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在就业时对女性产生的歧视是怎样体现的?

如题所述


女性在劳动市场中的就业歧视主要包括:女性在获得工作,赚取报酬,接受

培训和获取晋升机会方面较之男性的不平等。女性获得一份工作的机会要小于男

性,女性做相同的工作却不能和男性同事获得平等的工资,女性获得培训晋升的

机会远少于男性,女性在签订劳动合同时甚至可能出现强制性规定各种各样明显

侵犯人权,含有性别歧视色彩的条款,包括禁婚,禁孕条款等。虽然劳动市场中

对于女性的歧视并不是女性劳动参与率低下的唯一原因,但是破除女性的就业歧

视仍是提高女性劳动参与率的关键方法。

刻板印象,偏见和歧视 

刻板印象指的是不通过实际观察,而直接通过一个人的种族,信仰,性别,

阶层等等来确定一个人的能力和品质,或者认为拥有相同的种族,信仰,性别,

阶层的一类人都拥有相同的品质或者相同程度的能力。而偏见则是在这样的印象

上产生对于特定一类人的某种态度,这样的态度常常是负面的。而歧视,则是将

这样的态度通过特定行为体现出来。 


女性就业歧视的严重性 

全世界范围内,男性的劳动参与率(占 15岁以上男性人口百分比)为76%,

相比之下,女性的劳动参与率仅为50%。 

在一些国家(通常是发达国家),女性在大学的表现已经优于男性。在 2016

年秋季,美国57%的大学新生为女性,30而这并不是一个新的现象。事实上,早

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毕业生中女性就已经超过男性。截止2013年,37%的年

龄在 25 至 29 岁的女性至少拥有大学本科学历,相比之下只有 30%的男性拥有

大学本科学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1-19
(1)收入歧视

研究证明,绝大多数女性的收入都比男性收入低,一方面是受到了社会普遍观念影响及用人单位对女性的歧视,另一方面也是由女性自身造成的。

女性尤其容易低估自己,这也正是她们收入“低”于潜能的原因。在众多大学进行的一系列调查表明,同样一份实验室的工作,女性能够接受比男同事低得多的报酬。这一点不因女性前一份工作的收入高低而改变。

其根源,按照心理学家的说法,是一种“压抑效应”,具体指在社会上只占少数的人群,在社会精英层面前,往往容易低估自己。弱势群体会认为,自己的这种弱势地位是理所当然。看到优势群体的优势时,女性会认为是本该如此,而不管这种优势是多么不公平。

(2)外貌歧视

曾有人对女性就业做过问卷调查,在问到“女性在求职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什么?”的问题时,排在前4位的答案是:外貌气质、学历和公关能力,分别有70.1%、67.2%和60.7%的被访者选择了这些选项。另外有不少单位对女性婚姻状况也提出了要求。

由此可以看出,女性外貌在求职和就业过程中都很重要。据报道,一位记者在人才市场采访时也了解到了类似的情况。一名外语系毕业的女生介绍,2004年毕业以后,她就开始了自己辛酸的求职过程。口语一流的她,先后应聘了多个企业的翻译职位,只因身高仅有1.5米,屡次在面试中被刷下来。以至于几年来她只能靠当家教等工作“糊口”。

(3)心理歧视

在女性的职业歧视中,也不能排除女性职场人士的主观意识。很多女性在潜意识中把自己定位为“性别弱势群体”,由于有这样的主观意识存在,使她们在职场中可能变得比较敏感,容易强化那些原本并非是不公平待遇的现象。

比如,女员工看到男同事跟老板一起抽烟聊天,走得近,就觉得老板一定偏心男员工。另有一些女性在潜意识里认为,既然我们是弱势群体,当然就该受到更多的关注和照顾。可在今天竞争激烈的职场上,谁会无缘无故地特别照顾别人呢?有些时候,其实女性只是没有受到特别的照顾,但并不意味着就受到了歧视。

(4)能力歧视

在职场中,女性的能力往往会受到怀疑,很多人认为女性的工作能力不如男性。世界上有男人和女人,但又根据其各自的生活层次、教育背景的不同被分为各不相同的社会群体。不同的人在职场中的发展、境遇不能一概以性别而论。假如我们留心一下便会发现,女性在很多职业领域的发展比男性要好,譬如在基础教育、幼教、部分行业的销售、护理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