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篇随笔,每篇400字,名著20篇,暑假生活10篇

急急急!!!!!

  永不放弃微笑

  对自己最好的安慰就是微笑!——题记

  今天是赶集的日子,多么令人激动啊!我暗自想着:“今天我一定要买好多好多吃的犒劳一下自己。”看着这周围一切,似乎都是那么美好,淡蓝色的天空中洒下的阳光为大地镀上了一层耀眼的金色,为我的心情添上了一道光芒。

  快到集市了,远看着那琳琅满目的摊子,我便情不自禁地奔向了那里,“终于到了!”我激动地呐喊着,那颗急切的心也似乎放下了。此时的我气喘吁吁的张望着,忽然,一阵阵鸭叫声把我给吸引住了,那个幼稚而童真的我跑到了买鸭子的小摊,逗起鸭子来了,那卖主自然会生气,对我吼到:“小姑娘,你要不买的话可别把我的鸭子弄伤了,要赔的!”突然我的脸感觉热热的,我连忙用那颤抖的手放在额头边示意“对不起”,一阵欢喜被打破了,心中不免有些失落,我低着头,向前方走去。

  忽然,一阵香喷喷的气味萦绕着我,瞬间就把我的灵魂给勾走了,与此同时,那失落似乎早已被这迷人的味道给赶走了,只觉得一身轻飘飘的,向那香味指引的方向走去。“哇!是烤蛋糕啊,那小小的蛋糕看着就好吃,嫩黄的色彩,更令我嘴馋,“可以品尝!”糕点师傅脱口而出的一句话让我欣喜若狂,我连忙抓起盘中的一个小蛋糕往嘴里扔去,“好烫!”张着口用手在旁边扇风的我仿佛还回到了过去,慢慢地品尝着那个小蛋糕,“好香啊!”心里不由得发出这样的感慨,“这刚出炉的蛋糕就是不一样。”我嘴里默默地念叨着,手却不自觉的伸向了口袋,“糟了!”我一阵惊慌,似乎是一个丢了魂的人木木的站在那里,耳后,失落的我低下了头,一脸颓丧的我拖着灌了铅似的脚向前走去。

  “唉~!”我长叹一声,慢慢地抬起了头,我惊呆了,眼球似乎在变大,那是一张熟悉的面孔,他骑着车从我身边经过,我却没能喊出口,我的心慌了,连忙转过头去,却为时已晚,我的心似乎有点发凉,我知道我已经错过,便踱着那步子艰难的往回走去。

  走在僻静的小道上,我回想着今天的一切,不知是因为天色已晚还是因为今天所发生的事情,我的心、我的身体似乎都是冷冷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鼻子也酸酸的,我梗咽了一下,仰了仰头,朝着那一片暮色的天空望去,看着那迟迟不肯归去的晚霞,眼前竟出现了您的了脸庞,笑得是那么的灿烂,那么和蔼,我笑了,想起了小学时您的教诲,那一句“无论你身处怎样的境地,你都要微笑着面对!”依旧在我耳畔回荡。

  泪水不像以前那样,这一次它没有流出来,我长大了,不会再为不开心的事情放弃微笑;不会在心情起伏不定的时候忘记微笑;更不会因为挫折埋葬微笑!

  老师,您教育了我那么长的时间,我却没能再喊您一次,对不起,我相信以后还会有机会的!——致我最敬爱的金老师!——后记

  《太阳系历险记》读后感

  寒假里,我读了一本又一本书,可令我最难忘的是《太阳系历险记》。它的作者凡尔纳是举世闻名的科幻小说家,写过许多本科幻小说,通过巧妙的构思和活灵活现的描述带领读者们了解神秘的大自然。

  《太阳系历险记》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关于一颗小星球,它拥有着与地球极其相似的环境,在一天晚上与地球擦肩而过,并带走了一些人和土地。这些人由一个法国上尉和一个俄罗斯伯爵带领,他们在小星球上想方设法生存下来。在这些人中还有一位天文学家,他随身携带了一架小型望远镜,并利用它得知两年后小星球将再次遇到地球,他们乘着这个时机又回到了地球。

  我觉得这本书中的每个人物都有着十分鲜明的性格,作者把他们塑造得栩栩如生:有的人勇气非凡,比如法国上尉,他有着人们意想不到的点子,在零下几十度的冬天,人们无处可去,而上尉却让大家进入了火山洞里,过冬取暖。令人震惊的是火山竟一直没有喷发,人们也过得很舒服。如果我是上尉,面对活火山是绝对不敢进去的,因为它随时可能爆发。上尉的机智勇敢是值得我学习的,当遇到危机时,智慧和勇气会帮助人们战胜困难。有的人非常忠诚,比如上尉的仆人,他不管经历了什么困难都忠于上尉。他也是我学习的榜样,要以诚待人,这样才能交到更多的朋友。可是有的人却非常自私,比如犹太商人,他坚持要人们给他钱,才能使用他手中星球上唯一的生活用品。我可不能像他一样,惟利是图。如果我是他,我会愿意与他人分享,在危机的情况下,要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因为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读《太阳系历险记》不仅让我懂得了许多天文知识和做人的道理,而且还让我有了一个意外的收获,那就是一架小型天文望远镜,它是爸爸妈妈送给我的新年礼物。有了它,我亲眼观测太空的愿望不再是梦想!

  

  【篇一:青铜葵花读后感800字】

  《青铜葵花》,一本由纯真的童年、无尽的痛苦写成的书,这是以青铜、葵花为主人公,讲述了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男孩和一个真真正正的城市女孩一起成长的历程。

  成长,有欢乐、有悲伤,作品里写出了一种苦难,一个农村男孩的苦难;写出了大美,一个城市女孩的“美丽”;写挚爱,青铜葵花,一对兄妹相称、亲密无间的朋友。

  苦难:青铜是一个农村男孩,而且他是一个哑巴。在葵花出现之前,他一直觉得世上只有自己最孤独,心里有一种莫名其妙的自卑感。孤独,是一种痛苦,

  孤身一人,犹如一颗明星在漫漫长夜里不闻不问,一切都寂静的可怕,而在星空中,群星闪耀着光芒,一起在无忧无虑的生活中度过一个个美好的时光。声音哑了,十分痛苦,但这并不可怕,自己的毅力和信念不能丧失,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什么困难都可以克服。

  大美:葵花是一个城市女孩,在遇见青铜之后,变得越来越活泼,从前默默无言的她,现在已经变得十分乐观开朗,葵花爸爸是一个画家,很少离开自己宝贵的画室,因此葵花十分孤独,在后来,葵花也明白了爸爸的苦心,这也许就是大美。人外美之小美,人内美之大美,美之至极,是爱。大美,是能将心比心,谅解别人,宽容他人,人们在生活中,才能平平安安、受益终身。

  挚爱:青铜葵花一起生活了几年,一起长大,一起玩耍,是一对亲密无间的朋友,虽然青铜在无声的世界里玩耍,就这样,都一起长大了……在葵花十二岁那年,葵花被召回了他的城市,青铜一直在芦荡边遥望尽头,遥望着葵花所在的城市……爱,是一种充满生机与情感的品质。这一对“兄妹”不亦乐乎,在割舍的时候,中间有一条分不开的绳子,这就是情谊,就是挚爱。在芦荡中,爱洒满了一切,那溪流就是流淌着的挚爱。

  痛苦,让我们学会了坚强,青铜就是因为坚强,青铜就是因为坚强,才克服了自己哑巴的困难,最后才克服了自己,奇迹般地已经在不知不觉中降临了,现在的青铜竟然能自己说话了。

  痛苦,带给人悲伤,带给人悲伤,但它能让人励志,只有你努力去征服了它,它才会让你受益终身。

  【篇三:走向幸福】

  读完了<<骆驼祥子>>最后一章,文中的一幕幕情景还是不断地在我的脑海中回闪.祥子从一个朴实善良的男子汉渐渐地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刺儿头".几乎上是无恶不做,这中间又经历了多少曲折.

  祥子出身于旧社会的下层劳动人民家庭,自幼家境困苦.他是京城里一个普通的车夫,像一棵树一样挺拔而又健壮,沉默而又有生气.祥子不怕吃苦,开始根本没有一般车夫的那些可以原谅而不便效法的恶习.祥子有小生产者所共同的积极进取的求生意志和人生理想.虽然自己理想不算高:有一辆自己的车,自食其力,能娶上一个健康`年轻`能吃苦的穷苦人家的女儿过日子.他要强,希望能"凭本事吃饭".但生于那个黑暗的世道,在经历了好不容易买来的新车被抢`委曲求全地娶了自己并不爱的虎妞`卖车安葬难产而死的虎妞`自己喜欢的小福子被卖到白房子后又自杀等一系列事情后,他对生活的企望和信心以及要强的性格都在生活中一点点丧失.他变的懒惰狡猾,极端自私,还耍无赖,慢慢地滑向堕落的深渊.

  祥子的一生,一路的风景.有明媚美好的开始,可最后是黑暗慵懒的结果.祥子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次次地去要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而又一次一次屡遭失败他有着美好的信念`不懈的努力和兴奋的等待,但是呢.

  不会成功,祥子再努力又有什么结局?又如苹果不结果,开花有什么用?毛毛虫没有拥有破茧而出的美丽,等待的再久又有什么用?考学落榜了,寒窗辛苦倍尝,又有谁会怜悯?运动员参加奥运会,训练再苦再累,又有谁会在意?

  生活中最需要的其实就是希望,有了希望,就有了前进的动力;有了希望,就有了可能步向成功的路.祥子是生活在一个腐朽的社会,一开始不断经历挫折,又每次都是从那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但是受当时社会的影响,祥子最终是没能扛的过社会的黑暗,但如果他生在我们的社会呢...一定会有所作为的.正是祥子心中的希望和他的不懈努力支撑着他走过了很多的道路.

  我们现在在学校,在生活中,一定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努力,应该学习祥子身上的一种精神,他可以为着自己心中埋下的理想而向着一个目标去实现它,我们也可以给自己心中种下一片希望,但是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要勇于克服一切的困难,才能看见我们的希望抽枝`发芽`茁壮成长`结出果实.祥子虽然最后还是渐渐堕落,但是我们的社会和他的不一样,我们的条件很好,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付出去让心中的愿望实现.一道难题,我们可以通过努力去解决,在人生的道路上跌倒,我们可以凭着自己的力量站起来继续勇往直前!

  祥子他后来被腐朽社会抢去了期望和努力的包裹,而我们完全有条件将它们保管好.相信只要我们把这些包裹一直挂在心里面那么一定就可以突破一切,走向一个美好幸福的地方!


  【篇五:《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800字】

  王小波在《黄金时代》后记中写道:书不管大小,都可以成为灾难,并且主要是作者和编辑的灾难。

  一本书,想给读者带来印象是件不容易的事,更何况要有好的影响。

  初见三毛,是在两三年前,那时在图书馆的三楼名人传记类的书籍中发现一本书的封面很特别:一个穿着白色长裙的女子,身子斜躺地倚在方桌旁,乌黑的长发散落地披在肩旁,眼睛散发出犹豫的眼神。

  我好奇地翻了翻,原来是个“评传”,在讲三毛的一生和作品,我粗略地看了看,现在已经没多大印象了,只知道很多读者对她的评价很高。

  那时我有点想去看她的作品,但我又不敢。在我思维里,女性作家总是带有很多感性的想法,文章里有很多千思万绪,就像“岸啊,我心爱的岸,昨天刚刚和你告别,明天我们又在另一个纬度相遇”这样的缠绵。

  所以我不敢看,怕看了以后自己的思想又驰骋万里而不能安定。所以我宁愿看《北京法源寺》里谭嗣同“去留肝胆两昆仑”那样的悲壮,宁愿看毛泽东“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远大志向。但我总觉得缺少点了什么。

  无意中在QQ中认识了一个笔友(暂且就这么称呼吧,因为找不出其他比较好的词来代替了^_^),看了我几篇日志之后,说,我太理性了,得多看一些其他书籍,拓展一下自己的思维。

  后来我想了想,自己又何尝不是感性的呢?

  离我家不远两三里有个佛堂,每年春节妈妈总会叫我们去拜佛,祈祷平安。

  虽然我不信佛,但佛家文化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份子,而且影响着世世代代的文人。看了一些佛书后,了解到古代的和尚都是很有修养很有高深的文化涵养的。也看了一些高深大德的参案,对那些大师的惊人毅力深感敬慕。

  所以这几年去拜佛祖时,总是带着一种学习的心态去的,而且每次回来后,我总想从佛堂那里拿一两本佛经回来研究研究。但每次妈妈总是不肯,她心里是矛盾的,自己在求佛,叫我拜佛,又怕我看佛书,呵呵。

  负责打理佛堂的是一个女居士,妈妈叫我管她喊“老姨”。自从妈妈跟她说我上大学后,每次去,她都会对我特别地关切,哈哈。老姨叫我求个签,叫我告诉佛祖说我在读大学,祈求平安。这一次,我不再像常人那样祈求荣华富贵、高中状元^_^我庄重地跪拜了三次,然后拿着签筒,一边慢慢地摇晃,一边跟佛祖说:我读大学,考研,向佛祖祈求家人平安就行了,不求别的。

  过了很长一阵子,一个签奔出来了,我拿着它对着签书看,一行字:抱薪救火火增烟,烧遍千千及万千;若问荣枯并出入,不如收拾免熬煎。而且还是上吉(好签^_^)读完以后,我会意地笑了。

  连佛祖都知道我不是一个理性的人,我怎么还敢说我是理性的呢?现在回头看我写的文章,确实是理性的,但那是真实的我吗?好像不是,难道所追求的真的像我所写的那样吗?我问了内心的自己,好像不是。但我求的是什么?

  刚认识的笔友给我介绍了《撒哈拉的故事》,好像就是来指示我去寻求内心的答案一样。

  在图书馆找了半天,才把三毛的这本书找到。回到教室后就迫不及待地看了。

  乍看第一章《中国饭店》,分明就是在记事嘛!我边看边猜测,如果她这样写下去,看来我也能像她那样记下琐事,也能成为作家了。但我错了,三毛的故事写得太真实了,真实地让我反思。

  三毛说,她用真实的笔记下最简单朴实的故事、书写现实的自己。这就是她的写作追求——非小说式的记事,写出最真实的自己。

  三年前第一次接触了余秋雨的书(高中时几乎没看课外书^_^),觉得余秋雨的故事很好、思维很好,很励志,很适合学生读者。在他那《霜冷长河》的随笔中,我好像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但总觉得余秋雨写得不真实,有点添油加醋的料。后来他写了《千年一叹》被很多学者批判,说他写出的东西有所保留,所以我就没去看《借我一生》《我等不到了》。也许每个男人心中不想表现出他软弱的一面吧,所以在男性作家的书里,总是那么的执着、那么的完美。

  后来看了季羡林的沉思录,季老说他一生从不说假话、虚伪的话,推崇说真话、讲实话。看了我欣喜万分,想到自己曾经的我行我素、推崇人与人之间坦白地说真话,好像感到有点慰藉。但我错了,季老的真话不是指可以为所欲为地胡乱说话,而是要讲无愧于心的真话。

  这就是我对“抱薪救火火赠烟”这个谒子不感到惊讶的原因。

  我想,不管男的还是女的,在看《撒哈拉的故事》都会欣赏三毛这不拘世俗、敢想敢做、心直口快、开朗大方、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性格,也会羡慕三毛有个懂她的丈夫荷西。

  懂你的人

  三毛对荷西说:我们国籍不同,性格不同,结婚后会吵架甚至打架,所以不能结婚。况且如果结婚,我依然会坚持我行我素。

  但荷西说:我就是喜欢你的个性、喜欢你的我行我素,我才跟想跟你结婚的,如果没那些性格,那就不是真实的你了。

  于是他们结婚了,而且从来没吵过架。

  我想,三毛如果不是遇到荷西,换做另一个男人,也许她不会幸福。

  三毛说,荷西是从七年前还是个十几岁的男孩子的时候就发誓要娶她为妻,而且这个想法等到六年后再次相遇后还是那样地坚定执着,虽然他是她遇到的唯一一个没有车的男友,但她不后悔下嫁给爱他那么多年的男孩。

  但他们能幸福地在一起,很大程度是归功于荷西。因为荷西是懂三毛的人。

  荷西是一个外表温顺内心狂热的人,这点性格正好与三毛的敢为人先、勇于冒险的性格相切合,所以他们生活起来,平凡而不缺乏激情。

  荷西是一个顾家的人,他跟传统的中国人一样,对父母很尽孝,说要把赚的钱给父母养老;而且,为了他和三毛的新婚,他拼命地工作,拼命地赚钱。

  荷西喜欢看深海探险、星空、旷野类的书籍,他不喜欢研究人的心理,不喜欢用人相来判定一个人。这就是荷西的优点,他懂得三毛想干什么、想说什么,但从来不去探究她为什么要这么做。所以一遇到有什么新奇的事,就算是艰难险阻,他们都会像两个毛头小孩一样去探索。

  忘却年龄的撒哈拉威小孩

  撒哈拉威人不告诉他们小孩的年龄,如果有人问小孩多少岁,他们就说去问他们父母,只有他们父母才知道。

  我想,为何要以岁月论人呢?

  我们那里算年龄是用虚岁来算的,后来才知道,年龄分“实岁”和“虚岁”,有时两者竟相差两岁呢!

  所以每当过年的时候,亲戚问我多少岁了,我总是挠挠后脑勺:额~~这个嘛~我属蛇的,我也不知道自己多少岁啊,哈哈~~

  到现在,蓦然想起起自己多少岁时,我还得在心里盘算着,呵呵。

  以前去学校的英语角,总是很佩服那些美国人。他们的心态很年轻,就算他们是二三十岁,甚至是六七十岁,还照样开怀大笑地跟中国学生玩起游戏来。

  而我们中国人,没办法,是几千年的传统来的,如果长辈不表现地庄严点,别人会笑话的!然而,这不是真实的我们啊!就像国学大师南怀瑾所说的,我们这些大人,在晚辈面前确实是表现得很庄重,然而晚辈散去后,我们同辈照样谈笑风生。还说,人应该多结交一些晚辈,不然等到老了,送走同辈后,没有一个人可以倾诉了,因为晚辈觉得我们自己太高不可攀了,但我们还是人啊!

  所以还是不要年龄好,每个人都一样无忧无虑地,这样过的才快活嘛!

  沙漠情人

  粗略看完《撒哈拉的故事》后,才明白,为什么很多女生对三毛的书很是赞赏,很是崇拜。

  我以为,三毛的书还是比较适合女生看,不管是性格内向的还是活泼的,看完三毛,你会变得更加自信自立自强,更加坚定自己的追求,更加坚信能追寻到那沙漠情人。

  三毛从学生时代就向往着沙漠了,她的朋友把她沙漠之旅视为“看破红尘,追寻自我”,其实这何尝不值得了?又有多少人能够矢志不渝地无谓地追逐那广袤的沙漠并最终找到那患难与共的沙漠情人呢?

  后记:

  王小波在《未来世界》的获奖感言中说:“人在写作时,总是孤身一人。作品实际上是个人的独白,是一些发出的信。我觉得自己太缺少与人交流的机会——我相信,这是写严肃文学的人共同的体会。但是这个世界上除了有自己,还有别人;除了身边的人,还有整个人类。写作的意义,就在于与人交流。因为这个缘故,我一直在写。”

  看了三毛的书后,我又重新审视了自己,所以这篇读后感就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写的。

  【篇六:西游记读后感800字】

  相信大家都看过四大名著里的《西游记》。我敢说,凡是看过的人都被里面的情节所吸引。我最喜欢里面的孙悟空,他机灵活泼,不乏几分幽默感,在取经路上他多次帮唐僧化险为夷,最后终于取到了真经。猪八戒肥头大耳,贪吃贪睡还爱耍小聪明可他善良诚实是人们所认可的。沙僧老实憨厚。唐僧虽然没什么本事却坚持自己的理想,这些都是人们值得称赞的。

  在全程中他们共经历了99,81难。在旅途中他们努力拼搏:一次唐僧命徒弟路救一位自称被强盗掠入山中的女子,不料女子却是妖精所变,在山寺中吃了两个贪色的和尚,并使妖风把唐僧摄入险空山无底洞。悟空先后四探妖洞:先察知妖精欲与师父成亲;再入洞变成红杏诓妖吞下,逼她放了师父。不想妖精再次摄走唐僧。悟空三番入洞,探明妖精来历,遂上天宫告状,迫使玉帝派托塔李天王父子随悟空入洞,终于擒住金鼻白毛老鼠精。还有一次荆棘岭上,八戒挥耙开路,师徒们艰难行进。入夜,唐僧被树精摄入木仙庵内吟诗品茶,杏仙对唐僧一往情深,献舞呈歌,唐僧不为所动。天明始得徒弟们相救,来到“小雷音寺”。唐僧虔诚拜入,不料寺中之佛却是妖精幻化,将悟空扣入金钵,唐僧等束手被擒。在二十八星宿协助下,悟空方得脱身,与妖精交战,却被妖精收入宝袋,后经悟空请来弥勒佛,在西瓜田里设下巧计,终于擒住黄眉童妖。唐僧师徒得以继续西行。西行中就是到了最后也困难重重唐僧师徒过凌云渡,乘无底船,终达彼岸,得以脱胎换骨,来到灵山。佛祖命二尊者引他们到珍楼用斋,入宝阁选经。不料二尊者却向他们索取“人事”。悟空不肯行贿,结果取来的竟是无字白经。他们重返灵山告状,佛祖却不责怪二尊者。师徒们只好把紫金钵盂送给尊者,才取得有字真经,并一一受封佛号。

  在读了西游记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坚持自己的信念才能成功。

  【篇七:《活着》读后感800字】

  《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活着》讲述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就像千钧一发,让一根头发去承受三万斤的重量,它没有断,《活着》讲述了眼泪的丰富和宽广,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主人公曾经嫖赌输光了家产,但是亲人并没有抛弃他,这令他悔悟。这时候他明白只要活着贫穷未必不好,只要有爱,有关怀。然而妻子得病,儿子被害,女儿难产致死,女婿事故死亡,孙子被自己的疏忽害死,一切一切的悲剧接连发生,最后只留下自己活着,然而经历了种种的他却有了超然的心境,面对自己的过去可以冷静的回忆与论述。

  他在剩下的日子里与老牛为伴,寄托着自己对亲人的怀念,与对生活的感激,尽管不幸发生在自己身上,但却庆幸自己曾经有那么好的妻子,懂事的孩子。他的人生了无遗憾!

  作者没有发泄,没有控诉或者揭露,而是向人们展示高尚。这里的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和恶的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主人公福贵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先后离他而去,一次次在绝望的边缘徘徊,但是他却有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的乐观态度。当他发现间接害死自己儿子的使自己昔日患难与共的春生是他选择了埋葬仇恨,他们之间互相感激,互相仇恨,但是谁亚无法抛弃地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即使是在绝境面前他依旧劝解朋友要坚强地活着,只要活着,只为能够活着。

  作者没有发泄,没有控诉或者揭露,而是向人们展示高尚。这里的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和恶的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我们现在的生活中无疑也会有许许多多的困难也挫折,有的时候我们确实很难以承受,然而每当我想当福贵他依旧感恩生活的时候我就会自惭形秽,觉得自己与福贵的差距,或许我无法在经历这些苦难之后得到内心的升华,然而我却可以通过对福贵经历的观察感同身受,活的同样的感慨!

  无论怎样,生活总要继续。只要活着就好,只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或者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篇八:读《海底两万里》有感800字】

  当我看到一望无际的大海的时候,在感受海水的流动的时候,在触碰光滑的水草的时候,总会有一个问题碰进脑海:平时我们看到的只是大海的表面或浅层.那大海深处,海底,海沟又是什么样子的那?

  海洋其实是很美的,近看是蓝色的,在往远处看,在海天相接的地方,就是碧青色的,时不时有条海鱼冲出海面,嗖的划处一条条白色的水花.虽然人类对海洋的好奇与探索不亚于对太空的好奇和探索,但是目前为止,人类只探索了百分之5的海洋.至于其他百分之95的海洋领域,仍然是个迷……

  在《海底两万里》里面,让我们跟着阿隆纳克斯教授一起作个交易.跟着他一起登上"林肯"号,一起伴随孔塞依和尼德.兰一起追寻神秘的“海洋怪物”

  1886年,海洋里出现了一个不知名的危险的怪物。在科学界高度关注下,发现了怪物的体型为长条状,有时还会放射银白色的鳞光,体积和游动的速度远远超过鲸。这种怪物的出现,引起了航海者的恐惧,也对航船带来了影响。

  一天晚上,“林肯”号遭到怪物的袭击。也因此,阿隆纳克斯教授,孔塞依,尼德。兰三人进入了“鹦鹉螺”号,开始了海下的奇趣生活。

  其实这样精彩的科幻小说并不多。他们在海底狩猎,参观海底森林,探访海底的亚特兰蒂斯废墟,打捞西班牙沉船的财宝,目睹珊瑚王国的葬礼,与大蜘蛛、鲨鱼、章鱼、博斗,反击土著人的围攻等等。必须承认,尼莫船长是我在书里所然认识的最勇敢,最坚强,也最奇怪的船长,我每次在读的时候,都会觉得尼莫船长其实对陆地还是有感情的,只是以前因为某种原因,他对陆地上的不幸者怀有同情,并时时帮助他们。这种种的一切反映出他的善良的一面。

  尼莫船长安静,沉稳。对他的手下和大海怀有深深地感情。他对着为了救大幅,导致头颅裂开的船员,流下眼泪。使在一旁产看情况的教授异常惊奇。而教授对于船长的评价很模糊。潜水船是尼摩用假地址委托全世界的大零件公司,帮他做零件。再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坚固,利用海洋发电。

  这本书已经存在了100多年。但至今,仍是一部科学巨著。




      剩余的去  作文网   自己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7-04
坚持不懈,用心撰写,定能实现。
第2个回答  2014-07-04
这是要干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