与这两类人相处的更好模式,或者帮助他们解决身上所存在的问题,我们要找到造成他们行为个性的更深层原因。
这两种看似性格截然不同的人其实存在一种共性——自卑。
羞涩局促很容易显露出自卑感,这类人往往自觉无力面对困境、改变现状,因而丧失信心选择认命。傲慢自大的背后实际上也隐藏着自卑感,这类人并非有什么值得骄傲的资本,而是内心难以忍受困境带来的压力,选择采取行动(情绪化表达、强调等)去说服自己凭空产生“优越感”,最终目的是为了摆脱甚至凌驾于困境之上,没有真正解决障碍。
日常生活中,我们太容易遇见带有“自卑感”的人了,尤其是身处这样生活节奏加快、压力益增的时代,想保持心态平和越来越难,人们内心深处的紧张、焦虑、失落、欲望等四处爬蔓,几乎人人或多或少都携带“自卑感”。
第4个回答  2020-11-20
最近一直在通过樊登读书会学习心灵成长相关的书籍并写读书笔记,今天刚刚听完这本书。因为没看过原书,所以来知乎查了一些书评和资料,顺便就用笔记回答一下我对这本书的理解吧。

当然为了避免各路大神拍砖,在回答之前要声明一下背景:本人并非心理学专业,也几乎没有什么心理学的知识储备,读书只是为了更加更清楚地认识自己。我对这本书的理解是基于前两天读的《幸福的方法》和《正念的奇迹》上的,而且很可能也加入了大量樊登的理解和个人感悟的第N手知识,所以难免与原文甚至正统心理学有所偏差,欢迎以探讨的精神指正。如果能给人带来启发和帮助,那自然更是我的福分了。

在前两本《幸福的方法》和《正念的奇迹》中,告诉我们在追求目标的同时专注于当下,和自己的负面情绪和平共处,就是真正的幸福

但成为圣人谈何容易,我们终究是拥有七情六欲的凡夫俗子,无论再告诉自己要专注当下,我们依然难免会做出各种各样并不理智的行为

而这本《自卑与超越》,则告诉了我们这些不理智的行为从何而来,以及解答了之前两本书中没有解答的问题:我们要追求什么样的目标

1、不理智的行为是如何产生的:

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会做出一些自己明知道并不理智的行为?比如沉迷于忙碌的状态中,逃避可能出现的困难,刻意在他人面前表现自己,不想与任何人产生交流,对别人的优秀感到痛苦,无法忍受别人的忽视,想方设法报复他人,或是突然间大发脾气甚至是伤害他人……等等。我们经常会把这些行为归结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但其实这些行为的本质,都是源于我们的自卑。

2、自卑是如何产生的:

我们拥有的自卑感,往往源于童年的经历:家庭的贫困、父母的忽视、他人的欺凌、生理的缺陷等等。这是因为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对世界的感知能力很强,但是解读能力很差。当我们感受到痛苦的时候,如果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甚至于遭到父母的责骂,我们就很容易将这些痛苦当成自己的过错,把这些痛苦内化成我们自己的一部分,从而形成自卑。

3、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卑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或多或少的自卑感,当我们对面临的问题没有做好恰当的准备或应对,而且认为自己无法解决时,自卑感就出现了。我们常常会因为自卑而感到紧张,不过,正是因为有着自卑感我们才会超越,正是因为超越才得到成长,所以自卑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所做的绝大多数行为,其实都是在错误地面对自卑。

4、错误面对自卑的方式——寻找优越感:

我们往往会选择两种方式来面对内心的自卑。一种是营造内心的优越感:比如我只要不去努力,就不会暴露自己的能力不足。一种是追求外在的优越感,比如我必须要比别人努力和成功,才可以掩盖自己的能力不足。这两种表现的原因其实是一样的,都是害怕自己能力不足带来的自卑感。同理,当我们害怕受到别人伤害时,既可能通过封闭自己来营造内心的优越感,也可能通过伤害和报复他人来追求外在的优越感。所以,我们绝大多数不理智的行为,本质上都是通过寻找优越感来掩盖自卑的行为。

5、正确面对自卑的第一种方式——认清自卑:

所以,如果想要正确面对我们的自卑,第一种方法是从根本上认清我们的自卑:当我们不认为自己的能力不足时,或者我们不把别人的态度当作伤害时,我们的自卑感自然就迎刃而解了,只要没有自卑感,很多都只是普通的事情而已,这也正是我们为什么很难理解他人痛苦的原因。但当局者迷,如果想要正确认识自己的自卑感,首先要找到自己自卑的根源所在,还要通过学习来掌握认清它的知识,再加上这种自卑感通过长年的积累,已经深深地内化成了我们自身的一部分,所以仅靠我们自己是很难做到的,必须要得到他人的帮助,这也就是正确面对自卑的第二种方法——学会合作。

6、正确面对自卑的第二种方式——学会合作:

虽然我们的自卑感很难避免,但我们还有另外一种面对自卑的方式,那就是——通过与他人的合作来超越自卑。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生活在社会中的,职业、同伴和爱人都是我们与社会的连接。如果我们的职业目标是为社会产生价值,与同伴之间更多的是合作关系而不是竞争意识,并且与爱人平等相处、相互关爱的话,我们就能真正跳出寻找优越感的陷阱,从而坦然面对自己的自卑和不足,因为我们将明白人无完人,而我们的不足是可以通过他人的力量弥补的。

7、正确的职业目标——价值

一个正确的职业目标,应该是为社会创造价值。如果我们职业目标只是为了活出优越感,那么我们无论做什么都不会满意。如果我们努力的方向不符合社会的需求,那么我们就会陷于忙碌和焦虑之中,而如果我们的行动不考虑他人的利益,我们的行为就会相当不明智,所有的犯罪都是来自于寻找优越感的捷径。

8、正确的同伴关系——合作

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培养的都是我们的竞争意识,伤害的却是我们的合作能力。自卑情结往往告诉我们,合作中的成功不属于你,我们总是以竞争意识来面对朋友或同事的关系,但这样只会让我们在寻找优越感的错误上越走越远。相反,如果我们以合作关系来对待我们的同伴,在努力过程中也使别人受益,我们就会更加容易获得他人的合作,也不会发现别人很难被说服。所有的失败者只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和他人的合作能力非常差。

9、正确的家庭关系——平等

在一个家庭之中,最好的关系就是平等——夫妻之间平等,父母与子女之间同样平等。夫妻之间应明白双方的所承担的责任只不过是家庭劳动分工的结果,绝不应让自己所做的看起来像是在给予。父母还要帮助孩子去正确的解读在生活中面对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让孩子能够感受到自身的能力是可以通过不断训练得到进步的,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真正的关怀,这样才可以帮孩子正确认识自己,学会合作,学会关爱别人,学会和他人之间建立连接和关系,用父母对待他的方法去对待别人。

10、自卑与超越

我们在心底对价值观和成功的所有评判,最终都建立在合作的基础上,这就是人类最伟大的共同点。心理学就是对合作中缺陷的理解,如果自己和社会、朋友、家人在合作中没有缺陷,那么自己的心理就很健康。所以自卑并不是我们的心理问题,有问题的是当我们感受到自卑的时候去寻找优越感的行为。所以如果想要真正超越自卑,实现自我价值的成长,秘诀就在于这三个词:【合作】、【平等】和【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