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市应天书院应天书院的历史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6-11
应天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后晋时期,当时杨悫创办了一所私学。在他的学生戚同文的推动下,这所学校逐渐兴盛,吸引了众多学子,无论远近,都慕名而来,使得“远近学者皆归之”。

北宋时期,科举取士的兴起,应天书院人才济济,约有五六十名学子在科举中崭露头角,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宋真宗为纪念太祖赵匡胤在宋州(今商丘)的发迹,将该地改名为应天府,并于1014年提升为南京,成为陪都。1009年,真宗将书院提升为南京国子监,使之成为北宋最重要的教育机构之一。

书院在曹诚等人的支持下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得到了应天知府、文学家晏殊的青睐。范仲淹等知名人士在此任教,使得应天书院名声大噪,人才辈出,《范文正公讲院碑记》便是这段辉煌时期的见证。作为北宋四大书院之首,其旧址坐落在商丘古城南门外的东城湖内。

然而,历史的变迁并未让其免于战乱的洗礼。在宋钦宗时期,应天书院因战乱而毁于一旦。直到明朝嘉靖年间,御史蔡瑷在城西北隅以社学形式重建,但仍未能长久。万历七年,张居正下令拆毁全国书院,应天书院也未能幸免。直至清乾隆十三年,知府陈锡格虽曾重修,但应天书院的辉煌最终未能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