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胜古迹解说词

要任意名胜古迹解说词,历史作业,就是假如你是导游,写一解说词。字数两千字,速求!!!!!!!!

【鼎湖延寿宫遗址】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安城东南蓝田县焦岱镇焦岱村。鼎湖延寿宫是汉武帝时修建在上林苑最东部的一处离宫。遗址面积约2万平方米,有多处夯土建筑基址,有成排的排水管道和散水等,宫城城墙基地断续可见有大量建筑材料堆积,其中瓦当以云纹为主,文字瓦当有"鼎"、"鼎湖延寿宫"、"千秋万岁"、"长乐未央"等。�

杜陵

【杜陵】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安市雁塔区三兆村南。西汉宣帝刘询的陵墓。汉元康元年(前65)开始营建。陵园面积18.49万平方米,正中为封冢,形如覆斗,顶部平整,四角斜线分明,高29米,每边长约175米,顶边长50米。其南有清代祭祀碑石数十通,今仅存5通。陵园四周有墙,并有寝殿、便殿等遗址。杜陵东575米处为王皇后陵,形制与杜陵同,高24米。杜陵南6.5公里处有汉宣帝第一个皇后许平君的陵墓,高22米,比杜陵小,故称小陵。古代"小""少"通假,俗称少陵,因此后人把之间的原称为"少陵原"或"杜陵原"。�

蔡文姬墓

【蔡文姬墓】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安城东南蓝田县三里镇乡蔡王庄村西北约100米处。蔡文姬,名琰,东汉末年女诗人。博学有才,辨通音律,曾因战乱没于匈奴达12年。曹操思贤慕才,用金璧赎回。卒后葬此。1991年建立蔡文姬纪念馆,馆内陈列着蔡文姬所著《悲愤诗》和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及《后汉书》中的《董祀传》等。�

大兴善寺

【大兴善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安市区南部兴善寺西街。中国佛教密宗祖庭,隋唐时代著名的佛经译场。始建于晋泰始至太康年间(265~290)。初名遵善寺。隋文帝开皇二年(582)修大兴城,又因寺址在靖善坊内,所以取名为大兴善寺。隋初印度僧人那连提黎耶舍、?那崛多、达摩笈多在此传播密宗法旨。唐玄宗时印度善无畏、金刚智和狮子国(今斯里兰卡)不空在此译经500余部,是当时长安三大佛经译场之一。后遭火灾,明永乐及清康熙年间又重修,现存规模在此时形成。近代辟为公园。寺内所藏宋代木雕千手观音像毁于"文化大革命"中,现存的唐代石雕龙头、元明时期绘制的佛像、西藏喇嘛绘制的《二十一度母像》等,均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隋唐灞桥遗址

【隋唐灞桥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安城东灞河上。建于隋开皇三年(583),为一座规模宏伟的多孔石拱桥。是京城通往中原和江南的交通要道。长安人送客东行多在此折柳赠别,故又名消魂桥。李白有"年年柳色,霸陵伤别"的名句。每逢春季团团柳絮随风飞舞,如风卷雪花,"灞柳风雪"成为关中八景之一。1994年在灞河取沙发现。长约400米,已清理三孔桥洞,桥墩长9.25~9.52米,宽2.4~2.53米,残高2.68米。墩距5.14~5.76米。墩下以石条铺成长方形底座。灞桥石桥的发现为研究桥梁史、科技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仙游寺法王塔

【仙游寺法王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安城西南周至县马召镇黑水峪口。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建"仙游宫"。隋仁寿元年(601),杨坚为了安置佛舍利,于十月十五日命人送佛舍利至仙游宫建塔安置,改称仙游寺。唐大中年间(847~859),扩为三寺,今存二寺。位于黑河南岸的仍称仙游寺,后经历代重修,现存正殿5间。殿西北有法王塔。塔7层,高35米。塔底层8.7米见方,塔身各层南面有券门,塔身逐层收分减高,叠涩出檐,形制属密檐式塔。1998年10月,因修建黑河水利工程,法王塔被拆迁。拆迁时,在塔的二、三层间发现3枚舍利,后又在地宫中发现10枚舍利和石碑。碑文记载建塔年月。仙游寺自古就是游览胜地。白居易任周至县尉时,在这里写下了《长恨歌》,成为千古绝唱。�

圣寿寺塔

【圣寿寺塔】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安城南30公里处秦岭北麓长安县五台乡塔寺沟内。相传建于隋文帝仁寿年间(601~604),原名为"应身大士塔"。为仿木结构楼阁式砖塔,平面呈正方形,共七级,通高33.5米,底边长7.5米。塔的一、三、五、七层的南北两面及二、四、六层的东西两面各开拱券形门洞。塔壁面有柱、枋、斗拱等仿木结构。每层叠涩砌砖出檐,檐下饰有两层菱角牙子。塔顶有7个圆环形铁质相轮。最上面为八角形。向南拾级上山,可达南五台风景游览区。�

丰德寺

【丰德寺】西安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安城南长安县沣峪口东山坡上。建于隋代,盛于唐代,是中国佛教南山律宗创始人道宣卓锡之寺。唐以后香火不旺,明永乐年间(1403~1424)整修,今为尼寺。现存大殿、韦陀殿、斋堂、南北厢房、经幢等,环境幽雅。�

净业寺

【净业寺】西安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安城南长安县滦镇沣峪口村。始建于隋,唐初道宣法师曾在此潜心著述,并在此开创了专心研习与宣传戒律的一个宗派--律宗。净业寺被认为是中国律宗的祖庭。唐以后,寺院渐衰。明清仍有修葺,现存大殿5间,法堂5间,僧舍18间。寺外东北山上有道宣律师舍利塔。�

上、下悟真寺

【上、下悟真寺】西安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安城东南蓝田县城东10公里处王顺山。上悟真寺位于悟真岭西边山崖上,下悟真寺在悟真峪口外的蓝水南岸。上悟真寺建于隋文帝开皇年间(581~599)。唐代重修,规模很大,建筑宏丽,禅房幽静,常住僧达千人以上。净土宗的创始人善导以及高僧净业、法诚、慧远等先后住此。诗人白居易曾在此流连。如今上下悟真寺内外竹林青翠,蓝水深碧,青山俊秀,成为王顺山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隋唐长安城遗址

【隋唐长安城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今西安市区。隋称大兴城。始建于隋文帝开皇二年(582),由宇文恺经过周密调查而精心设计,作为隋代都城。唐朝建立后仍以此为都城,称长安城,并不断修建和扩充。长安城在平面布局上吸收了北魏洛阳城和东魏北齐邺南城的优点,利用了当地"六坡"地形特点,由外郭城(罗城)、宫城和皇城三部分组成。外郭城东西长9721米,南北宽8651.7米,周长36.7公里,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城门有15个,东墙由北向南有通化门、春明门、延兴门,南墙由东向西为启夏门、明德门、安化门,西墙自北向南为开远门、金光门和延平门,北墙中段即宫城北墙,宫城以东有丹凤门,宫城以西有芳林门(隋称华林门)、景耀门和光化门,玄武门和安礼门与宫城共用。地面城墙遗址仅玄武门附近和安化门处各有一小段。地下墙基保存基本完好,宽9~10米,个别地方达20米。明德门是长安城的正南门,位于长安城的中轴线,朱雀大街的南端,规模宏大,是长安城最大的门。门址东西长52.5米,南北进深16.5米,有5个门道,每个门道均宽6.5米。门道间的隔墙厚2.9米,门道两侧有排柱柱坑,每排15个,东西对称,各门道中部原都有门槛,用青石制成,现仅存留部分残件。东门道石门槛宽0.4米,厚0.26米,残长3.7米,门槛上有车辙的沟槽四条在正中门道。残留的西门槛较其他制作更为精致,上面雕刻有流畅的卷草花纹及浮雕卧兽,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外郭城内有南北向大街11条,东西向大街14条,街道十分宽阔,其中明德门内朱雀大街宽达150~155米。两侧有宽3.3米、深约2米的水沟。城内大街把郭城分为110坊,朱雀大街以东55坊为万年县,朱雀大街以西55坊为长安县。朱雀大街两侧4列坊面积最小,有东西门和一条横街。皇城东西两侧的6列坊最大,有东西南北四门和十字街将全坊划为4个街区,又有小巷将全坊分为16个小区。坊内是居民住宅、王公宅第和寺观,史籍记载佛寺100多处,道观30多座,波斯寺二,?教寺五 。著名的有慈恩寺大雁塔、荐福寺小雁塔。还有大兴善寺、青龙寺等。坊有坊墙,坊门早启晚闭,设专人防守。在皇城东南和西南的外郭城内设有东西两市,隋代将东市称都会市,西市称利人市,两市面积各占两坊之地。市内有两条东西和南北大街,构成"井"字形街道,市周围有夯土围墙,四面各开二门。市内9个区,每区四面临街店铺是长安手工业和商业的集中区域。宫城是供皇帝、皇室居住和处理朝政的地方,包括太极宫、东宫和掖庭宫,南北长1492.1米,东西宽2820.3米,周长8.6公里,位于长安城北部中央。在今西安城内"西五台"有宫城南墙的遗迹,在自强西路北侧有一段北墙遗址。城墙均为夯土版筑,基部一般宽18米左右。宫城正南门为承天门(隋代称广阳门),遗址在今莲湖公园内,东西残长41.7米,南北进深19米,有三个门道,门基铺砖或石板。宫城北面二门,"玄武门之变"就发生在宫城北面的玄武门。皇城又名"子城",位于宫城之南,北与宫城以横街相隔。东西宽2820.3米,南北长1843.6米,周长9.2公里。皇城内是中央官署和太庙、社稷。朱雀门是皇城的正门,北与承天门遥相对应,南接朱雀大街,直达外郭城的正门明德门,是全城的中轴线。含光门是朱雀门西侧的一个门,其遗址保存比较完整,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37.4米,南北宽�19.6�米,门墩是以纯净的黄土版筑而成,包砌砖壁,包砖厚0.35米。门道两侧 各有排列整齐的青石柱础,东西对称,呈正方形,72~78厘米见方,柱础中间有一直径约10厘米、深10厘米的圆形榫眼,以立排柱,证明当年门楼是木结构的。含光门城墙断面上遗址清晰地保存着唐代、宋代、元代及明清各代修补的夯层,成为长安城中皇城变化的一个历史见证。唐代在长安还建有两座大的宫殿,大明宫位于城东北的龙首原上,因位于太极宫之东北,称"东内",太极宫称"西内"。唐玄宗时期在春明门内建造的兴庆宫在太极宫的东南,故称"南内"。长安城有着完善的供水系统,除凿井外,还有永安、清明、龙首三渠分别引进氵高水与氵产水,流经城内,北入宫苑。后又修漕渠,引黄渠注入曲江池。长安城的建筑模式是中国古代都城建设的一个典范,对日本和亚洲其他国家及国内一些地方政权的都城建设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唐末天�元年(904),朱温挟唐昭宗迁都洛阳,命长安居民按籍迁居,毁长安宫署民居,使隋唐长安300年帝都成为废墟。�

大明宫遗址

【大明宫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安市区东北部龙首原上。大明宫是唐代三大宫中规模最大、最为辉煌壮丽的一座宫殿。本名永安宫。始建于贞观八年(634),高宗时大加修造,在这里居住,成为此后200余年间唐朝的政治中心。周长7600米,共11门。宫中各殿以丹凤门、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蓬莱殿、含凉殿和玄武殿为中轴线,左右对称布局。含元殿是大明宫正殿,是外朝时举行盛大庆典、朝会、听政的场所。"千官望长安,万国拜含元。""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就是描写含元殿大朝会的盛况。另外如册封、改元、大赦、受贡、献俘等活动也多在此殿举行。该殿面阔11间,进深4间,各间广5米,今实测其基址东西长75.9米,南北宽41.3米。 含元殿正南为广场。殿的两侧有对称的回廊和翔鸾(东)栖凤(西)二阁相连接。两阁内侧有龙尾道向南通下。大明宫北部中央为太液池。太液池西为麟德殿,是接待外宾和举行宫宴的地方,建筑面积达12300平方米。大明宫北部为宫廷园林区,为唐代园林建筑的代表。唐末大明宫沦为废墟。�

青龙寺

【青龙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安市区南部雁塔区铁炉庙村北。原名灵感寺,隋初建寺,唐初废,不久建为观音寺。唐睿宗景云二年(711)改为青龙寺。是长安城内传播密宗的主要寺院,位于乐游原上,因地势高敞,可俯瞰长安城美景。其独特风景是其他寺院难以相比的,因而青龙寺香火极盛。公元804~806年间,日本高僧空海在青龙寺拜惠果高僧为师,研习真言宗,成为"东密"大师。因而青龙寺被认为是日本真言宗的发源地。被日本举为"入唐八家"中的六人,都曾在青龙寺受法。北宋至明代青龙寺地面建筑被毁,荡然无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从1963年起,多次对青龙寺遗址进行勘查和发掘,出土了大量文物。1982年在青龙寺遗址上修建了"空海纪念碑"。后又修建了"空海、惠果纪念堂"和一些仿唐建筑,成为游览参观的好去处。�

隋唐圜丘

【隋唐圜丘】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安市南郊陕西师范大学校园内。始建于隋代。唐代皇帝祭天之处,也是西安作为古都仅存的较完好的皇家建筑。原为土堆,作为"唐天坛遗址"保护。1999年3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家瑶研究员主持发掘出土,整体较为完好。圜丘为四层圆坛,高8米,素土夯筑,白灰抹面。第一层(最下层)圆坛面径约54米,第二层面径约40米,第三层面径约29米,第四层(顶层)面径约20米。各层层高1.5~2.3米不等。每层圆坛都设有十二陛(即上台的阶道),均匀地分布在圆坛四周,呈十二辰分布。午陛(即南阶)比其余十一陛宽,是皇帝登坛的阶道。自唐高祖到昭宗近300年间,17位皇帝都亲自在这个圜丘上进行过祭天活动。唐以后圜丘废弃,坛体保留至今。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帝祭天礼仪建筑,比北京天坛早1000多年。1999年5月回填封土等待保护方案。�

华严寺塔

【华严寺塔】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安城南长安县韦曲镇朱坡西的少陵原半坡上,北距西安市区约15公里。华严寺是中国佛教华严宗的主要寺院。贞观十四年(640)华严宗初祖杜顺和尚圆寂,人们修杜顺塔安放杜顺和尚的灵骨。杜顺塔呈方形角锥体,共7层,高约13米,平面呈方形,为仿木结构楼阁式砖塔。每层叠涩出檐,檐下均砌两层菱角牙子。塔身壁面均用砖砌成扁柱、栏额、斗拱等,第三层嵌有"无垢净光宝塔"石刻。在杜顺塔西是华严宗四祖清凉国师澄观的灵骨塔。为7层6面砖塔,高约7米,塔上嵌有"大唐清凉国师妙觉之塔"刻石。1986年拆迁清凉国师塔时在四、三、二各层塔心发现有鎏金铜佛像、千佛碑和佛经等。在塔基下又发现高约6米、风格迥异、雕刻精美的两层砖塔。�

华清宫遗址

【华清宫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安城东临潼区骊山北麓。始建于唐贞观十八年(644),名为"汤泉宫",高宗咸亨二年(671)改为温泉宫,玄宗天宝六年(747)定名为"华清宫"。华清宫的布局基本上依据唐长安城禁苑、宫城、皇城、郭城四位一体的设计思想,将会昌县城(今临潼区)、华清宫、骊山禁苑合一而成。华清宫城建在骊山之北,周筑罗城。其内汤池被称为华清池。唐以后被毁。1982年在此地进行考古发掘,发现九龙池和海棠汤等遗址。海棠汤一名芙蓉汤,即"贵妃池",池平面近似椭圆形,上下分二层台,第一层用16块券石砌成,第二层用8块券石做成平台,俯视像一朵盛开的海棠花。整个浴池全用青砖砌成,雕刻精湛,做工考究。现重建了九龙池和周围的建筑物,中间为人造湖,西岸排列九龙池、莲花汤和海棠汤三个浴池,东为龙石榭,北岸有飞霜殿和东西配殿。�

楼观台

【楼观台】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安城西南周至县楼观台乡终南山北麓。是全国著名的道教胜迹。相传周大夫、函谷关令尹喜曾在这里结草为楼,精思至道,称"草楼观"。后来老子西游入关,在楼南高冈筑台,讲授《道德经》,故又称"楼观台"、"说经台"。唐武德七年(624)李渊改楼观台为宗圣宫。唐玄宗尊崇道教,把宗圣宫改称宗圣观,大加营建。唐代修筑的台、殿、阁、宫、亭、塔、洞、池、泉等有50余处。北宋端拱元年(988)改称顺天兴国观,元中统二年(1261)改称宗圣宫。金、元、明屡有修葺,清康熙二十年(1681)重建。现存说经台、炼丹炉、吕祖洞、宗圣宫、显灵山、衣钵塔、化女泉、仰天池、老子系牛柏和银杏树等。并有石牛、石狮,碑、碣70余通,欧阳询的隶书《大唐宗圣观记碑》、苏灵芝的行书《唐老君显见碑》以及米芾行书"第一山"最为著名。唐宋以来文人学士如欧阳询、岑参、王维、李白、白居易、苏轼、韩琦、米芾、赵孟兆页等均在此游历并题咏留念。�

慈恩寺大雁塔

【慈恩寺大雁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安市区南部雁塔区雁塔路南端。慈恩寺原为隋无漏寺,唐初寺废。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太子李治为追念生母文德皇后"降福"而建,故以慈恩为名。寺占地约26公顷,房舍1897间,度僧 达300人之多,为京城长安著名佛寺。寺内大雁塔是为了保存玄奘从印度带回的佛经、佛像建造的,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初建为5层,砖表土心,完全按印度的形式建造。武则天时塔毁重修。明代塔又残坏,在外表加砌予以保护,即为今塔。大体保持唐塔的原貌。塔高64米,呈方形角锥状,每层砌有突出的砖柱,形似一个开间,四面有砖券拱门。这种楼阁形砖塔造型,已摆脱了印度佛塔的窠臼,气势雄伟,有显著的民族特色,是中国佛教建筑的杰作,也是唐长安城的重要建筑标志。塔基座南侧镶嵌有唐太宗撰《大唐三藏圣教序》和唐高宗撰《大唐三藏圣教序记》碑二通,为唐代书法家褚遂良所书,字体清秀潇洒,为唐代名碑。四面石门楣上有唐刻建筑图案和佛像等线刻画,传说是出自唐代画家阎立本和尉迟乙僧之手,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资料。�

兴教寺

【兴教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安城南长安县杜曲镇少陵原畔。唐高宗总章二年(669),原葬于西安市东郊氵产河东岸白鹿原上的高僧玄奘法师的遗骨迁葬于此,并修寺建塔,以资纪念。寺被命名为"大唐护国兴教寺",为唐代樊川八大寺院之首。之后千余年间,寺院香火极盛。现除玄奘、窥基、圆测三塔尚存外,其他建筑于清同治年间悉被兵火焚毁。三塔品字排列,中间最高的一座是玄奘灵塔,塔身通体用青砖砌成,作四角锥体,高21.04米,共5级,平面呈正方形,底层边长5米,塔面作仿木结构,用砖砌作扁柱、栏额及斗拱,均分作3间。塔檐叠涩砌出,檐下均饰两层菱角牙子。二层以上塔心实砌。玄奘塔造型庄重稳固,装饰简洁明快,是中国现存较早的一座仿木结构楼阁式砖塔,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塔的底层北壁镶有唐文宗开成四年(839)刻的刘轲撰文《唐三藏大遍觉法师塔铭并序》。塔底层南面有拱形券洞。龛内有玄奘的泥塑像。玄奘塔左右各有较矮小的砖塔一座,均高7米,都是3级,底边长2米,分别为玄奘弟子窥基(西)和新罗王之孙圆测(东)的灵塔,造于公元682年和公元1115年,形式与玄奘塔略同。�

大荐福寺小雁塔

【大荐福寺小雁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安市友谊西路东段南侧。唐文明元年(684)睿宗李旦为其父高宗死后献福而建,原名"献福寺",武则天天授元年(690)改名为"荐福寺"。荐福寺是唐代重要佛经翻译场所之一。高僧义净从长安出发经广州取海路到印度历时25年游历30余国,带回佛经400余部,于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回到洛阳,唐中宗神龙二年(706)入荐福寺译经。唐中宗景龙年间(707~709)于荐福寺所在的开化坊之南的安仁坊浮图院中修造了15层的佛塔,因比慈恩寺的大雁塔小,故名小雁塔。现为15层,高43.3米。其平面呈正方形,每层叠涩出檐,南北各开一门,塔身从下而上,每一层都依次收缩,愈往上愈小。小雁塔为密檐式中空砖构建筑,塔形秀丽,别具风格,塔身结构坚固。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关中地震,塔身中部纵裂,出现近40厘米的缝隙。至1521年又一次地震时,塔复完好如故。"雁塔晨钟"为清代关中八景之一。�

罔极寺

【罔极寺】西安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安市东关炮房街路北。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太平公主为其母武则天所立。取名于《诗经》"欲报其德,昊天罔极"之意,称罔极寺。唐代著名天文学家僧一行圆寂后在此寺停葬。寺在明初重修,寺址从原长安城大宁坊东南隅,南移于唐安兴坊内。现为尼寺 。古建筑有大雄宝殿、金刚殿、钟鼓楼、山门。�

香积寺塔

【香积寺塔】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安城南长安县郭杜乡香积寺村。佛教净土宗创始人善导圆寂,其弟子隆阐法师于唐中宗神龙二年(706)将其移葬于此,并修塔建寺,以资纪念。后经战乱,唐代建筑仅善导塔幸存,即香积寺塔。香积寺塔是密檐式砖塔,塔身呈四角锥体。原为13级,残存11级,现高33米,平面呈方形,底层每边9.5米,塔身用青砖砌成。塔的底层非常高,二层以上高度骤减,每层叠涩出檐,檐下均饰以两层菱角牙子。每层四壁正中辟券门。塔身壁面作仿木结构,用砖砌成扁柱、栏额、斗拱。每面均作3间,左右两间的扁柱之间用赭红绘成直棂窗形。底层南面券门上有砖刻门额"涅磐盛事"四字。与小雁塔形式相似,但其塔角方直,不像小雁塔那样圆和,又有楼阁式砖塔的一些特点,最突出的特点是塔自顶至底层,顺各层南北拱券处中间裂开,与小雁塔的裂缝极为相似。据史载,这条裂隙在宋元�年间(1086~1094)以前就已存在,已900余年。�

兴庆宫遗址

【兴庆宫遗址】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安市区东南部咸宁路北侧。兴庆宫是唐代三大宫殿之一,原为唐玄宗李隆基称帝前与兄弟五人在隆庆坊的藩第。开元三年(715)始建,因位于西内太极宫、东内大明宫之南,故称"南内"。开元十四年(726)又合并周围的邸宅,重加扩建,占地约134.4万平方米。开元十六年唐玄宗移至兴庆宫听政,又是唐玄宗与杨贵妃长期居住的宫邸。主要建筑有兴庆殿、南熏殿、长庆殿、大同殿、花萼相辉楼、勤政务本楼、沉香亭、龙池等。宫内的建筑布局并不对称排列,而是错落有致地布列于龙池周围,别具风格。唐代以后兴庆宫遭到破坏。宋时楼台亭阁湮灭尽净 。金代有所修缮,为游宴场所。清初兴庆宫池水干涸,仅留下起伏的湖岸、逶迤的渠道和勤政、花萼两楼遗迹。1949年后,经系统勘查发掘,将兴庆宫旧址部分辟为兴庆公园,采用自然式布局,以龙池(兴庆湖)为主景,并重建了花萼相辉楼、勤政务本楼、沉香亭等仿唐建筑,成为西安市区最美丽的风景。�

草堂寺

【草堂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安城西南户县东南圭峰山北麓。初建年代待考。唐代中叶,名僧宗密主持修葺后,改名为"栖禅寺"。宗密师从华严宗大师澄观,被尊为华严五祖。现寺内的《定慧禅师传法碑》,是宗密圆寂后所立,由当时宰相裴休撰文并书写,书法家柳公权篆额。唐代以后屡遭兵火。宋初重修,清同治年间,寺内殿宇焚烧殆尽。今寺内还有一座题刻为"鸠摩罗什之舍利塔"的石塔,高约2.3米, 下层为浮雕须弥山座;三层云台,填饰蔓草花纹。云台上为八角形龛,上覆四角攒尖形座顶,顶端作宝珠形,层顶下有线刻佛像,加之塔身石色又作砖青、玉白、乳黄等色,故俗称"八宝玉石塔"。据造型及纹饰推断,当为唐代遗物。寺西北角有古井,相传井内有烟雾冒出,是为关中八景之一的"草堂烟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9-06
啊 两千左右 不太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