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佛的含义

如果有人问我 我不知道我这样说如法么
拜佛是应该怀着一颗清净的心 不是过多的贪 求助于什么 我们凡夫拜佛就是回归自己的清净心 佛性相通必感应到佛 心不虔诚 不清净拜佛 是感应不到佛的 也不是拜的次数和时间问题 拜佛消业障 打个比方 就好像有2个人打架 事后去找善知识去评理和解 但善知识不是站在谁的立场 而是最终都为了着2人好 而说好话 要1方真心忏悔 另一方提供佛法超度他们
如果把拜佛当成一种交易一样 不够虔诚 自然业障不能消 还有谤法的思想

拜佛其实是普通信徒对于佛陀的意念和敬仰,还有希望能够得到保佑的意思。

很多佛教的信徒都会双手合十去拜佛,这是一种非常虔诚的信念,并不是只对偶像的崇拜,在参拜佛像的时候内心要很平静,聘除一切杂念,并且要当作佛就出现在眼前,放大光明。拜佛的目的是为了忆念佛的功德和对自己的教诲,有一些有精力有定力,并且参透性比较高的信徒,会通过对禅定的修行去听佛受法



同时也有一些很朴素的观念,就是认为拜佛其实是对自身的加持,希望佛祖能够保佑自己,其实就是说我佛慈悲,希望这些菩萨能够关注人类的得失心酸,然后伸出自己的一臂之力。拜佛的教法也证明了,佛陀消失的仅仅只是肉体,但是其法身常在。这些菩萨可能之后会化身为普通人去普渡众生,这也是对佛陀智慧和慈悲的体现。


当然了,拜佛是一方面,但是对于佛法的修行和参悟还是要依靠自己的,并且拜佛绝对不是一日就可的事情,是需要新城且日日参拜佛利要通过众生自己的修行才能实现的,这就是所谓的佛度有缘人相当于现在的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请拿拜佛来说佛其实是增上缘,意思是所有的姻缘都是众生自己所结下的善根,通过拜佛,让自己的内心,对于自己曾经做的不好的事情,生气上载新生起对佛祖由内而外的恭敬,让自己的心灵保持彻底的清静,以此才能够让福利真正的进行加持,从而来改变自身的报应。

你会发现有一些人拜佛并不一定要真的对着佛像进行寿拜,有一些人可能是对着墙壁或者说对着空气而拜,其实这一切都无关紧要,毕竟是否要对着佛像进行售卖,只是形式上的东西。只要心诚足够恭敬,内心足够,没有杂念,那么即使是没有佛像对着空气进行售卖也是会起到同样效果的,因为佛教中一直宣传的就是佛法无处不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9-30
§佛陀是甚么?
佛陀,这是古代印度梵文的音译。
佛陀,含有自己觉悟、觉悟他人、觉悟一切而无所不知无时不觉的意思,所以,又被称为一切智人或正偏知觉。
佛陀,简译为佛是在我们这个世界,距今约二千五百八十九年(西元前六二三年),生于印度迦毗罗卫城的释迦太子,成道之后,称为释迦牟尼。释迦是族姓,意为能仁,牟尼是印度古代对于圣者通用的尊称,意为寂默。这就是佛教的教主。

佛教徒礼佛是对于佛菩萨的圣像,有著崇高的敬意。表示佛教徒对于佛菩萨圣像的崇敬与顶礼。凡是正信的佛教徒,并不会把塑画雕刻的圣像,当做就是佛菩萨的本身(增一阿含卷二八以观空为礼佛)
正信的佛教徒,对于圣像的崇拜,目的是在藉著圣像的崇拜而将信仰的力量感通佛菩萨的悲愿。
发愿、学佛、修善,能够改变未来的命运。当然,其中有佛法不可思议的力量在;经中说,皈依三宝即有三十六位大善神来做护持,求愿消灾、延生的人,既皈敬三宝,当然也有善神护持。由于无始以来,善恶因果循环不已,而且复杂之至,恩恩怨怨,彼此交错,谁先欠谁,一般众生乃至于罗汉都难辨明;若以佛法的力量和护法善神的庇佑,应受的果报,也不一定非受不可。例如富贵者不会和贫贱之人计较小债而急求偿还,当宿世的冤亲,超生离苦之后,心头的怨恨消除了,便不再以冤报冤了.
再深一层说,作为一个佛教徒,如果为了满足不同的愿望,而经常变换修行的方法和崇拜的对象,便会失去中心的目标。正信的佛教徒,信仰三宝是为学佛、修法,是学佛的慈悲与智能,以佛法的正确指导,修行专一的法门,以达成持戒、修定、发慧等一贯的目标。只要不离三宝的原则,日复一日地,以看佛书、做佛事、持戒、布施、礼诵、忏悔等为日课,纵然不求现实利益,现实的利益也会在你的日常生活中自然成就。
所以,正信的佛教徒,并不崇拜神鬼,仅对神鬼保持若干程度的礼遇。同时,善神都会自动地护持皈依了三宝的人,故也不敢接受三宝弟子的崇拜;正因为有了善神的护持,恶神恶鬼也不敢作弄或侵犯已经皈依了三宝的佛教信徒.

--摘自《正信的佛教》 圣严法师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08-08
个人认为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心诚就行了,没必要非要找什么佛心或佛性的。
第3个回答  2009-08-08
佛教没有拜佛只有礼佛。礼佛的意义就是在恭敬自己的信仰,有一天你将与佛一样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恭敬佛,就是在恭敬自己。
第4个回答  2009-08-08
一分真诚一分功德,十分真诚十分功德。

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