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袁隆平记忆最深刻的瞬间?

如题所述

穿梭在田间垄亩,凝视着子孙千秋,60年汗水灌出一片金色的沃土,91岁高龄缔造出一派绿色的希望,在精明的世界甘愿做一个“顽愚”的痴者,把一生奉献给人类的温饱;在贪闲的世间甘愿做一个永恒的“行者”,用一生追逐科技前沿,袁院士就是这样的一位耕耘者,在科谷飘香中,让自己成为一个传奇。

这是国家给予袁爷爷的颂词,也是对其贡献的高度评价。尽管袁爷爷在去年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他留下的杂交水稻就好像高高的城墙,把饥饿永远地阻挡在了外面。他带领团队研发出的杂交水稻,给我们带来了一次又一次的丰收,并造福亚非拉地区缺粮少产的人民,给世界粮食问题带来了相当优异的解决方案。

现在,让我们带着最庄严的态度,跟随笔者一起回忆袁爷爷带给我们记忆最深刻的瞬间:


▪ 开拓发展的那一刻: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杂交水稻的研究始于1964年。当时,湖南省安江农业学校的袁爷爷首先发现了水稻的天然雄性不育植物,因此他带领助手进行了相关研究。他们利用野生雄性不育植物,首次在中国杂交水稻三系(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配对上取得重大突破,解决了杂交水稻“优而不早”、“早而不优”等诸多技术难题。

1973年,世界上第一株籼型杂交水稻终于在我国培育成功。杂交水稻技术在我国的推广应用,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利用杂种优势进行水稻生产的国家。


▪ 继往开来的那一刻:袁爷爷的两个梦想

我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我们试验田里的超级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我和我的助手就坐在稻穗下乘凉;第二个是杂交稻覆盖全球梦,全世界如果有一半的稻田种上了杂交稻,可以增产一亿五千万吨粮食。

袁爷爷的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稻覆盖全球梦。

目前,可以说袁老的两个梦想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

首先是禾下乘凉梦,2021年9月,身高1.8米以上的“巨稻6号”在长沙县禄口镇水稻园繁茂生长。这跟袁爷爷理想中的一样,它们是普通水稻的两倍高,根又大又深。

其次是杂交稻覆盖全球梦,在越南、印度、巴基斯坦、菲律宾、孟加拉国、巴基斯坦等国已经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商业化生产。这些国家的年种植面积约为700万公顷,通常比当地品种高出20%以上。


▪ 不断创新的那一刻:适合盐碱地的“海水稻”培育成功

从古至今,盐碱地一直被认为是不适宜耕作的,因为把种子播种在盐碱地上,种子是不会存活的。但是,在2016年,袁爷爷团队带着“海水稻”的研发课题正式入驻青岛,开始了相关研究。

经过不断地培育、改进与筛选,到2019年9月,内蒙古兴安盟1000亩盐碱地水稻基地完成试种测产,平均亩产508.8公斤。该地碱的pH值接近9,盐度高于6/1000,是一个寸草不生的地方。如今,这里已经种上了水稻,试种结果大大超过了袁老提出的每亩盐碱地产量超过300公斤的目标,成功培育出了“海水稻”。


总结:

袁爷爷一生的梦想,就是让我们远离饥饿,牢牢握住自己的饭碗,正如科技评奖委员会对袁老的评价:

袁爷爷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5-28

袁隆平爷爷曾说:“只有下田最快乐!”

袁隆平爷爷一直有两个梦:

禾下乘凉梦,

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我们也有一个梦:

现代智慧农业梦!

曾经网上流传的一张袁隆平爷爷在稻田手握稻穗的照片,袁隆平拿着水稻说“开花开得好好”。我印象十分深刻,,袁隆平爷爷是我最敬佩的科学家,是我从小一直追崇的对象。

我曾看过袁隆平爷爷的一段采访,他说:“书本知识很重要。我是搞水稻研究的,但是书本里面长不出水稻,只有田里面才长得出水稻,要实践!”所以袁隆平爷爷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下田,告诫我们青年学子,出真知不在于死研究课本,更重要的应该是实践,袁隆平曾发表题为《做躬行实践 厚积薄发的新时代青年》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