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公权,作为中科院大连化物研究所的研究员和博士生导师,拥有丰富的学术背景和科研经历。他于1993年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获得理学博士学位,并在同年赴美国耶哥电化学科学中心进行博士后研究。1997年起,孙公权担任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电化学研究室主任及环境友好化学部部长,后又在1999年赴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和圣母大学担任访问教授。2001年,他被引进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现任直接醇类燃料电池(DAFC)研究组组长,北方微电能源中心主任及燃料电池研究室主任。
孙公权主持和参与了多项国家级和国际合作项目,如国家科技部、国防科工委、自然科学基金委等的重大项目。他在电催化剂领域取得了突破,开发出纳米级别的电催化剂制备技术,创造出性能优越的铂基纳米电催化剂。此外,他还开发了多层复合电极和有序MEA制备技术,显著提升了DAFC的性能。他在中国率先开展笔记本电脑用DMFC微电源系统研究,其成果在2004年和2005年的国家863后续能源领域项目评估中获得专家高度评价,并参与了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成果展。
孙公权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过160余篇论文,拥有近40项国内外发明专利。他因科研成就荣获多项殊荣,包括吉林省优秀青年科学家、大连市优秀科学家和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的科技创新奖和人才贡献奖,以及中科院优秀博士生导师称号。他还培养了多位研究生,其中6名博士生获得中科院院长奖和冠名奖。
孙公权的研究方向广泛,包括电化学的三相反应界面现象、多孔电极结构与性能研究,化学工程中的扩散电极、MEA、电池制备和优化,电催化中的醇类燃料电催化剂设计与催化机理,传感器件的研发,新型高温材料和金属-空气电池的研究开发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