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如题所述

【意思】久困于樊笼里毫无自由,我今日总算又归返林山。

【出自】《归园田居·其一》

【作者】魏晋:陶渊明

【诗文】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拓展资料

【赏析】

诗歌生动地描写了诗人归隐后的生活和感受,抒发了作者辞官归隐后的愉快心情和乡居乐趣,从而表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表现出劳动者的喜悦;同时又隐含了对官场黑暗腐败的生活的厌恶之感,表现了作者不愿同流合污,为保持完整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而甘受田间生活的艰辛。

组诗集中体现了陶渊明追求自由、安于清贫、隐逸山野、洁身自好、远离官场、超脱世俗的美好情操。陶渊明写“归园田居”其实是写作者自己理想的故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10-02
  【原句】: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译文】:长久地困在笼子里面,现在总算又能够返回到大自然了。
  【分析】:表达了作者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出典】 :东晋 陶渊明 《归园田居》其一
  注:
  1、《归园田居》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2、注释:
  ①适俗:适应世俗。韵:情调、风度。
  ②尘网:指尘世,官府生活污浊而又拘束,犹如网罗。这里指仕途。
  ③三十年:吴仁杰认为当作“十三年”。陶渊明自太元十八年(三九三)初仕为江州祭酒,到义熙元年(四○五)辞彭泽令归田,恰好是十三个年头。
  ④羁鸟:笼中之鸟。池鱼:池塘之鱼。鸟恋旧林、鱼思故渊,借喻自己怀恋旧居。
  ⑤南野:一本作南亩。际:间。
  ⑥守拙:守正不阿。潘岳《闲居赋序》有“巧官”“拙官”二词,巧官即善于钻营,拙官即一些守正不阿的人。守拙的含义即守正不阿。
  ⑦方:读作“旁”。这句是说住宅周围有土地十余亩。
  ⑧荫:荫蔽。 ⑨罗:罗列。 ⑩暖暧:暗淡的样子。
  ⑾依依:轻柔的样子。墟里:村落。
  ⑿这两句全是化用汉乐府《鸡鸣》篇的“鸡鸣高树颠,犬吠深宫中”之意。
  ⒀户庭:门庭。尘杂:尘俗杂事。 ⒁虚室:闲静的屋子。余闲:闲暇。
  ⒂樊:栅栏。樊笼:蓄鸟工具,这里比喻仕途。返自然:指归耕园田。这两句是说自己象笼中的鸟一样,重返大自然,获得自由。
  3、译文:
  少年时就没有迎合世俗的本性,天性原本热爱山川田园(生活)。
  错误地陷落在人世的罗网中,一去三十个年头。
  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树林,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
  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固守愚拙,回乡过田园生活。
  住宅四周有十多亩地,茅草房子有八、九间。
  榆树、柳树遮掩着后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堂前。
  远远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见,树落上的炊烟随风轻柔地飘升。
  狗在深巷里叫,鸡在桑树顶鸣。
  门庭里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空房中有的是空闲的时间。
  长久地困在笼子里面,现在总算又能够返回到大自然了。
第2个回答  2018-07-23

在笼子里待久了,回到大自然反而有一种怡然自得的感觉了。这句田园诗出自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是诗人觉得自己做官久了,反而更加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了。

公元405年(东晋安帝义熙元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愉悦的心情。这是第一首。

扩展资料: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

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陶渊明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5-04-05
大概是厌烦了城市每日不绝于耳的噪音污染、厌烦了城市狭小的室内空间、厌烦了城市钢筋水泥的毫无生气。然后来到了华盛生态旅游度假区华盛康舒绿健评价标准,远离噪音,接近自然,缔造最适宜人居住的健康室内环境。还有有着清新的空气,还有着绿色有机的蔬果,每天都和大自然亲密接触。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