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素质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之中

如题所述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等方面的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根本目的的基础教育;相对于“应试教育”而言,素质教育更符合教育规律,是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教育。当前,基础教育要遵循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观,明确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和具体化,注重学习方式,教学活动方式的多样化、学习的选择性;提倡自主、探索与全作的学习方式,真正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和创造性地学习;努力保证新课程教学目标。最迫切的任务就是要从“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那么,作为学校教育主阵地的课堂教学,它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真正转轨中,在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尤其是能力上该如何去实施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加强德育渗透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由于是以单纯的分数的高低来衡量和选拔人才,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忽视或不重视德育,即使是附带旁点德育因素,也是牵强附会,做做样子而已,很少去认真考虑德育的渗透性和持续性。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如何做人的问题,新大纲有明确的“要求”,而且还规定了各科教学为完成任务这一基本任务的实施途径。因此,教者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加强德育渗透,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和社会实际,致力于自觉渗透;同时要注意避免空洞的说教,要真正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素质教育并不是削弱课堂教学,而是要加强课堂教学,真正达到整体质量的提高,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原来盲目被动的教学状况,有意识而且主动地教给学生以科学的学习方法,真正“授之以渔”,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基本素质的目的,在这方面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内容,比如:怎样制订学习计划,怎样预习,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怎样加速和增强记忆等,使学生真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获得符合自己个性的学习方法,将这些方法教给学生,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并善于自学的能力和习惯,可使学生终生受用,其乐无穷,实在是事半功倍的最佳教学方法。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单调而又枯燥的一言堂教学氛围,是强灌硬输的“填鸭式”教学的必然产物,当然令学生被动和乏味,从而产生厌学情绪和逆反心理。而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会变“厌学”为“好学”,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则在授课的教师身上。兴趣教学的方法可谓多种多样:每课开篇多样化的引言;每课讲授方法的不断变换,以免造成枯燥的程序化形式;课堂教学与走出去,教师精讲与学生动口、动手的相互交替;深入浅出、饶有兴趣的教学等等。即便是看来单调枯燥的品德课,也可以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改革教学方法“应试教育”束缚教师不能放手进行教学改革,唯恐影响综合检测成绩的座次排定,这也是我国某些地方难以拂去的阴影之一。教学是一门艺术,“教无定法”,且“教必有法”。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用心从自己的实践中不断总结自己的教学方法,并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进而创立和形成有一定特色的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使教师教得轻松自然,学生学得主动活泼,以期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
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鼓励学生的好奇心理和创造精神,学生在课堂无论提出什么样的不近情理的问题,教师都应进行有条理有目的的引导,而不应给予压制和训斥。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推理和想象力,尤其是想象力乃是进行创造的依据。瓦特若没有儿时看到的壶水沸腾将壶盖顶起的推理和想象,蒸汽机就无以问世;鲁班若没有手指被棘草划破的联想,木匠的必备工具之一锯就不能发明。
总之,人类很多的发明、创造,都是依据某事物的某种特点,加以人类丰富的联想而产生的。教师还可以创造性地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一题多解寻求不同解法,或多问一解应用一种公式,解决种种形式不同的问题以及二者的变通适用,多设计一些发散性问题进行提问等等,均不失为发展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习惯和能力。总之,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最经常、最基本、最主要的教育活动,是培养和形成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各种基本素质的主要基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6-28

    对问题的看待方式(问题的根本,不会是一种的原因的)

    换位思考(提问:了解大家包括自己的对问题的看法)

    合理化(不同的人要求不一样,要做到让步,史结果真的公正了)

    我觉得是这样的  

    只是当今社会太浮躁了,各种娱乐性质、没有营养的东西,在控制着一些不理智的人。

第2个回答  2017-06-28
我觉得可以在素质教育中,贯穿教学内容;在教学中贯穿素质教育内容。这就要靠老师或家长费心去钻研,把课本中的知识与孩子的素质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