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本学校有哪些?

如题所述

上海的高校众多,有相当数量的全国著名大学,其他地方的学弟学妹在报考时难免会有一些迷茫。前一段时间我发过一个指导报考的帖子,当时因为时间仓促,有一些遗漏,现在补上,并且增加一些我个人对这些高校未来10年走向的判断,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帮助。
综合性大学:
第一档:
1.复旦(文理科实力很强,经济很强(理论),工科一般,医科很强)
走向:复旦总有一种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味道,在上海无论是找工作还是社会声誉,复旦都与清华北大处于一个级别甚至更好。复旦再往上走的可能性已经很小了,因为按目前的状况来看,前两位是不能撼动的。
2.交大(工科很强,理科强,经济很强(应用),文科一般,医科很强(合并了二医大))
走向:曾经的工科第一名校,被拆分的只剩下了机械和船舶,但交大用自己不断的努力,赢得了尊重。交大总是被复旦压制,所以使得交大明白了一点,什么事都要靠自己去争取才能得到,而交大也是这么做的。
有望赶超复旦,坐上上海高校的第一把交椅。
3.同济(工科强(以建筑,土木,机械见长),理科较强,经济一般,文科一般(科技德语很好),医科一般)
走向:同济给人的印象总是建筑和土木,但经过了两位在瑞士和德国名校获得博士的校长的率领下,同济的学科已经得到了极大的丰富,汽车学科更是成为了王牌学科,其他的学科质量也都非常的高。
难以撼动前两位,谁叫咱不叫复旦也不叫交大呢!
第二档:
1.华师大(文科很强,理科强(数学很好),经济一般)
走向:华师大给人一种风度翩翩的绅士的感觉,也许正因为这样一种感觉,她吸引了一大批优秀的学子来这里深造,但也是因为这种气质使得师大显得非常保守,有点不思进取,仿佛还沉浸在当年把同济甩在身后的快意当中。不会有太大的波动,稳居第二集团。
2.华理大(工科强(以化工,制药,环境,生物工程见长)理科较强,经济一般)
走向:自从从当年上海众人皆知的华东化工学院改名为华东理工大学后,她就好像消失了一样,华理大给人的感觉就是低调,非常的低调,但去掉浮躁后,你会发现华理却是上海各校中进步最快的一所,不但将自己原来的优势学科发挥到了极致,其他的学科也得到了很快的发展。有望进入第一集团。
第三档:
1.上海大学(各科的实力很一般)
说明:之所以将上大排在三档第一,是因为它受到了特殊的照顾,潜力很大,报考这样的学校可能会比较合算。
走向:投入的这么多的资金都用到那去了?上海大学给人的印象就是暴发户,本来只是一帮平民,忽然有一天变的很有钱了,却不知道该怎么用了。不过有钱总比没钱好。成为第三集团的老大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2.东华大学(各科的实力一般,但服装设计和面料研究方面很强)
走向:东华的研究有点默默无闻,到是经常看到几个穿衣特别节省的模特出现在电视上,所以给人的印象不是太好,不过据说中国宇航员的服装就是出自东华之手,看来她在本领域的实力还是非常强的。第三集团老二。
以上学校专业门类一般比较全,可根据各专业的强弱报考。
专门性院校:
1.财大(经济很强,建议想学经济,分数又不够复旦交大的,可以考虑财大)
走向:在向多科性的大学发展,有望成为上海的人大。
2.二医大(医科很强,已并入交大,不过招生应该是分开的,各专业分数差距很大,考上不难,但想要进7年的就要谨慎一些了)
走向:以后和交大就是一条船上的了。
3.华政(法律很强,不过不建议报考)
走向:得不到更多的支持,学校就难以发展。很有可能被合并(华师大的可能比较大)。
4.上外(外语类的院校,很热门,不建议报考外语类的专业,可以选择一些经济或对外汉语之类的专业)
走向:随着中国自身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汉语的地位会不断提高,语言类高校的是否应该存在成为了一个可能被讨论的问题,或许应该转型,或许被合并(和财大合并的可能性比较大)。
第一档:
1.上海对外贸易学院(财经类院校总是最热门的,虽然实力一般,但只要将来就业好,其它什么都是假的了)
2.上海海事大学(有一定的实力的一所高校,而且有一部分的专业很热门,因此也成了考生们追捧的高校之一)
3.上海理工大学(二本当中最有实力的高校,在很多地方都是在一本招生的,制冷专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只是它不够热门。可以这么说上海理工是一所拥有一本实力的二本院校)
4.上海师范大学(实力仅次于上海理工,上海的高中的教师几乎都出自此校,在师范领域有着很高的声誉)
5.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仅存的医学院独苗,校如其名,在中医药领域很强,不过被合并估计是迟早的事)
第二档:
1.上海电力学院(实力上真没有能拿的出手的,但仅凭电力两子就能吸引大量考生)
2.上海水产大学(实力不错,但专业太冷,强势专业招不到优秀的考生)
3. 立信会计学院(虽然是刚从大专升格为本科的学校,但她在会计领域是很有名的)
第三档:
1.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老牌二本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学校)
2.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实力一般,但考虑到她已经升格为本科多年,因此将其排在第三档)
3.杉达学院(民办大学,实力一般)
第四档:
刚从大专升格为本科的学校。有上海电机学院,上海金融学院,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上海商学院,上海政法学院等(排名不分先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6-24
上海一本大学名单,总共13所大学,排名不分先后,供大家参考:
序号 上海一本大学名单
1 上海交通大学
2 复旦大学
3 华东理工大学
4 华东师范大学
5 上海财经大学
6 上海外国语大学
7 上海大学
8 东华大学
9 同济大学
10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11 华东政法大学
12 上海理工大学
13 上海海事大学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9-19

现在都是高考出分后填报志愿,对照自己的高考成绩来进行志愿填报,选择高校,福建一本大学有哪些呢?本文是整理的福建内一本大学名单,仅供参考。

2017年最新福建一本大学名单

2福建一本大学简介

厦门大学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也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建校迄今,已先后为国家培养了20万多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厦大学习、工作过的两院院士达60多人。

福州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学校目前拥有福州旗山、怡山、铜盘和厦门集美、鼓浪屿等多个校区,占地5000余亩。办学主体位于福州地区大学新区旗山校区,现有校舍建筑总面积110余万平方米,运动场地14余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9余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0余亿元。图书馆藏书310余万册,中外文纸质期刊2216种,电子图书212万册。

福建师范大学是福建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是我国建校最早的师范大学之一,前身为1907年由清朝帝师陈宝琛创办的福建优级师范学堂。后由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福建协和大学、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等单位几经调整合并,于1953年成立福建师范学院,1972年易名为福建师范大学并沿用至今。

小编提醒:

1.本榜单不包含独立院校及高职高专院校。

2.有些大学在福建招收一本,但在全国其他很多省份在二本招生,也只能称其为二本大学。

第3个回答  2020-09-19

现在都是高考出分后填报志愿,对照自己的高考成绩来进行志愿填报,选择高校,江西一本大学有哪些呢?本文是整理的江西内一本大学名单,仅供参考。

2017年最新江西一本大学名单

2江西一本大学简介

南昌大学是江西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是国家“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计划”和“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入选高校,是江西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

江西师范大学是教育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和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被江西省人民政府确定为优先发展的省属重点(师范)大学。现有瑶湖、青山湖和共青城三个校区,占地面积4500余亩,建筑面积140余万平方米,馆藏纸质文献370余万册,电子图书100余万册。瑶湖校区不设围墙,四周以一条7公里长的瑶河环抱,具有突出的生态人文特色。

江西财经大学是一所财政部、教育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以经济、管理类学科为主,法、工、文、理、艺术等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财经学府。2008年2月6日,温家宝总理与江西财大师生共度除夕,发表了重要讲话,并称赞说:“你们学校是所很好的学校”,激励着学校永葆奋斗精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2012年成为财政部、教育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小编提醒:

1.本榜单不包含独立院校及高职高专院校。

2.有些大学在江西招收一本,但在全国其他很多省份在二本招生,也只能称其为二本大学。

第4个回答  2020-09-19

在武汉上大学是种什么体验

1、一年有两季,一天有四季

在武汉流传着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武汉的冬天爱上了武汉的夏天,可是他们始终不能相见,后来,他们为了能够在一起,武汉的冬天干掉了春天,夏天灭掉了秋天,从此,武汉的冬天和夏天永远在一起了。在武汉上完大学,提起裤子你再去哪都不会怕冷怕热了。

2、交通高能到你要炸

在别的城市谈交通,也许就是个堵,但武汉交通的高能,绝不仅仅是堵。分享一条开得飞起的公交航班:521。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去搜。

另分享武汉的士司机常用语:“到群光。”“不克。堵死人!”“到江汉路。”“勒近,不走!”“到武广。”“不克,那个转盘进克难得曲来伙姐!”“到武昌。”“我是汉阳滴车子!”“到水果湖。”“我要交班鸟!”“到青山。”“那个刁角哪个克撒。

3、不下雨看湖,下雨了看海

拥有中国最大城中湖的武汉,有绝美的城中湿地美景。因为排水系统的落后和武汉狂躁的天气,武汉也有全国少有的海景。在武汉上大学,真是值了,不下雨看湖,下雨了看海。

4、从此养成了过早的习惯

有个段子:“你为什么留在武汉?”“因为武汉是国家中心城市,肩负着中部崛起的重任。”“说实话。”“因为武汉《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文化底蕴深深吸引了我。”“说实话!”“因为《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武汉精神感动了我。”“说实话!!”“因为在武汉,过早蛮虚浮...”在武汉,你从此养成了过早的习惯,一直到你死了要你喝孟婆汤,可能你也会说一句:“不要葱,多把点芝麻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