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矿空间分布

如题所述

一、中国铁矿成矿区带的划分

我国铁矿分布广泛,在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都有铁矿查明资源储量。“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考虑全国Ⅱ、Ⅲ级成矿区带划分方案和铁矿自身特点,根据各省铁矿预测工作区和成矿远景区,在全国共划分阿尔泰、西准、东准、西南-西天山、东天山-北山、西昆仑、喀喇昆仑东段、东昆仑、阿尔金、祁连、冈底斯、唐古拉、三江、康滇(攀西-滇中)、白云鄂博-狼山、贺兰山、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吉黑东部、辽东-吉南、冀东-辽西、五台、吕梁-中条、邯邢-临汾、鲁西-胶东、舞阳-霍邱、秦岭、湘鄂西、綦江-涪陵、水城-凯里、桂西-滇东、江南(赣湘桂)、南岭、长江中下游、东南沿海、海南36个铁矿成矿区带(图9-1)。但是由于东部地区工作程度相对较高,西部地区相对较低,因此这36个铁矿成矿区带相对集中于东部地区,查明铁矿资源储量主要集中于辽东-吉南铁矿成矿带、康滇(攀西-滇中)铁矿成矿带、冀东-辽西铁矿成矿带、鲁西-胶东铁矿成矿带、舞阳-霍邱铁矿成矿带、长江中下游铁矿成矿带、西南-西天山铁矿成矿带等为数不多的成矿带内,构成铁矿重点矿集区,资源潜力也数这些重点矿集区最大。

(1)鞍本矿集区

位于辽东-吉南铁矿成矿带,是我国最重要的铁矿集区。含矿层位为鞍山群,含矿岩系为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黑云角闪变粒岩、斜长角闪岩夹磁铁石英岩和绢云石英片岩、千枚岩夹磁铁石英岩组合,产出东鞍山铁矿、西鞍山铁矿、大孤山铁矿、齐大山铁矿、南芬铁矿、北台铁矿、弓长岭铁矿、歪头山铁矿等铁矿床,铁矿查明资源储量达125亿吨,占全国的24%左右。但是这些铁矿床控制深度浅,鞍山群硅铁建造呈“单斜”状向深部延伸,预示深部找矿潜力大。最近,弓长岭矿区深部新发现大矿体,新增铁矿石量7000万吨,其中5000万吨是富矿;眼前山铁矿眼前山矿区深部新增铁资源储量(铁矿石)0.50亿吨;辽宁桥头深部在1000米以下发现铁矿体,已提交铁矿资源储量40亿吨,远景为70亿吨。最近在鞍山地区设立的整装勘查项目目标是提交75亿吨铁矿资源量。因此,该成矿带的资源潜力在100亿吨以上,主攻矿床类型为沉积变质型。

图9-1 中国铁矿成矿区带图

(2)攀西矿集区

属于康滇(攀西-滇中)铁矿成矿带。攀西矿集区海西期基性-超基性岩十分发育,为岩浆型钒钛磁铁矿形成创造了良好条件。区内共查明攀枝花式钒钛磁铁矿大型矿床8处、中型矿床9处,发现矿点、矿化点10余处,踏勘、检查航磁异常近10处,铁矿查明资源储量100亿吨。矿集区还有不少航磁异常未经查证,进一步找矿的潜力很大。另外钒钛磁铁矿深部钻孔控制较少,深部增储的潜力巨大。2008年米易县芨芨坪铁矿深边部新增资源储量(铁矿石)2.23亿吨。该区主攻矿床类型为岩浆型。滇中地区元古宙海相火山岩发育,寻找大红山式铁矿潜力也很大。

(3)冀东矿集区

属于冀东-辽西铁矿成矿带,该矿集区是仅次于鞍本地区的重要沉积变质型铁矿分布区。在大地构造上,本区处于华北克拉通北缘的隆起区(内蒙古地轴东部),因此广泛发育早前寒武纪变质地层,特别是太古宙变质地层在本区发育齐全,包括古太古代、中太古代和新太古代各时代的地层,也有古元古代的地层。有意义的是,在上述不同时代的早前寒武纪地层中,均产有不同规模的条带状硅铁建造(铁矿床),如迁西岩群(水厂铁矿)、遵化岩群(石人沟铁矿)、滦县岩群(司家营铁矿)、朱杖子岩群(柞栏杖子铁矿)和密云地区密云岩群、四合堂岩群6套表壳岩内都有铁矿产出,其中尤以迁西岩群和滦县岩群中铁矿最为发育。变质表壳岩主要为火山岩-硅铁建造、含沉积岩的火山岩-硅铁建造、火山岩-沉积岩-硅铁建造、含火山岩的沉积岩-硅铁建造。已知大型和超大型铁矿床有司家营、水厂、石人沟、孟家沟、沙厂、柞栏杖子和马兰庄等,还有一批中小型铁矿床。本区已探明的铁矿资源储量达60多亿吨,占全国的10%以上。但是,已发现铁矿床的勘查深度较浅,还有与含铁建造产状相吻合的磁异常,如遵化-迁西弧形航磁异常带、滦南司格庄~昌黎大夫庄1:20万航磁异常高值带等,推断为深部铁矿体的显示;在第四系覆盖区有低缓航磁异常,如卢龙-夏官营一带的低缓磁异常、丰润火石营一带低缓磁异常,推断为沉积变质型铁矿引起。近年来冀东杏山铁矿找矿取得突破,施工4个孔,见3-6层矿,见矿最大厚度达161.00米,并见较富铁矿54.49米,mFe品位可达到33%左右,二马、杏山2个矿区合计新增333类铁矿石资源量1.7亿吨;2005年发现的滦南县马城铁矿经详查目前已获得资源储量(铁矿石)12亿吨,还有4亿吨资源潜力有待工作。

(4)鲁西矿集区

属于鲁西-胶东铁矿成矿带。该矿集区含铁层位主要有新太古界泰山岩群雁翎关组、山草峪组黑云变粒岩、磁铁石英岩和古元古界济宁群绢云千枚岩、绿泥绢云千枚岩、板岩、变质火山岩、磁铁石英岩,区内北部为济南长清-平阴-东平-汶上高正磁异常带,中部为汶上-济宁北低负磁异常带和济宁-嘉祥高正磁异常带,南部为单县低负磁异常带和单县南部龙王庙-蔡堂高正磁异常带,已探明苍峄、韩旺和东平等沉积变质型铁矿床,最近济宁岩群含铁建造中发现了济宁铁矿床,估计资源量可达30亿吨,预示深部有巨大找矿潜力。

(5)舞阳矿集区

属于舞阳-霍邱铁矿成矿带。该矿集区铁矿床类型主要为沉积变质型,包括太古代条带状铁建造中沉积变质型铁矿床(鞍山式)和超基性岩体变质的沉积变质型铁矿床(赵案庄式)。太华岩群变质岩系分布范围大、层位稳定、含铁层位多,已发现经山寺、小韩庄、姚庄、前鲁、赵案庄等铁矿床。有多处航磁弱异常有待工作;已发现铁矿沿走向、倾向多未控制到矿体边界,对深部铁矿工作程度较低。东段新蔡县陈店—练村一带,地质大调查项目施工钻孔ZK1705和ZK12701见到铁矿层,单孔累计厚度70余米。舞阳铁矿田深部和外围浅覆盖区以及舞阳-新蔡一带浅-中深覆盖区工作程度很低,找矿前景十分广阔。

(6)霍邱矿集区

属于舞阳-霍邱铁矿成矿带。该矿集区含矿建造为新太古界霍邱群变质岩系,已发现大王庄铁矿、汪坝铁矿、霍邱王街道铁矿、刘塘坊铁矿、张家夏楼铁矿、万庄铁矿、堰湾铁矿、团山铁矿等,霍邱铁矿区深部和外围前寒武纪铁矿具有较大找矿潜力。

(7)大冶矿集区

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西端的大冶地区。该矿集区铁矿主要分布在鄂城-大幕山北北东向新华夏复合隆起带的西侧,包括鄂城、金山店、灵乡岩体与铁山岩体西部,均随各大侵入体及一些小侵入体成群成带产出,铁矿类型绝大多数为矽卡岩型,在空间上主要赋存于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与下三叠统大冶群碳酸盐岩、中一上三叠统蒲圻群砂页岩的接触带上;其次在离接触带不远的碳酸盐岩层间破碎和近接触带岩体中碳酸盐的残留体和捕虏体内。接触带的产状和范围往往控制着矿体的形态和规模。虽然工作程度高,已发现很多铁矿床,但是勘查深度浅,深部找矿潜力大,最近在大冶铁矿深部发现新矿体,新增铁矿石量2300万吨。

(8)宁芜-庐枞矿集区

该矿集区位于长江中下游铁矿成矿带东段的宁芜盆地和庐枞盆地。该矿集区以产出“玢岩型铁矿”著称于世,已发现大中型铁矿床39处,探明铁矿资源储量19.5亿吨,宁芜北段的高公山及其东侧航磁异常与已知的梅山、卧(鄂)儿岗、吉山铁矿磁异常基本相似,其深部可能存在与铁成矿有关的大岩体,是寻找梅山式铁矿的有利地区。庐枞盆地已发现龙桥铁矿、罗河铁矿,盆地边部低缓复杂的磁异常未给于重视。罗河-缺口北东向异常带和黄屯-矾山东西向异常带分别产有罗河铁矿、泥河铁矿、杨山铁矿和龙桥、马鞭山、何家大小岭、黄屯等矿床,周边分布有牛头山、李家楼、清水塘、烟墩、黄寅冲等成矿地质条件和重磁异常类似的地段,找矿潜力较大。工作程度较低的枞阳义津桥-城山地区和枞阳义津桥-雨坛岗-会宫一带均为重磁异常带,具有寻找“玢岩型”铁矿前景。近年来新发现的泥河玢岩型铁矿床估计铁矿石资源量超过1亿吨,全铁平均品位达40%。

(9)阿吾拉勒矿集区

位于西南-西天山铁矿成矿带。该矿集区地处准噶尔弧盆系、塔里木陆块和伊赛克-伊犁陆块的交汇部位,地质构造复杂,成矿地质条件有利。北部为伊赛克-伊犁陆块的博罗科努古生代岛弧带,南部为依什基里克晚古生代裂谷系。区内与阿吾拉勒-依什基里克晚古生代裂谷系对应,沿阿吾拉勒山及博罗霍洛山东段延伸,为新源铁矿带的主体部分,与石炭纪—二叠纪火山活动及其火山岩有关的铜、铁、金多金属矿产发育,代表性铁矿床有查岗诺尔大型铁矿床、式可布台中型铁(铜)矿床、利源铁矿床、智博冰川铁矿床及备战铁矿床。近年通过对查岗诺尔、智博、松湖铁矿的勘查,探明的铁矿石资源量达大型或具有大型前景,已形成了一个海相火山岩型铁矿矿集区,找矿潜力大。

二、不同类型铁矿空间分布

沉积变质型铁矿分布范围广泛,但主要集中分布于华北克拉通及其周缘的辽东-吉南、冀东-辽西、五台、吕梁-中条、白云鄂博-狼山、鲁西-胶东、舞阳-霍邱等铁矿成矿区带,此外在祁连、海南、南岭、秦岭等成矿带也有分布。

岩浆型铁矿主要分布在康滇(攀西-滇中)成矿带,其次为冀东-辽西成矿带。此外在东天山-北山、大兴安岭、鲁西-胶东、东南沿海等成矿带也有零星分布。

接触交代-热液型铁矿分布广泛,但主要集中分布于中国东部的长江中下游、邯邢-临汾、鲁西-胶东等铁矿成矿带中。

海相火山岩型铁矿主要分布于康滇(攀西-滇中)、西南-西天山、阿尔泰、东天山-北山成矿带,其他成矿带较次要;陆相火山岩型铁矿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其次为西南三江成矿带,其他成矿带零星分布。

沉积型铁矿分布很广。但海相沉积型铁矿主要为分布于五台成矿带的宣龙式铁矿和江南成矿带中的宁乡式铁矿;陆相沉积型铁矿很少,主要为綦江-涪陵成矿带中的綦江式铁矿。

风化淋滤型铁矿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各成矿带,但工业意义不大。

三、不同时代铁矿的空间分布

不同时代铁矿的空间分布规律明显。太古代-古元古代铁矿为鞍山式沉积变质型铁矿床,其空间分布即为沉积变质型铁矿的空间分布;中-新元古代铁矿分布于五台、冀东-辽西、南岭、祁连、白云鄂博-狼山、新疆东天山、内蒙古中部、康滇(攀西-滇中)等成矿带,矿床类型以白云鄂博式、新余式、镜铁山式沉积变质型铁矿、宣龙式沉积型铁矿和大庙式岩浆型铁矿为主;早古生代铁矿较少,主要分布于祁连、秦岭成矿带,矿床类型主要为岩浆型和接触交代-热液型;晚古生代铁矿主要分布于阿尔泰、西南-西天山、东天山-北山、康滇(攀西-滇中)、湘鄂西、江南(赣湘桂)等铁矿成矿区带,以蒙库式和查岗诺尔式海相火山岩型铁矿、攀枝花式岩浆型铁矿、宁乡式沉积型铁矿为主;中生代铁矿分布广泛,但主要分布于我国东部长江中下游、邯邢-临汾、鲁西-胶东、东南沿海、大兴安岭、小兴安岭等成矿带,矿床类型以与华北克拉通活化有关的大冶式、邯邢式接触交代-热液型和宁芜式陆相火山岩型铁矿为主;新生代铁矿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各成矿带,主要为风化淋滤型铁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