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主要围绕什么讲了哪三方面的意思

如题所述

我是科教版的

一、菩萨蛮①
唐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②,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③,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④,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⑤。
[注解] ① “菩萨蛮”系词牌名,别名子夜歌。原为唐教坊曲。唐代苏鹗《杜阳杂编》中载:“大中初,女蛮国入贡,危髻金冠,缨络被体,号菩萨蛮队。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声其词。”后以"菩萨蛮”为词牌名。
② 漠漠:形容雾气。烟如织:指暮霭很浓密。③暝色:暮色。④玉阶:白石砌成的台阶。⑤亭:一名“官亭”,设在大道上,便利旅客休息。各亭之间距离不一,所以有“长亭”、“短亭”之称。庾信《哀江南赋》云:“十里五里,长亭短亭。”
[ 鉴赏] 此词多有争议,有人说不为李白所作。有的人认为这是一首怀人词,写思妇盼望远方行人久候而不归的心情。其实,这首词应是李白写自己流浪生涯的体会。
上片自远而近。从暮霭笼罩的平林、暗碧的寒山,写到暮色中独倚高楼的游子。“烟
如织”是说暮烟浓密,“伤心碧”是说山色转深。“暝色”两句为近景,用一“入”字由远而近,从平林远山写到楼头的游子,突出了“有人楼上愁”这一人物主体,层次井然有序,过渡自然。
下片由近及远,写游子凝视投宿的飞鸟,想到自己的前途茫茫,望着伸向天边的大道,心里比那觅枝栖宿的飞鸟还要着急。 “宿鸟归飞急”一句反衬了游子急切的心情。
词中“长亭更短亭”着一“更”字,强调了游子归期无望。征途上无数的长亭短亭,表面上是说游子归程的遥远无期,实际喻指游子的前途茫茫。与“空伫立”的“空”字相应。
韩元吉《念奴娇》词中云,“尊前谁唱新词,平林真有恨,寒烟如织。”可见南宋初
期此词就被传唱不绝。宋代的黄升认为李白的这首《菩萨蛮》和他的《忆秦娥》是“百代词曲之祖”(《唐宋诸贤绝妙词选》)
二、菩萨蛮
唐·韦庄①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②。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③,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
[注解] ①韦庄(八三六——九一O),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人。他
是没落官僚家庭的子弟,系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四世孙。少孤贫力学,才敏过人。昭宗乾宁元年(894年)进士及第,任校书郎、左补阙等官职。六十六岁入蜀,节度使王建任他为掌书记。
唐亡后,王建自立为蜀帝,以韦庄为宰相。韦庄是继温庭筠之后开创新风气的词人。后人辑有《浣花词》一卷,收录他的词四十八首。
②只合:只应。③垆:旧时酒店用土砌成放酒瓮卖酒的地方。《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记载司马相如妻卓文君长得很美,曾当垆卖酒:“买一酒舍沽酒,而令文君当垆。”“ 皓腕凝霜雪”,形容双臂洁白如雪。
[ 鉴赏]这首词,上片描写了风景如画的江南美景。大意是:江南美好,游人陶醉,
不肯离去,应终老于此。躺在画船上,眼看着“春水碧于天”的春景图,耳听着细细的雨声酣然入梦,好不惬意!

下片由物到人,侧重抒情。词人运用比喻写出了酒店当垆女子长得洁白明媚。江南物美,人更美,让人留恋忘返。然而,美景却触动了词人的无限乡愁。他说,“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因为,此时他的家乡(中原一带)正是烽火连天,如果看到那种残破的情景,一定会令人心伤不已的。
词人巧妙地刻画出了在特定环境之下具有个性特征的内心活动,从而突出了“春日游子”的“思乡怀人”之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4-04
全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
二是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误的;
三是搞好团结,克服困难,提高勇气,互相爱护,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保证对 这是我们教材书上的原句子~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