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型教师应该是教育改革的先行者、先进理念的传播者、教育问题的研究者、教育思想的贡献者。
我以为,能称得上教育家的,一定是他在教育领域贡献了某个思想理论或实践方法,让人们对教育的现象和本质,教育的观念和实践有了跨越式的认识。
而教育家型教师,本质上应该是教育的实践家。因为长期而扎实的教育实践,他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教研能力,有独特而系统的教育观、教学观、课程观、学生观,还有教育家的思想高度、理论素养、人文情怀和人格修养。
教育家型教师兼具“理想性、道德性、发展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他应该有以下四个“画像”:
教育改革的先行者:
教育改革是教育理念变为现实的过程,教育家型教师会用自己对教育的深刻理解拥抱改革,主动与实践中的困难相遇,提供改革样本,成为改革先行者。
先进理念的传播者:
不同的人对教育有不同的认识,无论先进还是落后,科学还是愚昧,解放还是禁锢,都与每个人的处境、经历以及所处阶层、地域、群体有关。先进的理念要让人接受,就要先变成具体情境下可以被理解、认同的道理,让抽象的意义变成看得见的现实,从而影响教师、家长甚至整个社会的认知。
教育问题的研究者:
改革总会遇到观念的偏差、认知的局限、条件的制约、世俗的羁绊、方法的阻滞,这就需要从观念、路径上去研究对策。教育家型教师敢于研究问题根源,破解观念障碍,寻求方法出路,他是教育问题的研究者。
教育思想的贡献者:
教师不应该是知识的“搬运工”,教师的头脑也不应该是“跑马场”。教师应该是思想的生产者,“吃的是草,挤的是奶”。教育家型教师会通过各种实践落实自己的思想、验证自己的思想、形成自己的思想,为教育思想的丰富和进步做出贡献。
注重师德品格的修养:
师德是评价教师的第一标准,是教育家型教师的“最大公约数”。教师通过教学和各种活动让学生习得知识、技能、方法,也通过言行对学生进行人格的影响。教师是否有“天下为公”的终极关切,是否有社会担当和家国情怀,是否言行一致、表里如一,都会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形成。
教师不是圣人,但应该成为理想人格的追求者和倡导者。今天,我们强调师德修养,更多是希望他具有言传身教的专业能力,有敬业精神,能够用乐业的情怀包容接纳每一位学生。
注重教书育人的成效:
现实中,很多教师局限于学业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成绩面前,学生的品德修养、行为习惯、心理健康都无足轻重,学校人际中充斥着狭隘、偏见、排斥,对“学困生”造成精神伤害。
教书和育人应该是统一的整体,教育家型教师应有更宏大的教育观念,坚信爱与自由是教育的真谛,不放弃任何一名有学习困难、有习惯偏差、有心理障碍、有身体残疾的学生。看重学业成绩,更看重精神健全。
注重教学研究的成果:
爱莉诺·达克沃斯是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学生,别人问她,你把大量时间都用在教学上,什么时间做研究?她回答说,教学就是研究。
教师就是一个研究者,而教育家型教师更应该有丰硕的研究成果。成果从哪里来?从对教学现象和学生学习的研究中来——记录自己观察的、思考的、尝试的、失败的种种现象,从理论中寻找答案,进而把它变成文字,变成课题,变成成果。
注重示范辐射的影响:
教育家型教师不是遗世独立的存在,不是苦心孤诣的成长,而是在自我成长的同时,在集体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各美其美,协同成长。
教育是协同的事业,寻求进步的教师要建立学习共同体,一起打磨教学,取长补短,研讨问题,寻求最佳方案,最终一个或多个教师脱颖而出,成为教育家型教师,他代表着团队的成长,也反哺着团队的成长。
注重思想主张的形成:
当一名教师扎根实践,不断反思凝练,破解一个又一个教育教学的实践难题时,他就不再是知识的“搬运工”,思想的“传声筒”和成绩的“训练器”,他就有了对教育规律的深刻把握,有了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有了时代的洞见和教学的勇气,最后就可以将这些博学慎思和笃行策略,变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主张。
教育家型教师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旗帜,教育向前发展,也催生着教育家型教师的不断涌现。只有理清了教育家型教师的气质特征和成长路径,才能给他们的成长提供优良的土壤。
2023年,如何让新课标稳稳地、深深地长进学科课堂、日常教学这片“土壤”?第十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小学课程周主题峰会,聚焦“未来的课堂丨重新定义学习方式”,梳理指引各学科基于学习方式变革的课堂设计要素与图景。点击图片或阅读原文,进入会议报名通道。