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军队参加救灾吗?古代发生灾难是怎样处理的?

如果有请详细说明,如果没有那古代的军队就是纯战争模式的?

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分为宏观的治国学和微观的治生学。治国学适应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需要,包括财政赋税管理、人口田制管理、国家行政管理等。治生学是在发展生产与经济运行的基础上通过官、民的实践逐步积累起来的,包括农副业、手工业、市场经营业等。这两方面所包涵的管理思想极其浩瀚,所形成的管理指导思想和原则对现代的公共危机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系统的危机管理体制包括危机的预防与应对。它能够将政府的危机管理纳入一个有序、规范的轨道中,将危机带来的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 一 政府公共危机的预防管理 古往今来,人们都非常重视对危机的预防。古人常语,“勿临渴而掘井,宜未雨而绸缪”,“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管子》主张“以备时待”,“事无备则废”。今人则强调“花大钱治疗不如花小钱预防”,英国著名危机管理专家麦克尔·李杰斯特曾在《危机管理》中指出,“不管对危机的警戒和准备是自发的,还是法律所要求的,危机管理的关键是预防”。 (一)建立政府危机管理控制指挥中心。第一,建立公共危机防范领导机构,根据公共危机的类型和相关部门职能,下设小组或委员会,设置公共危机管理日常办事机构。第二,明确危机管理控制机构的职能是对各种潜在危机进行预测,为危机的处理制定有关的策略和步骤,组织综合应急演习,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参与应急处置工作,危机发生后,指挥中心立即做出反应,负责指挥危机的处理。 (二)加强危机训练与危机意识的普及,提高公众的危机意识。中国古代儒释道三家思想在管理活动中发挥了巨大的最用,其中道家推崇“顺道”,“顺道”即尊崇客观规律,当人民、政府面临危机的时候,最好的做法是顺应客观规律,积极地面对危机,及时地做出反应,迅速有效地处理危机。例如,我国古代人民在应对较大的自然灾害,特别是地震灾害,通过亲身的体验和观察,掌握了较多的地震发生的现象规律,提高了人民的地震防范意识。正德七年,“五月云南地连震十三日,八月云南地大震。”(孙之:《二申野录》)———这是古书中“大震之前有小震”的记载。当然,还记载了大量的地震前兆现象,如地声、地光、地下水异常、动物异常等,如此之类体现了人们对地震灾害规律的把握和危机意识的提升。 (三)建立公共危机预警系统。“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反应我国古代治国、治军、治生等一切活动中,都必须统筹谋划,正确研究对策。构建预警系统,首先,是信息预警,利用现代通讯技术和手段,构建防范应急管理信息网络,加强对信息的搜集、分析、判别以及跟踪检测,多渠道设置规范而直观的预警标志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其次,是组织预警,大到政府,小到各相关部门,设立应对危机的常设机构,明确各机构的职责,全面清晰地对各种危机进行预测。第三,是制度预警,即制定一系列的防范制度,定期开展危机预防工作,分析危机信号,制定危机预防措施。 (四)建立健全社会救助机制。“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栗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孟子·梁惠王上》)可见中国古代统治者重视政府救助。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政府的社会职能日益弱化,难以面面俱到的管理社会事务,因此在危机处理中应调动社会力量,利用社会资源为政府处理社会危机提供帮助。 (五)培养健康的人文社会环境。危机不仅是对一个政府管理制度和应变能力的考验,更是对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和国民心里承受力的考验。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一个民族是否能团结,以健康积极乐观的态度应对危机,是一个民族团结力和凝聚力的具体体现,因而危机的防范还包括精神健康和心理的预防。这就需要建立诚信、友爱、和睦、关怀的人文社会环境。 二 政府公共危机处理的应对策略 危机的预防只能减少或预防危机的发生,并不能完全阻止危机的发生或有效解决危机所造成的严重影响。一旦危机发生,政府必须根据预防危机管理程序,立即进入危机处理状态,采取各种解决措施应对危机。 (一)快速反应、及时处理,坚持以人为本,将危机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一是要坚持以人为本,《论语·乡党》载:“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这段轶事充分反映了孔子面临危机时重人轻财的人本思想。这就要求居庙堂之高者,不仅仅要有忧民之心,更要身先士卒,体察民情,体恤民意,顺乎民意。二是,面对危机的时候要快速反应,及时处理。例如,汶川地震的爆发,该危机事件的突发性决定了危机应对必须要迅速、果断。在24小时内,国家救灾委员会紧急启动一级救灾应急响应,民政部、卫生部、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国家安监总局等部门分别启动各自的应急预案,2万名解放军战士都迅速投入灾区一线抢险,中华红十字会、中华慈善总会等也迅速组织善款支援灾区,来自全国各地的救援力量和救灾物资都在短时间内迅速向灾区集中,使灾区人民在第一时间获得了救援。 (二)坦诚沟通,信息公开,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危机的爆发往往具有强烈的破坏性,人们的心理很容易引起恐慌,在这种情况下,首先,信心是应对危机的最重要因素,这就需要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制定策略来缓和心里紧张,使人们形成良好的心理接受基础,团结一致、共度难关。其次,及时发布群众迫切需要了解的信息,以引起公众的关注,提早预防,遏制危机的蔓延。最后,要以多种方式扩大政府信息公开的途径。 (三)及时发挥政府宏观协调、整合资源的作用。危机发生时,一方面政府出面协调、组织、调配社会的人力、物力、财力,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社会资源的最大整合,这在政府处理危机中是最为关键和重要的。另一方面,政府在灾难发生后要镇定、有信心、有勇气地进行指挥,协调好中央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军队关系以及中央和地方的关系,确保中央、地方、军队三者合理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 (四)做好善后沟通,建立公共危机恢复机制。危机的爆发是一个具有生命周期的过程,危机应对阶段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危机管理的结束,而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危机恢复阶段。在这个阶段,政府应认真思考危机产生的直接原因,亡羊补牢,“提供一个至少能弥补部分损失和纠正造成的错误的机会”。公共危机的恢复机制是指在危机发生后,危机管理机构要立即投入到恢复和重建工作中去,尽快消除由于危机造成的不良影响,使人民的生活进入正常状态,并做好危机的评估工作,总结经验。 应对公共危机,谋求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是一切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政府进行公共管理的重要目标,也是这一时期政府所面临的最为严峻的挑战。社会危机、自然灾害有时在所难免,甚至是人力无法控制,但是人力却能做到有效的防范和应对处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政府危机应对能力的提升,这些难题都会被有效的攻克和解决,人类将在这个必然王国里获得自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4-25
国家出现天灾,一般采取的是罢免当朝宰相,或者皇帝向天祈福,请罪。至于救灾,那基本不会,,可能水灾等持续性的会救灾,因为首先国家大事由皇帝做主,等知道估计灾难死的人也差不多了。只有水灾要筑堤等应该要军队的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01-10
封建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