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了四次日本 我更深刻感受到为什么轩逸和卡罗拉能成网红

如题所述

已经去过四次日本,这让我更深刻的了解日本人。日本人对待每一件事都很专注、专心、细致,研究得很透彻。在日本我会吃到世界上最好吃的冰激凌,也会看到精美到不想拆掉的商品包装,更有不厌其烦地为我解释乘车路线的公交司机。

日本人是小心谨慎的,因为他们有严苛的法律,让他们不能犯错。所以每一步都走得很小心,当产品足够成熟之后,才会推向市场,给到消费者。日本有很多非常出色的商品,但是他们每天只卖给固定的那些客户,没有想过要做得很大,这可能就是因为他们怕步子迈得大了,商品质量下降。

这些都是日本人的优点,但有时候也是缺点,比如说过于谨慎、保守,不敢迈步子。

日本人的这种专注、谨慎的作风,也体现在他们的造车上。我有一个朋友,曾经是一汽丰田的车间工人,他聊天告诉我,他们工厂车间,都会有日本技术人员,对产品生产进行技术监督。对产品质量的把控要求非常高,所以他们工人自己都非常认可丰田的产品,朋友家现在已经买了第三台丰田车。

谨慎行为也同样体现在造车上,因为他们太害怕失去客户。比如说目前家用车全面涡轮增压化,卡罗拉在2017年才推出涡轮增压车型,在刚刚发布的全新一代车型上才全面涡轮增压化。而日产全新轩逸,仍然在使用1.6L自然吸气发动机,涡轮增压发动机完全没有出现。

轩逸产品注重的是舒适性,日系自然吸气发动机的特点,就是平顺性好,再加上CVT无级变速器,日产宁愿失去动力得分,也要保住舒适平顺得分。

卡罗拉确实要比轩逸的动力强,但在堵车等状态下,平顺性就不如轩逸。不过,好在卡罗拉相比轩逸还有一个动力上的优势,那就是它有混动车型,这也是丰田做了很多年的技术,非常成熟。它能带给车主更为经济的油耗,丰田最拿手的混动技术也仍然使用它们经典的自然吸气发动机。

说到保守,我有时候总觉得日本人内心是扭曲的。他们的家轿做的很传统,但是在概念车上则是天马行空,没有哪个国家的概念车比日系更抽象,抽象到完全看不出是一辆车。但是到造量产车上,马上又回到了保守状态。

新一代轩逸和卡罗拉在造型上是有突破的,但也是紧跟当下的年轻运动化潮流趋势,并不是独立的个体创新。新一代车型上,轩逸更大胆一些,卡罗拉仍旧偏稳重。

内饰设计上也一样,我只能用轩逸和卡罗拉都赶上了时代来评价,但有多么抢眼个性,完全谈不上。当然如果你看过他们上代的产品,其实能够感觉到进步还是不小的。

向来注重打空间牌的日产,这一次又拉长了轩逸的轴距。卡罗拉上代车型的轴距也不小,这代依然是保持。所以轩逸的轴距也就会比卡罗拉要更强一些。

轩逸比较聪明的地方是,把面子工程弄得很到位,很了解中国消费者的喜好。把“皮沙发”座椅弄得很舒适,把多媒体大屏功能做的很丰富,把起售价定的很低,吸引喜欢高性价比的中国消费者注意力。轩逸还知道中国人最喜欢哪些配置,把无钥匙进入、LED大灯、真皮方向盘、倒车影像、导航全部加在了新车上。

轩逸还一个更神的操作,就是新老同堂销售,把上代车型以更便宜的价格出售,这也是轩逸销量一直能够保持前茅的一个重要原因,让不同消费者都能够有自己的选择。

但是日产也喜欢在看不见的地方,做一些简配,比如后扭力梁非独立悬架(卡罗拉后多连杆独立悬架),4喇叭扬声器(卡罗拉6喇叭扬声器)。当然,日系车有时候都会做一些这样的简配,这也是通病,比如有倒车影像就没有倒车雷达。

卡罗拉则没有轩逸这么油头滑脑,而是一种傻实在,甚至是把日本消费者喜好的织物原封不动的拿到中国,塑料方向盘、织物座椅,这些都是中国人认为很廉价的配置,但可能在日本人消费者看来很实用。

卡罗拉聪明的地方在于不偏不倚,虽然找不到什么亮点,但也没有什么硬伤,满足大众的需求,适合各个年龄层的消费者,因此也更能网罗大众的心。在新一代卡罗拉上,这一次丰田把安全配置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上,以弥补舆论对日系车安全问题的抨击。在中低配的热销车款上,我们甚至就能看到膝部气囊、车道偏离预警、主动刹车等这些同级别同价位不常见的配置。

这几年,日系车的优惠力度都不是很大,店面降价空间有限,这也造就了日系车的高保值率,省油、经济、保值、可靠、性价比已经成为了日系车的代名词。日本车之所以能够在全球受到欢迎,也正因为这几点。

新一代的卡罗拉和轩逸,仍然具有非常典型的各自品牌特征,因此对于消费者而言,选择谁还要看自己的需求。卡罗拉有混动车型,在动力上也更出彩,安全配置更强。轩逸更注重面子上的配置,舒适性更好。如果消费者能够明确自己的需求,做出选择判断就不难。

最后我们再说说这两款车的热销车款是谁?全新卡罗拉的热销车款是1.2T S-CVT GL-i精英版,售价12.78万元,全国店面优惠在8000元左右。全新轩逸热销车款是1.6L XL CVT悦享版,售价12.99万元,目前全国店面优惠在5000元左右。热销车款也就是性价比最高的车款,终端提车后,卡罗拉要比轩逸便宜5100元。

相信看到这里,您一定已经对自己的选择有了一个基本的判断。最终该选谁?我们建议您百闻不如一试,去4S店实车试驾一下,就会有自己的一个最终选择,毕竟买车这件事上,还得自己做主。

作者:秦超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