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日本坦克和意大利坦克哪个厉害

它们要作战谁会赢
我知道他们的坦克都是垃圾坦克,我就想知道这两种垃圾谁厉害
http://tieba.baidu.com/f?kz=573501226
http://tieba.baidu.com/f?kz=328477006把它们对比下
http://tieba.baidu.com/f?kz=284255921说日本坦克差的兄弟看看
大家看来大多倾向于日本坦克不如意大利坦克,不过我却也听到了不同的声音。有人说日本坦克虽然性能差,但在坦克设计理念上十分先进,有97奇哈和二式特攻艇(严格算水陆两栖坦克)等连美国都啧啧称奇的坦克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02823367.html
还有人说意大利坦克用机枪就可以击穿!北非战役时隆美尔叫士兵往坦克身上加麻袋,就为了提高坦克防御力,如此坦克可见意大利坦克之差。
意大利坦克能不能被机枪击穿我不知道,但日本坦克是绝对不可能被机枪击穿的,我无论是在多部电影电视里,还是真实历史资料里都看到,日本坦克用枪是绝对打不穿的。要不然怎么中国军队对付鬼子坦克还要用人拿着集束手榴弹或者炸药包以血肉之躯去和坦克抗衡,直接用枪扫不就完了吗,犯得上那么大牺牲吗?
lbj748596说的反坦克枪可以击穿坦克装甲的事我知道,并且在电影莫斯科保卫战中见苏军用过。但我和那位兄弟指的枪就是普通的枪。

二战中这两个轴心国实力偏弱,之所以日本取得的战果比意大利可观,是因为日本军队敢打硬拼的武士道精神使然,这种不怕死的野蛮精神(士气)促使日军连续突破美、英军在太平洋上的防线;而意大利虽属法西斯国家,但法西斯意志并没有像德国一样深入群众中,而是集中在墨索里尼等“元首”阶层,部队士气并不高,而且单兵战斗力普遍不强——战争不仅是打装备,打的还有“一口气”。论说意大利的装备并不比日本差,实际上科技含量是比日本高的,意军陆军所装备的坦克虽及不上德国四号及四号以后型号的坦克,但在北非战场还是能和盟军拼上一阵的,加上后来隆美尔在北非战场发动的几次攻势,都用上了意军装甲部队策应,说明意军坦克还是很顶用的。
倒是日军装甲部队,大量装备的坦克是所谓的“小豆”坦克,抗战时和国军装备的德国一号坦克过过招,当时的情况是“小豆”完全不是国军坦克的对手。然而国军对装甲力量的运用实在缺乏足够的认识,加上前方战事不利,指挥官作战决心不坚定,导致这些坦克无用武之地。另一方面,国军坦克毕竟数量极少,其他武备也不如日本先进,所以中国战场只能任凭“小豆”蹂躏。个人认为是意大利。
意大利的坦克并不是很差,主要是战术不好。意大利在北非有的部队也曾经让隆美尔很赞的说。。。虽然大部分不怎么样。

楼主说日本坦克不可能被机枪击穿装甲,这个要看怎么说,看用什么弹种,距离多少,命中部位,对方装甲厚度等情况。没有绝对的事。
对于往坦克上放麻袋这种事,现代也在干,楼主可以找一下03年美伊战争中美军的图片看看,部分装甲车上也有麻袋或者是一堆帆布里面装一些杂物用来增加额外的防护特别是对于装甲车来说。对于在战场上拼命的士兵来说,任何东起都可以用来保命,不管是不是已经够用了,多一点心里也好受。
还有,楼主所说的枪无法击穿装甲这种事,二战期间,苏联大量装备的14.5mm口径的反坦克枪是可以击穿德军早起坦克的比如 Ⅰ号Ⅱ号的装甲的。
至于中华勇士用血肉之躯对付日军坦克,实在是无奈之举,抗战期间国军战术以及武器弹药水平不足以对日军坦克形成有效杀伤,配发弹种没有专门用于对付装甲目标的弹药等无奈啊。。。普通机枪子弹弹头是按照射击人体等软目标来配置的,坦克等需要专用弹。。。
还有就是设计理念,日本坦克是按照一战经验配合步兵前进的为基础设计的,其设计理念并无过人之处,对于2式特工,美国要是看了德国为海狮计划准备的装备,还不得吓得举国投降啊。。

M13/40及其改进型M14/41“中型”坦克,是意大利陆军在二战时期的主要坦克装备。该坦克曾在北非、南斯拉夫、希腊作战中广泛使用。意大利的坦克划分标准明显偏低,“卡罗·阿玛托”M系列的四种坦克都被定为中型坦克,而相对于其他国家的当时标准,M系列实际只能算轻型坦克。同样,意大利的重型坦克P-40(26吨)实际上比若干中型坦克还要轻(豹式45吨,T-34/85型32吨)。至于意大利发展自英国的卡登·洛伊德的L系列轻型坦克,实际应该算作超轻型!(注:L=轻型,M=中型,P=重型)
1940年意大利生产出第一辆M13/40样车,同年开始投产。M13/40相对于较早的M11/39,主炮安装在了旋转炮塔上,有利于火力的发挥。车内成员4人,包括车长、装填手、驾驶员和前机枪手,车长还要负责火炮操作。从M系列的设计上看,意大利坦克很重视机枪火力,这从单独配置前机枪手却没有配炮长可以看出。意军的坦克运用明显倾向于支援步兵作战,还没有把坦克交战摆在更重要的地位上,相对于当时德国的作战思想还是很落后的。和意大利数目众多但性能极其低下的L系列超轻型坦克相比,M系列在当时的意大利可称得上是有“现代”水准的装备。实际在北非战场上,意大利也只有M13/40和M14/41可勉强用于坦克战。
同M13/40相比,M14/41主要改进了发动机,功率增大到了125马力,装有用于沙漠作战的空气滤清器。两种坦克共生产了将近1900辆,是战时意大利产量最大的坦克装备。
在轴心国非洲军团中,M13/40和M14/41坦克性能远不及德国的Ⅲ、Ⅳ号坦克,装甲薄弱而且缺乏倾角,但其火力要强于Ⅱ号和38T坦克,关键是比意大利初期大量装备的L系列坦克强太多。因此在非洲军团中这两种坦克也成为了主力装备,作为Ⅲ、Ⅳ号坦克的补充,在阿拉曼战役之前的一系列作战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盟军在1941年和1942年的北非作战中也使用过缴获的这两种坦克。不过随着相对性能日趋落后,在意大利1943年投降后这些坦克基本被淘汰。
M系列坦克的变型车主要有“塞莫温特”(塞毛)自行火炮,有多种型号,分别安装有75mm\90mm\149mm的榴弹炮和加农炮,按底盘不同编号分别为M40、M41、M42,其中“塞莫温特”M40 149mm自行加农炮、“塞莫温特”M41 90mm自行反坦克炮的火力性能均十分优良,不过缺点也是防护力很差。
基本性能数据(以M13/40为准,M14/41性能基本类似)
生产数量
M13/40型1940-1941年生产779辆,M14/41型1941年-1943年生产约1100辆
长度(含炮管)/宽度
4.94m/2.21m
高度
2.38m
重量
40.6吨
乘员数
4人
发动机
SPA8 TM40型8缸水冷柴油机 105马力,
M14/41型改装SPA15 TM41型8缸水冷柴油机 125马力。
最高行进速度
公路33km/h,越野12km/h
最大行程(km)
200
耗油量(升/百公里)
公路114
燃料载量
227升
爬坡性能
40°
涉水深度
1.0m
越障高度
0.8m
越壕宽度
2.1m
主要武器
45mm L/32 火炮,
备弹104发,仰角-10°~ +20°
辅助武器
4挺8mm M38 MG机枪,
备弹3048发
装甲指标
(mm/倾角)
正面 30
侧面 25
后方 25
顶部 6
车体 37
炮塔 25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9-15
日本的比较好。
1.意大利方面:首先,意大利的坦克只能算是超轻型坦克,战斗全重也就6、7吨,号称重型坦克的,也只不过是一盏时期的坦克罢了,很少有三人组的,火炮口径也是12.7毫米或37毫米,跟美国M4没法打。
2.日本方面:其次日本坦克,如89、95、97和97改、三式坦克战斗全重都在10吨以上,火炮口径都在37毫米以上,多为当时先进的3人车组。其中以97改、三式最为强悍。97改,是被美军认为能有效对M4A3中型坦克构成威胁的日本出色坦克。而三式坦克则装备了75毫米加农炮,装甲厚,达到了美军早期M4坦克的水平,被美军高度称赞,是二战世界典型中型坦克,与M4A3、T-34、四号坦克齐名。
第2个回答  2009-09-15
我说。。。12楼。。怎么和我的答案有那么多一样的。。。。

=3=

晕死。。。怎么跑最后一楼来了。。。。

个人认为是意大利。
意大利的坦克并不是很差,主要是战术不好。意大利在北非有的部队也曾经让隆美尔很赞的说。。。虽然大部分不怎么样。

楼主说日本坦克不可能被机枪击穿装甲,这个要看怎么说,看用什么弹种,距离多少,命中部位,对方装甲厚度等情况。没有绝对的事。
对于往坦克上放麻袋这种事,现代也在干,楼主可以找一下03年美伊战争中美军的图片看看,部分装甲车上也有麻袋或者是一堆帆布里面装一些杂物用来增加额外的防护特别是对于装甲车来说。对于在战场上拼命的士兵来说,任何东起都可以用来保命,不管是不是已经够用了,多一点心里也好受。
还有,楼主所说的枪无法击穿装甲这种事,二战期间,苏联大量装备的14.5mm口径的反坦克枪是可以击穿德军早起坦克的比如 Ⅰ号Ⅱ号的装甲的。
至于中华勇士用血肉之躯对付日军坦克,实在是无奈之举,抗战期间国军战术以及武器弹药水平不足以对日军坦克形成有效杀伤,配发弹种没有专门用于对付装甲目标的弹药等无奈啊。。。普通机枪子弹弹头是按照射击人体等软目标来配置的,坦克等需要专用弹。。。
还有就是设计理念,日本坦克是按照一战经验配合步兵前进的为基础设计的,其设计理念并无过人之处,对于2式特工,美国要是看了德国为海狮计划准备的装备,还不得吓得举国投降啊。。

M13/40及其改进型M14/41“中型”坦克,是意大利陆军在二战时期的主要坦克装备。该坦克曾在北非、南斯拉夫、希腊作战中广泛使用。意大利的坦克划分标准明显偏低,“卡罗·阿玛托”M系列的四种坦克都被定为中型坦克,而相对于其他国家的当时标准,M系列实际只能算轻型坦克。同样,意大利的重型坦克P-40(26吨)实际上比若干中型坦克还要轻(豹式45吨,T-34/85型32吨)。至于意大利发展自英国的卡登·洛伊德的L系列轻型坦克,实际应该算作超轻型!(注:L=轻型,M=中型,P=重型)
1940年意大利生产出第一辆M13/40样车,同年开始投产。M13/40相对于较早的M11/39,主炮安装在了旋转炮塔上,有利于火力的发挥。车内成员4人,包括车长、装填手、驾驶员和前机枪手,车长还要负责火炮操作。从M系列的设计上看,意大利坦克很重视机枪火力,这从单独配置前机枪手却没有配炮长可以看出。意军的坦克运用明显倾向于支援步兵作战,还没有把坦克交战摆在更重要的地位上,相对于当时德国的作战思想还是很落后的。和意大利数目众多但性能极其低下的L系列超轻型坦克相比,M系列在当时的意大利可称得上是有“现代”水准的装备。实际在北非战场上,意大利也只有M13/40和M14/41可勉强用于坦克战。
同M13/40相比,M14/41主要改进了发动机,功率增大到了125马力,装有用于沙漠作战的空气滤清器。两种坦克共生产了将近1900辆,是战时意大利产量最大的坦克装备。
在轴心国非洲军团中,M13/40和M14/41坦克性能远不及德国的Ⅲ、Ⅳ号坦克,装甲薄弱而且缺乏倾角,但其火力要强于Ⅱ号和38T坦克,关键是比意大利初期大量装备的L系列坦克强太多。因此在非洲军团中这两种坦克也成为了主力装备,作为Ⅲ、Ⅳ号坦克的补充,在阿拉曼战役之前的一系列作战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盟军在1941年和1942年的北非作战中也使用过缴获的这两种坦克。不过随着相对性能日趋落后,在意大利1943年投降后这些坦克基本被淘汰。
M系列坦克的变型车主要有“塞莫温特”(塞毛)自行火炮,有多种型号,分别安装有75mm\90mm\149mm的榴弹炮和加农炮,按底盘不同编号分别为M40、M41、M42,其中“塞莫温特”M40 149mm自行加农炮、“塞莫温特”M41 90mm自行反坦克炮的火力性能均十分优良,不过缺点也是防护力很差。
基本性能数据(以M13/40为准,M14/41性能基本类似)
生产数量
M13/40型1940-1941年生产779辆,M14/41型1941年-1943年生产约1100辆
长度(含炮管)/宽度
4.94m/2.21m
高度
2.38m
重量
40.6吨
乘员数
4人
发动机
SPA8 TM40型8缸水冷柴油机 105马力,
M14/41型改装SPA15 TM41型8缸水冷柴油机 125马力。
最高行进速度
公路33km/h,越野12km/h
最大行程(km)
200
耗油量(升/百公里)
公路114
燃料载量
227升
爬坡性能
40°
涉水深度
1.0m
越障高度
0.8m
越壕宽度
2.1m
主要武器
45mm L/32 火炮,
备弹104发,仰角-10°~ +20°
辅助武器
4挺8mm M38 MG机枪,
备弹3048发
装甲指标
(mm/倾角)
正面 30
侧面 25
后方 25
顶部 6
车体 37
炮塔 25
第3个回答  2009-09-02
二战中这两个轴心国实力偏弱,之所以日本取得的战果比意大利可观,是因为日本军队敢打硬拼的武士道精神使然,这种不怕死的野蛮精神(士气)促使日军连续突破美、英军在太平洋上的防线;而意大利虽属法西斯国家,但法西斯意志并没有像德国一样深入群众中,而是集中在墨索里尼等“元首”阶层,部队士气并不高,而且单兵战斗力普遍不强——战争不仅是打装备,打的还有“一口气”。论说意大利的装备并不比日本差,实际上科技含量是比日本高的,意军陆军所装备的坦克虽及不上德国四号及四号以后型号的坦克,但在北非战场还是能和盟军拼上一阵的,加上后来隆美尔在北非战场发动的几次攻势,都用上了意军装甲部队策应,说明意军坦克还是很顶用的。
倒是日军装甲部队,大量装备的坦克是所谓的“小豆”坦克,抗战时和国军装备的德国一号坦克过过招,当时的情况是“小豆”完全不是国军坦克的对手。然而国军对装甲力量的运用实在缺乏足够的认识,加上前方战事不利,指挥官作战决心不坚定,导致这些坦克无用武之地。另一方面,国军坦克毕竟数量极少,其他武备也不如日本先进,所以中国战场只能任凭“小豆”蹂躏。
经比较,二战时日本坦克是比不上意大利坦克先进的。希望您满意。
第4个回答  2009-09-03
意大利的坦克.......起码意大利有一种号称重型坦克..其实是中型坦克的坦克而且参加实战...而日本全是拖拉机焊上装甲 ...............................我怀疑日军坦克堆了沙袋还被击穿....还是对穿...

意大利的P40重型坦克(其实是中型坦克)和德军装备的Ⅳ号坦克基本差不多..还被德军装备参加了西线战斗....

如果说设计理念的话美国人完全没必要惊奇..你说的二式特攻艇是不是一种加装了船体的坦克...如果那样美军就惊奇的话...看到德军的Ⅲ号E型潜水坦克还不惊掉了大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