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戏三大特点是什么

如题所述

藏戏的三个特点就是:戴着面具演出;演出的时候也不需要舞台;演出时间长,有时一部戏要演出三五天的。

藏戏(英语:Tibetanopera,藏语:ཨ་ཅེ་ལྷ་མོ་),在西藏自治区称为“阿吉拉姆”,在青海省称为“南木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编号为Ⅳ - 80。藏戏集神话、传说、民歌、舞蹈、说唱、杂技等多种民间文学艺术与宗教仪式乐舞为一体。

每逢雪顿节、望果节、达玛节、藏历新年和特定的宗教节日,举行大型藏戏汇演。常演剧目有“八大传统藏戏”之称,演出一般分为“顿”(开场祭神歌舞)、“雄”(正戏传奇)和“扎西”(祝福迎祥)三个部分。其表演手段高度程式化,有唱、舞、韵、白、表、技“六技”。

2006年5月20日,藏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30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藏戏的起源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民间歌舞,二是民间说唱艺术,三是宗教仪式和宗教艺术。

8世纪,赞普赤松德赞崇尚佛教,迎请印度高僧莲花生进藏,传播佛教,建桑耶寺,在桑耶寺落成典礼上将佛学教义和苯教巫师祈神仪式以及土风舞相结合,出现了类似中国内地古代傩舞的哑剧性跳神舞蹈。

藏族早期民间歌舞中已开始有戏剧性质的艺术形式,乃东县哈鲁岗村还保留着“阿卓”这种古老的大型鼓舞队组织,其领舞师的面具与早期藏戏的白山羊皮面具基本相同。“阿卓”鼓舞的结构也由开场舞蹈、正戏和结尾三段构成,这种结构形式与藏戏完全一致。

在桑耶寺壁画中,桑耶寺落成庆典的热烈场面中也有多种阿卓鼓舞队、谐钦歌舞队、宗教仪仗队和类似白面具戏的表演画面。最初的藏戏与民间牦牛舞有很密切的关系。

大昭寺“文成公主进藏图”壁画中,在反映拉萨以歌舞百戏欢迎公主的画面中心位置,就有戴着白山羊皮面具的牧民与两头牦牛进行舞蹈的场面,旁边还有两个司鼓钹伴奏者,亦与藏戏演出的形式基本相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